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 > 长沙县旅游
孙开华墓

孙开华墓

孙开华墓位于开慧镇白沙村张家嘴,荒草中麻石横七竖八,一块残缺石碑上,“甲午六月初九日 男道仁义礼智信 孙克修义立石”等字赫然入目。

村民回忆,墓地原有几亩大,全由砖石砌成。坟前是八字形的石墙,刻满古画,中有“清孙壮武公墓”等刻字,周围是石门、石栏杆。墓基有一对6米高的华表,还有石马、石虎、石羊等。墓多次被盗。石料多用于修白沙坝。

孙开华(1840—1893),湖南省慈利县人。咸丰中从军,镇压太平军、捻军。转战江西、湖北、安徽、江苏、广东诸省间,赐号“擢勇巴图鲁”,累官至提督。光绪初,历任福建漳州镇总兵,署陆路提督。募勇成捷胜军,治厦门、台北防务,曾用兵后山地区。中法战争时,驻守台湾沪尾,大败法国侵略军,歼敌二千余。封世职,帮办台湾军务。

清光绪十年(1884),法国军队大举侵略中国,台湾成为主战场之一。孙开华作为一方主将,率部取得淡水大捷,彻底粉碎了法军武装占领台湾的图谋。

“淡水唱,淡水欢,孙九大人--湾。法寇见了丧了胆,夹起尾巴一溜烟。家家红灯照,岁岁乐丰年……”这是台湾广泛流传的一首民谣。“九大人”就是孙开华。台湾人民把他像郑成功一样,视为救星、福神,至今许多人家的神龛上还供着他两人的雕像。

同治十二年(1873),孙开华被派往厦门治理海防,招募兵勇组成“捷胜军”,准备到台湾营办开山事务。中法战争爆发后,孙开华奉命率领捷胜军三营进军台湾,驻扎在淡水备战。1884年,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领5艘兵舰和两千海军进--湾基隆,副司令利亡比率领3舰进攻淡水。清政府以刘铭传扼守基隆,孙开华把守淡水。10月1日,利亡比率“拉加利桑尼亚”号等巡洋舰到达淡水海面,身为提督的孙开华“昼夜率军分伏海滨林莽,风夕露宿,不敢少休”,决定在北岸利用丛林和高地歼灭登陆之敌。

10月2日清晨,孙开华趁法军逆光不便瞄准之际,命令发起炮击,战斗持续到晚上9时,炮台守军击中法军巡洋舰“德士丹”号,把法军打得落花流水。

10月8日,法军在增兵之后向淡水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孙开华在这场决战中表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清晨,孙开华见法舰忽然散开,便督令各营按预定计划分散隐蔽。10时许,法军登陆后向目的地前进。孙开华见状用少数兵力诱敌深入,待法军逼近丛林,立命两个营队正面拦阻,又命令埋伏在红炮台山后两支部队右翼出击,命一支民军从敌人侧后阻截。中午,孙开华亲身杀入法军阵中,夺取了法军的国旗。在孙开华的激励下,中国军队人人奋不顾身,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法军三面受敌,狂奔败北,中国军队乘胜追击。这一战,一艘法舰受到重创,百余名法兵逃跑时掉入水中被淹死。淡水大捷,使法军企图强占台湾作为“担保品”的计划化为泡影。

中法战争结束后,孙开华先后升任帮办台湾军务大臣、福建陆路提督。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逝世于福建任上。

可前脚赶走了狼,后脚又来了虎——日本盯上了台湾。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于是,孙家第二代走上了保卫台湾的战场。孙开华长子孙道元,自幼随父居任所淡水,听到台湾被割让的消息后非常愤怒,说:“国家土地,岂可轻易以尺寸与人。”他毁家财,置军械,召乡勇训练义军,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光绪二十一年(1895),他在与侵略者浴血奋战中身负重伤,就是不肯撤离,直至战死疆场。其妻张秀英继承丈夫遗志,与日本侵略军血拼。张秀英赴死前,将一双儿女托人带给在苏州的姐姐张美容抚养,并致函说:“刻己素服从军,招集先夫旧部,并招新勇数营,誓除倭寇以雪世仇。今命老仆杨明六、乳媪周张氏契带两豚儿来苏,到日望贤姊念骨肉之情,妥为看顾……愚妹此行,若能遂志,扫尽倭氛,则子母重逢,或当有日。力不从心,惟有付之一死,以继先夫之志。”自己带领丈夫余兵,从台北战斗到台南,最后寡不敌众,饮弹自尽。

孙开华另一个儿子孙道仁,在辛亥革命中顺应潮流,于福建提督、新军镇(师)统任上举义反正,做了民国福建第一任都督,也不失为时代俊杰。

今住安沙镇毛塘铺村的孙国利,保存了高祖孙开华留下的传家宝——一幅绣有岳飞“还我河山”四字的绣品,是孙开华在台湾抗击法军时,激励将士用的。在安沙白塔,存有另一传家宝——“福”字金匾,是孙开华抗法保台取得胜利后,光绪皇帝所赐,以示嘉奖。匾中间是一个金色的“福”字,上有“赐”字,右、左分别有“光绪十年十二月二十八”、“帮办台湾军务福建陆路提督臣孙开华”字样。该匾原挂孙家大屋堂屋中。

邻近的长沙县旅游景区
走遍长沙县

>>彭劢墓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