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武进区旅游

孙觌墓

孙觌墓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觌墓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禹城村姜家头,为一不规则椭圆形土墩,南北长约 30 米,东西长 40 余米,残高约 3 米。墓东南方向树有花岗岩墓碑,高 1.37 米,宽 0.41 米,0.12 米,正面阴刻“宋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孙觌公之墓”十四字,落款为“乾道五年己丑畅月…子琮…珀…璠立”。墓地原为高约三丈(近 10 米)的土墩,占地面积近 2000 平方米,解放后,因平墩改田、筑路取土等原因,土墩部分被破坏,逐年缩小至现有规模,墓碑也曾被村民移至姜家头西村的码头。2000 年元月,因墓地问题存在纠葛,孙氏后裔在礼嘉桥西侧桂香田公墓新建了孙觌墓,但墓碑仍保留于姜家头村的墓地原址之上。孙觌,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出生于武进礼嘉,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入博学宏辞科,为官 60 载,历官兵部员外郎、侍御史、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因起草对金“降表”而备受争议,《宋史》无传。孙觌在从政生涯中具有两面性,曾多次上疏弹劾蔡京、童贯,为苏轼等“元祐党人”辩护。抗金名将韩世忠死后,孙觌撰写《韩忠武墓志》以祭。孝宗乾道五年(1169),89 岁的孙觌归居武进西徐里,同年逝世,宋丞相、大学者周必大撰写墓志铭,称其忠、智、仁、勇。孙觌虽饱受争议,但其文才卓越却为世人睹。坊间流传孙觌本名孙仲益,5 岁时在常州见到苏轼,因才而被苏轼所看重,取名为“觌”,后演变成孙觌是苏轼之私子。孙觌善文辞,有诗、章、疏、制、诰、表、奏等传世,尤以诗闻名,写诗宗苏轼、陶渊明,书法亦习苏轼。宋《诗钞》、《全宋诗》收录作品七百余首,明《诗渊》、《永乐大典》收录孙觌诗百余首。孙觌文有“平淡中寓秀美、自然中见清新、有浑朴清旷、亢爽潇洒、赋才独异、咳吐成珠”之誉,与汪藻、洪迈、周必大并称“宋四家”。存世著作有《孙尚书大全文集》57 卷、《南兰陵孙尚书大全文集》70 卷,其中《鸿庆居士集》42 卷、补遗 20 卷,《内简尺牍》10 卷被收入《四库全书》。孙觌归家居于太湖马迹山,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马迹山图》标注有孙觌山庄,最后所居的西徐里(原礼嘉镇住基上村)后被称为孙觌村,村边有孙觌河、孙觌桥,1943 年还在附近创办了孙觌小学,常州地区以人命名地者,除孙觌外,尚不多见。2008 年 2 月 26 日,孙觌墓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禹城村姜家头

礼嘉镇:武进市辖镇。常州市主要商品粮基地。全国有名的“雨衣之乡”。1993年撤乡设礼嘉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常州市15公里,距沪宁高速公路15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北通京杭大运河,南通太湖,永定河穿镇而过,礼坂公路紧靠镇区西侧。辖新路、新生、于家、秦巷、渔池、兴隆、孙觌、建东、沟东、陆庄、贝庄、礼嘉、西仪、毛家、高树15个村委会和礼嘉镇1个居委会。盛行…… 礼嘉镇详细信息++

邻近的武进区旅游景区
走遍武进区

>>胥城遗址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