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芭沟镇 | 隶属:犍为县 |
行政代码:511123106 | 代码前6位:51112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3 | 邮政编码:614400 |
车牌代码:川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9万人 |
人口密度:51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芭沟镇原名芭蕉沟,以前此处的岩壁前(在今工农村2组)耸立着一块形似芭蕉的石树,故名。后因取石,石树被毁,今尚存有遗迹。“中福公司”在此开办嘉阳煤矿,芭蕉沟又曾叫“中福场”,以前为张沟乡辖地。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芭沟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7年10月,芭沟镇荣获四川省首批省级森林小镇称号。
基本介绍:
芭沟镇位于县城西北17公里的嘉阳煤矿三井(跃进桥),西面和西南面与沐川县海云乡和黄丹镇接壤。面积37.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2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214户13507人,其中农业人口6755人。年末耕地面积5025亩,全年社会总产值23151万元,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8915元,比上年增加1256元,增长14%。机关在编工作人员25人,党支部12个,党员300人。
【农业】 农作物播种面积13845亩,其中粮食作物12234亩,总产量4170吨。小春农作物4809亩,其中小春粮食1550亩,总产量202吨;油菜籽1510亩,总产量135.9吨。成立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并入马庙乡。
1951年6月,从马庙乡划出建立民主乡。
1952年11月,从民主乡分置联盟乡。
1955年8月,沐川县黄丹乡太和村和中福场划入联盟乡,更名工农村和新中街。
1956年1月,联盟乡并入民主乡。
1956年10月,建立芭蕉沟镇,管辖新中街和嘉阳煤矿矿区各居民小组。
1958年9月,芭蕉沟镇并入民主乡建立民主人民公社。
1959年7月,芭蕉沟镇划出建镇,更名芭沟镇。
1985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地芭蕉沟,社区遂借取沟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地三井,社区遂借取三井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居民委员会驻地泉水场,社区遂借取场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沿用民主乡之名,村名遂借取乡名为名。民主,指人民当家作主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意为光辉灿烂、辉煌之意,故名。1955年更名为光辉村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并入铁牛管理区,1962年更名为菜子大队,属民主公社,1984…[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水星寨,村名遂借取寨名为名。1949年曾属张沟乡管辖,1958年归为民主公社,更名为共和大队,1984年民主公社更名菜子坝乡。共和大队更名为水星…[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菜子坝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坝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为城乡结合,居住的有工人和农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驻地天生桥,村名遂借取桥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牛骑坝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牛骑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沿用解放前泉水乡之名。泉水,指从地底下流出来纯天然的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驻地陈家榜,村名遂借取陈家榜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家山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山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藕花塘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藕花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沿用建政时治安乡名,意为社会的安宁秩序,村名遂借取乡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十月,意为一年中的第十个月,为纪念十月一日国庆节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