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定镇 | 隶属:永仁县 |
行政代码:532327101 | 代码前6位:532327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8 | 邮政编码:651400 |
车牌代码:云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3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71万人 |
人口密度:11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永定镇得名于清朝中叶,取永远安定之意。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永定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永定镇地处永仁县县城,旧名苴却街,是永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道108线及南永线贯境而过,镇区地处县境偏东中部的古西南夷道上,是边疆和内地交通联系的要冲,素有滇川北大门之“咽喉要塞”之称。辖云龙、麦拉、店子、乍石、太平地、麻栗树、大坝、良田、糯达9个村民委员会;龙头山、苴却、小汉坝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4个村民小组,104个自然村,总户数8335户,总人口27123人,其中农业人口4404户,1718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3‰,主要少数民族有:彝、傣、回等少数民族11339人,其中彝族有1472人,占总人口的5.4%。
永定镇土地广阔,地处干热河谷,土地肥沃,灌溉便利,
历史沿革:
古时候,属大姚县治。
元、明时,在此设马,称“苴却马”。
清初时期,称为大姚北界,由土司所辖。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改马为里,编入里甲,在此设乡,称永定乡。
清末时期,属大姚县苴却巡检司,仍称永定乡。
民国三年(1914年),属苴却行政区划,称永定区。
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永仁县,称永定镇。
1950年,称永仁县第一区。
1958年,称永定公社。
1962年,称永定区。
1969年,复称永定公社。
1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时称永定镇为苴却街,传说古时在今永定小学大门旁有古墓,曾出土泥塑人物,其中有一件为泥人泥马,泥马鞍辔俱全,泥人立于泥马旁,其左脚踏在泥马的鞍镫上,作…[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辖区内有一小山似龙头,得名龙头山。清属大姚县苴却巡检司永定乡,民国年间属永仁县永定镇。1950年属永仁县第一区,1958年属永定公社,1962年属永…[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居委会驻地原名“小旱坝”,古时此地是田房(农点),田间有小坝塘,旱季无水,称“旱坝塘”,又称“小旱坝”,村庄因此得名。后来水利条件改善,小坝塘消失。…[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坝村是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永定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属大姚县苴却巡检司永定乡,民国属永仁县永定镇。1950年属永仁县第一区鸡庄乡,1958年为永定公社良田管理区,1962年为永定区良田公社,1969年…[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傣语地名。糯意为池、塘;达意为路边。糯达意为路边有塘坝的地方。因村委会驻地糯达。…[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属大姚县苴却巡检司永定乡,民国属永仁县永定镇。1950年属永仁县第一区太平地乡,1958年属永定镇太平地管理区,1962年属永定区太平地公社,196…[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属大姚县苴却巡检司永定乡,民国属永仁县永定镇。1950年属永仁县第一区太平地乡,1958年为永定公社太平地管理区,1962年为永定区太平地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属大姚县苴却巡检司永定乡,民国属永仁县永定镇。1950年为永仁县第一区乍石乡,1958年为永定公社乍石管理区,1962年为永定区乍石公社,1969年…[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云龙村是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永定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属大姚县苴却巡检司永定乡,民国属永仁县永定镇。1950年属永仁县第一区云龙乡。1958年为永定公社麦拉管理区,1962年为永定区麦拉公社,1969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前在此地设有马店,供马帮食宿,得名店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