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城隍庙
贵定城隍庙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贵定县城内,因“城隍”而建其庙。“城隍”乃护城之神。《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贵定县治从旧治移至今县城后,扩充城墙,城隍庙增建山门、耳房、厢房、大殿、二殿等。清嘉庆十年(1805)失火后重建。道光二十年(1840)增建阴曹十二殿、十八层地狱及七层0一座。后0毁于火,阴曹十二殿、十八层地狱、山门等亦相继被毁。
贵定城隍庙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硬山顶,青瓦屋面,坐东向西,平面布局为四合院。现存前厅、耳房、厢房及大殿等建筑。山门前设十级台阶,前厅进深3.3米,通道两边为面阔9米的耳房。天井为石板铺墁,面积达200余平方米。天井两旁为面阔14.5米、进深3米的厢房。大殿面阔三间16.6米,进深14.7米。前廊装有木雕竹节纹护栏,形制古朴。该殿用料粗大,梁架结构完好。
1999年12月21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山街道:宝山社区 为了稳妥推进,县决策层经过多次调研,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贵定县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原有的20个乡镇调整为云雾镇、昌明镇、沿山镇、盘江镇、新巴镇、德新镇6个乡镇,设宝山社区、金山社区2个办事处,并将在撤离乡镇设立行政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事宜。同时,要求乡镇干部职工向群众大力宣传乡镇行政区…… 宝山街道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