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东井村。
1939年5月24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山东分局在《关于山东工作方针原则的决定》中强调指出,改正过去忽视建立根据地的错误,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加紧建立专署和县、区抗日民主政权。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山东分局的指示,中共淄川县委遵照上级指示要求,把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酝酿抗日民主政府组成人员时,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确定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反动派和汉奸进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在政权人员分配上规定: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利益;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中间分子及其他占三分之一,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利益。根据“三三制”原则,淄川县委非常重视对抗日民主人士的联络工作,经常召集社会名流、开明绅士,以八路军第三支队驻淄办事处的名义召开会议,向其宣传抗日的大好形势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揭露国民党顽固派不抗日并与八路军搞摩擦的丑恶面目,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抗日,才能有光明的前途,并动员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同时在各村召开村民大会,宣讲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的重大意义。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群众工作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建立人民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1939年6月1日,中共淄川县委在淄东的井筒村(现淄川区寨里镇东井村)召--议,淄博特委、益都四区和县内各区及各群众团体负责人共150余人参加会议。县委书记孟金山主持会议并讲话,分析了全国抗战的大好形势,讲了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的重要意义,号召全县各界人士团结起来,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之后,经过充分酝酿协商,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举吕民三为县长。
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是鲁中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为淄博特区、鲁中区的兄弟县树立了榜样。它的诞生,不但为建立、扩大淄川抗日根据地起了保证作用,而且对建立、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辖二区、九区区公所,同时在第九区房家庄建立了村抗日民主政权。在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群众性的抗战活动热火朝天。他们纷纷组织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淄川县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工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性的抗日团体,开设夜校、识字班,教唱革命歌曲,学抗日识字课本,站岗放哨、捉拿汉奸,淄川人民抗战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2006年3月,中共淄博市委在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处立标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