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寿松家族墓
彭寿松家族墓包括彭定太、彭寿松、彭荫祥三人的墓,位于黄兴镇今干杉社区北西组屋后山头,呈点状分布。墓园较简约,墓周苍松翠柏,墓冢经彭氏后人修缮。圆顶形墓冢由花岗石砌成,腰椎形墓围亦由花岗石构建。墓围正中嵌下方上圆的墓碑三通。墓围前敞口处竖石柱横以石栏。墓前立碑介绍墓主人生平。今为不可移动文物。
彭定太、彭寿松、彭荫祥系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湘籍爱国将领。彭定太因战功卓箸历任游击、参将、副将、总兵、花翎记名提督简放福建总镇,诰授建威将军。于光绪二十二年(1897)在福州去世。彭寿松,光绪三十四年(1908),加入哥老会。宣统三年(1911)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彭寿松加入同盟会,另组军警特别同盟会,被推为会长。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彭寿松一度出任福建都督府总参议长兼警务总监,彭寿松被张敬尧诱捕。6月14日在长沙被杀。彭荫祥是彭寿松弟寿蓉之子。荫祥时任福建军警同盟会副会长兼机关秘书长,积极联络组织革命志士,并组织参与福州起义,襄助伯父调度指挥,素有战功。光复后任福建都督府参事、延建邵道尹,后任广东实业银行监理官。
彭寿松(1866—1918),号岳峰,长沙县干杉人。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随左宗棠入闽,彭寿松随父彭定太来到福建。彭寿松曾捐资充任候补县佐。光绪二十九至三十年(1903—1904)任福建保甲局总办,以其强悍、大胆在福州官场崭露头角。后因在湖南会馆殴打一同乡,被布政使参劾革职。
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彭寿松加入同盟会。广州起义失败后,彭寿松利用湘军和“哥老会”的旧关系,建立军警特别同盟会,自任会长。彭寿松的反清活动引起当局的注意,福建布政使尚其亨故意将寿松推荐给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彭寿松便到汉口任职,借此联络湘鄂革命力量,彭寿松到汉口后,积极联络湖北革命党人,还到宜昌进行活动。武昌起义前夕,以接家眷为名,动身回闽。返榕后,便全力投入武装起义准备,介绍清福建提督孙道仁加入同盟会,设法让屏山弹药库守兵凿垣偷运弹药。九月十八日(11月8日)晚,彭寿松带领由各山堂哥老会会员及闲散官兵组成的起义队伍上于山。翌日拂晓,率领由各学堂学生组成的-队与清旗兵作战。二十一日(11日),福州光复,成立福建军政府。彭寿松任参事会会长。不久,任同盟会福建支会会长。后参事会改为政务院,任院长。
民国元年(1912年)7月1日,政务院取消,设参议厅,彭寿松任总参议兼福建警察总监,统辖防卫军,督办全省禁烟事务,控制全省军政大权。在福建省议会选举中,擅准湘籍旅闽人士特定议员专额10名的要求,引起闽籍人士反对。同盟会会员蒋筠和《民心报》主办黄家宸反对尤烈,被彭派人暗杀,还查封报社,从而遭到多方反对。袁世凯乘机命岑春煊为福建镇抚使,撤去彭寿松原兼各职。
彭寿松离闽后,避居汉口租界。袁世凯称帝时,彭寿松企图炸毙鄂督未果。1917年回长沙继续从事反对北洋政府的活动,孙中山任命彭寿松为湘鄂民军联络部部长。彭寿松全力联络湖北羊罗洞一带会党,集众数千人。1918春,北洋军阀张敬尧控制湖南。彭寿松将所部布置在湘、资流域,自己潜回长沙购运军火。3月22日,彭寿松被张敬尧诱捕。6月14日在长沙被杀。
彭寿松家族墓今列为不可移动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