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位于北山镇高仓村,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坐西朝东,规模宏大,重重屋宇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组成一个个长方形天井,楼上楼下,走廊、房间宽敞明亮,气派庄重,是闻名遐迩的大型建筑群。
相传该祠是块风水宝地,内有九口井泉,水清甘甜,如出一源,任何一口井提水,其它泉眼皆回应:水位同升同降,故有“九井连泉”美称。
族人彭海鲲,念桑梓、济苍生,借家族之力,先在祠内办新派小学,1942年更办“湖南省私立高仓中学”,有学生400多,是当时长沙县四所完全中学之一。他取“仓颉造字”传说,执意把文字归还造字的民众,始称“大扫盲,上台阶”,竭诚教育,惠及一方百姓,人称“彭圣人”,“高仓中学”后改名“长沙县第二中学”,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占地105亩,是既有文化底蕴又具现代气息的示范性高级中学。70余年来,该走出大量优秀毕业生,栋梁之材遍布-。
彭海鲲先生以校为家,坚持办学宗旨,一生节俭,吃学生食堂,一套礼服使用30年,却不惜斥重金购买当时稀缺的先进教材和生化实验设备。为求名师可三顾茅庐,不耻下问。为保水源,赤脚草鞋带领学生挑塘修渠,赢得“平民校长”口碑。日夜操劳的先生,积劳成疾,75岁逝于任上。
1950年代后,拆祠堂中、后部建筑建新校舍,仅留长58米、进深16米,占地928平方米的前栋(亦称门楼),花岗岩基础,青砖墙体。正面有三张大门,中间大门高3.8米,宽2.3米;门前有高6米的4根立柱,立柱前有8级台阶。地表铺花岗岩石,小青瓦屋面,建筑古朴典雅,大方美观,建筑水平高,对研究清末、民国建筑有较大价值,今被列为长沙县文物保护单位。
改建后的校舍布局为:左侧教学区,右侧宿舍区,中有麻石甬道,两旁栽名贵花木,再上宽阔的石台阶,就是大礼堂,由二十几根石柱支撑,后有小山头,上皆常青乔木。校门外即运动场,前有“白沙河”,终年流水潺潺,两岸稻田依旧,生态环境堪称一流。
得天独厚,“长沙县二中”遂有“九饮中学”美称。门楼石柱现镌刻原“九涌中学”校友、中外文化研究所所长周笃文的题联:
湄水清波,白沙响浪,喜鳞集仰流,英才辈出;
珠山毓秀,汉阜钟奇,正学昌南楚,大道攸开。
北山镇:长沙县辖乡。1949年属太平、青山、青云乡,1956年为蒿塘乡,1958年为北山公社,1961年析北山、石常、牌楼公社,1983年置北山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31公里,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5.8万。乡政府驻蒿塘坳。通公路。辖向家坝、平田、新中、福田、欧塘、福峰、卷石、新福、若溪、天雷山、荣合桥、福兴、金明、新云、福安、福云、新联、蒿塘、金星、北山…… 北山镇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