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坝苗族乡 | 隶属:兴文县 |
行政代码:511528200 | 代码前6位:511528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1 | 邮政编码:644400 |
车牌代码:川Q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85万人 |
人口密度:22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大坝苗族乡因大渔洞、小渔洞包围宽阔的大坝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7月,大坝苗族乡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坝高装之乡)。
基本介绍:
大坝苗族乡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距县城25公里,东接麒麟苗族乡,南接壤云南威信县旧城镇,西连九丝城镇,北靠石海镇和仙峰苗族乡。幅员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149个社,有农户7860户,28540人,其中苗族1037户,4347人,
海拔在420米—1056.5米之间,年均温度18.8℃,年降雨量1356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光照适中。属低山地貌,有少量平坝。
-
自然资源
水资源:有大渔洞、小渔洞、洞河三条主要河流;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磷、硫铁矿、高铝矿等。
土地资源:有耕地面积16045亩,其中:田9680亩,土63
文化旅游:
红军长征纪念碑位于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朝阳村2组,小地名尖山子,距离兴文县县城26公里。1935年2月3日,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突破敌军三道防线,从叙永、金鹅进驻大坝宿营,林彪的军团部驻于大坝关
沙坝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沙坝村,小地名柏杨坡,距离兴文县县城31公里。1935年2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从大河至大坝,兵分两路前往云南扎西(今云南威信),其中一路是红一军团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叙永七区。
1951年,划归古宋县等四区。
1958年,属大坝公社。
1959年,并入叙永县。
1983年,划归兴文县。
1984年,改大坝区。
1992年,区改镇。
2006年,与沙坝苗族乡合并为大坝苗族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大坝苗族乡在唐代凤仪二年公元677年设置晏州,该社区正处于大坝苗族乡中心地势,取名为晏州社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多苗族同胞,对少数民族集聚的地方,习惯称寨子,所以称平寨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居住的大多数是苗族同胞,按苗族同胞的习惯,他们的聚居地称为寨子,所以小寨村称谓由此而来。…[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有一天然的水塘而得名。1952年土地改革后所属叙永县称为大元村,1958年成立大坝人民公社,改名为联合大队,1979设立大坝区,改名为龙塘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红旗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象征,代表红色革命和胜利。…[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该村有处风景大溶洞“朝阳洞”所以改名为朝阳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建国后,在红色革命建设年代而取名建国村,寓意建设强大的国家。…[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柏坳林村位置处于四川省大坝和云南省威信县交界的大山拗口的高山丛林地带,故称柏坳林。…[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处于高山地带,丛林茂盛,所以把林友谊大队改为“芭茅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海拔较高,其境内最高峰古佛台,海拔1690米,誉称“川南第一峰”连接叙永县,高峰耸立,由于海拔高,冬天山上长期积雪,山势陡峭,缘崖峭非常壮观,半山…[详细]
2011年 宜宾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7年 省级四好村称号 2017年 县级先进党组织 2017年 市级文明村…[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沙坝村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平坦的土地经河流的冲刷,以沙土为主,适宜农作物的种植,所以为沙坝,沙坝村经历了沙坝公社,沙坝乡,沙坝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