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港南区旅游
南江古码头遗址

南江古码头遗址

南江古码头遗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贵港南江古码头遗址位于港南区江南街道办事处南江社区的郁江岸边,由南江渡口石级、中山公园驰道牌坊、驰道、明清古民居群、亚魁牌坊等组成。南江古码头是东西流淌的郁江与南北走向的古驰道的交会点,是郁江南北两岸过江的主要通道。

码头石级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竣工于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是贵县乡绅罗上锦募银一千多两在原有土码头的基础上建造而成。该石级原有石阶90多级,长120多米,宽5米,坡度37°,两边护石砌成双纵线,护石为青石板,每块长60厘米、宽40厘米、厚40厘米。中间为横铺红砂条石,每块宽35厘米、厚25厘米。

中山公园驰道牌坊北接渡口码头,南连南江旧大街和古驰道。该牌坊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牌坊南北向,三间四柱式,砖石结构,门额南北原刻有“中山公园驰道”六个大字,字径30厘米,楷书,门额上方砌有半圆形砖饰,圆直径约1.5米,有12角星饰。整座牌坊的整体架势,不仅有中国牌坊建筑的传统特点,局部地方又有西方建筑轻盈明快的风格,是一座中西文化艺术结合的建筑物。整座牌坊建筑端庄、朴素、大方。

驰道(又称秦汉驰道)位于南江社区中段,东、西两边为屋宅,南接村道路,北连南江旧大街和亚魁牌坊。《汉书》有云:“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驰道即古代的高速公路,秦代的驰道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东向南扩散,东达海滨,南抵交趾。

南江驰道原长数里,由郁江边通至南山(现残存有清代邮道遗址),青石铺垫,现在仅残存400多米。民国《贵县志》有“自南江石步辟驰道,径达山麓”的记载,可知现存的南江驰道并非为秦汉时代留下的真迹,但从现存驰道的样式、规模、形制等各方面,仍可以窥视出秦汉驰道的风格与烙印,是历史传承延续的物证。

明清古民居群建筑包括乡人建造的祠堂、房屋及街道,其中又以清代的为代表,除规模较大外,还具有相当高的工艺质量,部分古民居脊饰及壁画之类做工较为精美。包括创建于明代的黄氏祖祠及亚魁牌坊、清代重修的社稷神坊(中团社、三多社等)、老屋旧宅、石板旧街(南大街)、寺庙庵堂,等等。这些老屋、老街巷、老建筑虽已残破古旧,但对生长于此的土著居民而言,是追忆昔日繁华时光的最佳见证,也是贵港市弥足珍贵的乡土文化遗产。

亚魁牌坊位于南江社区旧村中段北面,东、西两边为屋宅,北连旧街道,南接古驰道。该牌坊建于明万历巳丑年(1589年),为明代举人黄守规(南江村人)所建。牌坊平面呈“一”字形,横宽6.5米,高5米,石结构,三间四柱三门楼,立面呈“凸”状。该牌坊三个门楼的楼面为二坡式,均出檐,顶面凿出脊和瓦。其中脊两头翘起,瓦呈筒瓦状。明间额板两面的中间阴刻“亚魁”二字,字径30厘米,楷体,右读。此外,南面还刻有上款为“巡按广西监察史”,下款为“嘉靖甲子科第九名举人黄守规立,万历己丑年仲春吉旦”等字,楷体。

2009年,南江古码头遗址列入广西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包括南江古码头、中山公园驰道牌坊、南江旧街、亚魁牌坊及古驰道等。

级别:省级

时代:明—时代:民国

地址:港南区江南街道办南江村郁江岸边

保护范围:以南江古码头、中山公园驰道牌坊、南江旧街、亚魁牌坊及古驰道的中心轴线为基准,轴线50米范围内。

建控地带:以南江古码头、中山公园驰道牌坊、南江旧街、亚魁牌坊及古驰道的中心轴线为基准,轴线70米范围内。

公布文件文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桂政发〔2009〕38号

港南政发〔2004〕11号公布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街道:江南街道办事处辖南江、木松岭、南山、廉石、航运5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地在木松岭社区(港南路中段)。 江南街道办事处位于贵港市城区江南,紧靠西江流域郁江段,归港南区管辖。江南街道办事处是港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市区以南,郁江河畔,毗邻八塘镇、新塘乡,东起格雷蒙化工公司,南以西氮、新塘山边村为界,西至仙依滩码头,北以郁江为界。江南城区管辖三个社区…… 江南街道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六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邻近的港南区旅游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遗址会感兴趣:
走遍港南区

>>葛仙观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