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庵
圆通庵,坐落于金坛区金城镇城南村委城南风景区顾龙山西北侧,紧依玉皇阁,为尼姑庵堂。与宝塔禅寺一墙之隔,是顾龙山上最为古老的建筑。千百年间,几经变迁,直到20世纪80年代,政府保留宗教场所,1985年金坛县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登记。1986年1月1日,金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经金坛市人民政府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现寺占地4.1亩,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庵内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韦驮殿、圆通殿、地藏殿、西归堂、斋堂、僧房等30余间。圆通庵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现存建筑两进。据金坛县志记载:梁武帝大同年间始建,旧名为新兴院,历经战乱几经荒废,至宋末元初,由禅宗泰斗妙高禅师(1218—1293)再度兴建(一说此寺曾改名为“新兴寺”,金坛刘宰徙茅山书院于顾龙山新兴寺之右),元延祐五年(1318)重修,此时已有大悲、弥勒等四座佛殿。元至正十六年(1356),明太袓朱元璋(1328—1398)东征时曾驻跸于此院,即带领义军东征攻打集庆路时,在金坛地区同高五郎作战,曾驻于圆通庵。他对此处景物极为赞赏,即兴填词一首:“望西南隐隐神坛,独跨征车,信步登山,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姗姗,尘不染浮生九还,客中有僧舍三间,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后,此词后来刻于石碑(碑高105厘米,宽59厘米,厚15.5厘米),并特在山顶建“御碑亭”置碑于亭中。时新兴院住持道颖师太(1356—1450)(明成祖谋士姚广孝——道衍和尚的师妹),因朱元璋曾临本寺,便向朝廷上疏,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二年(1447)二月奉旨赐名为“圆通庵”,并立碑刻文,昭示后人。因年代久远,碑石残破,但从残碑中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圆通庵的深厚历史渊源。二年后,93岁高龄的道颖师太,再次具疏,又奉旨修缮殿堂,时寺院占地面积近百亩,清乾隆年间再次重修,咸丰十年(1860)寺院主要建筑毁于兵燹,光绪年间又重建。
地址:金坛区金城镇南顾龙山上
金城镇:金城镇是全国百家明星县(市)——金坛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面积103.1平方公里,人口18.6万,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自古以来就以物产丰饶、繁荣富庶享誉大江南北。具有“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和“江东福地”之誉。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就诞生于此。城内的名胜古迹有华罗庚纪念馆和段玉裁纪念馆等,附近的旅游景点主要有闻名遐尔的道教圣地——茅山。 金城镇…… 金城镇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