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 > 宿城区旅游
太皇堤宿城区段

太皇堤宿城区段

太皇堤又称归仁堤,西起归仁镇的乌鸦岭,东至洋河镇洪庙村闸口三组。据相关资料介绍,太皇堤全长7680余丈,其中乌鸦岭至归仁集500余丈筑土堤;归仁集至五堡3000余丈用块石垒筑;五堡至孙家湾3700余丈又筑土堤。大堤全线修建三个控水闸,一个是位于一堡的归仁闸,一个是位于四堡的安仁闸,一个是位于五堡的利仁闸。宿城区段全长约十公里。万历六年(1578年)河道总理潘季驯主持修建。这一年,黄河泛滥最严重最频繁,位于泗州城北旁的明祖陵常受到洪水的冲击。这次是潘季驯第三次任河道总理,赴任前皇帝有专门交代不仅要把河道治理好,还要确保祖陵的安全,他为了找到问题的症结,亲自带领幕僚进行长达60天的走访踏查,结果发现对泗州城和明祖陵造成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睢宁孟山以东濉河故道被泥沙淤堵,黄河徐州段决堤之水在濉河受堵后经埠子和现在的罗圩以及归仁后直冲明祖陵和泗州城。于是调集大批民工筑成了归仁堤。这样不仅保住了明祖陵不受洪水的直接冲击,也保住了泗州城。但归仁堤以上包括埠子却成为一片汪洋,这也是埠子湖形成的主要原因。

1644年,明朝灭亡,清王朝一统天下。朝代更替了,明祖陵也没那么重要了,潘季驯当年设立的归仁堤管理机构——立堡也被撤销。但黄河却依然我行我素。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黄河大水,归仁堤决口。这次决口结束了归仁堤截流保陵的历史,从此埠子湖的水从这里流入洪泽湖,湖水渐渐退去,埠子湖渐渐消失。《民国宿迁县志?卷三?山川志》载:“埠子湖在县西南40里,明末淤废。”现在的太皇堤地面以上部分大多已经不存在。但调查中仍发现许多遗迹,在陈集、洋河两段均发现块状条石和地钉。据此分析,太皇堤的做法先是在地面以下栽入地钉,地钉上用块石垒砌,块石与块石之间有榫卯相扣,块石以上再用黄土堆筑。这种做法体现出皇家工程的特点。现为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邻近的宿城区旅游景区
走遍宿城区

>>郑庄南毛墩汉墓群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