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山革命烈士纪念亭
建华山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苏区。1939年,日军侵占海南,全面实行“三光”政策,建华山人民蒙受劫难,有80多间房屋被焚毁,60多名无辜乡亲惨遭杀害。乡亲们无不同仇敌忾,义愤填膺。在海南特委、文昌县委的领导下,建华山人民相继建立起党支部、青抗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依靠广大群众,以海浪、椰林为依托,对日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反蚕食、反扫荡斗争,以大无畏的革命气魄,浴血奋战。在斗争中,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建华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紧密配合区分队、县大队、琼崖纵队和渡海解放军,对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殊死斗争,终于迎来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了家园。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建华山先后有130人参加琼崖纵队,其中有86位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
建华山革命烈士纪念亭位于文昌市东郊镇建华山村委会建华山小学西南,系1962年建华山大队为纪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兴建。1979年重修。2008年由政府拨款14万元,群众捐助资金6万元,再次依原貌修建。
纪念亭建在面积2500平方米的大池塘上,坐西南朝东北,为楼阁式建筑,亭高12米,由亭台、迴栏、亭和踏桥四部分组成,面积近500平方米。其中,迴栏、亭台和踏桥皆为钢筋水泥结构,亭为木瓦结构。纪念亭台柱高3米,柱上置平台,呈八角形,边长6.8米,建有瓷瓶栏柱围栏,高0.8米;亭平面也为八角形,共有三层,其中,第一层分内圈和外圈,各有8根柚木立柱支撑起三层白瓦片、绿琉璃瓦筒的重檐亭顶,每层八角上翘,第三层顶缀宝珠。亭第二层正面额壁题“革命烈士纪念亭”,内壁上有8面匾额,分别题着“革命烈士纪念亭序”“革命烈士芳名录”毛泽东主席词《沁园春·雪》、徐向前元帅题词“琼崖人民的历史功绩光照人间”,还有戏剧家田汉游建华山椰林后题写的诗“当年战血成红果,一饮琼浆百感生,十八万株三十里,椰林今日亦长城”以及中共文昌县委县政府题词“意志高尚,精神永存”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