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坡遗址
郑家坡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47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漆水河东岸。1980年发现的,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小区,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壕沟。遗存主要有房基、灰坑、窑穴、陶窑,还有陶器、石器等物。房基的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文献记载周人早期活动在漆水下游一带,郑家坡遗址就处在这个范围之中,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重要的线索。
遗址的出土文物佐证了《诗经》、《史记》等史料记载的真实性。它在讲解后稷农耕文明的同时,又向世界释放着先周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以及与西周文化一家亲的血缘关系。
早期房基为半地穴式,门向北,门道为斜坡状,下端有台阶。门通道将房屋分作两室。陶窑为竖穴式,由窑室、窑箅、火膛组成。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以红褐陶为主,灰陶较少,磨光黑陶亦较少。陶器以手制为主,兼用模制,盛行粘接法。表面除素面和磨光以外,纹饰以粗疏散乱的绳纹为主,还有印纹、弦纹、附加堆纹和刻画符号。器形有鬲、盆、罐、瓮、尊、甑、箅等。另外还有骨笄、石铲、卜骨等遗物。
中期房基有长圆形、圆形半地穴式。房屋分前后两室,中有通道,前室大,后室小。窖穴为袋状,坑底经过加工。陶器仍以红褐陶为主,灰陶较早期增多。纹饰以绳纹为主,印纹种类增多,常见的有方格纹、乳钉纹、重棱纹、叶脉纹、“S”形纹等。附加堆纹继续使用;亦发现有刻画符号。器形有鬲、钵、深腹盆、簋、盂、盘等,还有石刀、锛、凿、纺轮、陶拍、骨镞、笄、铜镞和卜骨、陶人头像等遗物。
晚期房屋为浅地穴圆形。其中一处灶坑位于室的西北正中,有火膛、火眼、进火口和出烟口。室内有柱洞。室内活动面狭小,似为炊事专用的厨房。生产工具有陶纺轮、骨镞、石锛等。
郑家坡遗址的早、中、晚三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文献记载周人早期活动在漆水下游一带,此遗址即在这个范围之内,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该遗址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功镇:武功镇地处武功县西北部,距县城约16公里,南隔后河与杨凌区相望,西邻宝鸡市扶风县,是咸阳市西大门,西宝北线穿过镇区、武临路、武杨路南北直达乾县临平和杨凌农业高新开发区。 该镇辖区面积为46.7平方公里,人口45921人,共有28个行政村,1个社区和居委会,34个驻镇单位,28所中学。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15698人,其中农业人口11643人。由于是历…… 武功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