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钓鱼台遗址
蚌埠钓鱼台遗址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钓鱼台遗址位于蚌埠市禹会区境内,由四个形状相仿、间隔相近、大小高低不等的台型高墩组成。因台墩周围地势低洼,站在台上可钓鱼,故有“钓鱼台”之称。台墩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残高5米左右,古称大陈迹、二陈迹、三陈迹、四陈迹。
台址经数千年雨水冲刷,其状渐显平坦。根据显露于外的文化层和遗物、化石可知,这里曾是古人生产、栖息之地。1982年,钓鱼台遗址被确定为蚌埠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初步钻探。
2014年6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钓鱼台遗址展开考古发掘。经鉴定,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至商周时期古人群聚生活遗址。
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主体堆积较为单薄,遗迹有灰坑、灰沟、柱洞等,出土遗物可辨器类有鼎、碗、豆、瓮等。西周时期遗址的主体堆积,遗迹有灰坑、灰沟、灶、烧土墙等,出土遗物可辨器类有陶鬲、罐、盆、甗、鬶、豆、钵、瓮等。
2019年,蚌埠钓鱼台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