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窑址
宋元窑址位于金坛区薛埠镇对达村接山墩6号住宅西侧。该窑址有窑墩一座,直径约80米,高约6米,总面积为5024平方米。宋元窑址所在的薛埠镇大部分为丘陵山区,山势高低起伏,林木郁郁葱葱,矿产资源丰富,分布有烧制陶瓷的粘土资源。
据《江南胜迹》中记载,1971年修筑薛埠至方山茅麓茶场的公路时,在0.5公里长度范围内发现多处宋代窑址。由于当时没有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一些座窑炉被挖掘,遭到了破坏。文物部门曾对金坛薛埠镇南约600米处曾发现的宋代窑址进行清理,出土了坛、罐、瓶、壶、钵、盆等不同种类的器物,和用于烧制的支架、支钉。器物中“韩瓶”较为普遍。韩瓶相传最初为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部队使用的行军水壶,名称即由此而来。后来普遍使用于民间,流行于南宋与元两个时期,外形瘦长,形制较为固定。第三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从宋元窑址调查采集了一些标本,器物的形制也以坛、罐、瓶等居多。从采集到的陶片看,该窑使用时间较长,器物釉色单一。在烧制陶瓷器时,原料未经淘洗,因而器物都较为粗糙,器形并不规整,加之数量较多,可判断该窑址为宋元时期烧制民间日常生活陶器的民窑。窑址东、南、西三面因建房和造路有所破坏,尚留存有部分窑墩。宋元窑址的发现为研究古代金坛地区的陶瓷烧造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08年10月31日,金坛市第三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发现。2010年5月4日,经金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金坛区薛埠镇对达村委木达村接山墩6号房屋西侧
薛埠镇:金坛市辖镇。为江苏省名茶生产基地之一。唐宋时为游仙乡,1946年更名薛埠镇,1949年复改乡,1958年改幸福公社,1959年更名薛埠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设镇。位于市境西部,茅山东簏,距市区20公里。面积56.1平方公里,人口2.2万。常(州)溧(水)、镇(江)溧(阳)公路过境,薛埠大河源于茅山,经镇中向东汇入丹金漕河通向长江。辖东进、上水、方…… 薛埠镇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