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村城楼
马王村城楼为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马王村城楼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马王街道西北。马王村城门楼始建于清代,属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沣河西岸丰镐遗址范围内,丰京、镐京是我国西周时期的京城所在地,史称“丰镐二京双子城”,丰镐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马王是西安十三朝古都之首,是周礼、诗经的发源地,城楼上“遥望岐阳”石匾额文字印证了它的历史渊源。马王城楼南眺秦岭,东临沣水,北听渭涛,西望岐阳。丰京盛地,文明始源,是华夏文明的宝地。村名起源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的郿坞岭。据1956年于张海坡出土、现存西安考古研究室唐《龙州刺史郭桓墓志铭》载:“景龙二年(公元665)十月四日捐馆,以其年十一月十四日合葬于沣邑乡马坞原。”唐代这里称马坞原。地名普查,原有槐爷庙大梁上 书-年月为:“戊寅桂月吉日麻邬原”,都是古郿坞的谐音。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马王村和马王白家。《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为“马王廒”,当时已是乡级机构驻地。新中国成立后大公社时期,与客省庄曾一度合为一个大队称“沣桥大队”,大公社撤销后两村分开,马王村仍沿用“沣桥大队”,客省庄用“沣三大队”名,公社建制撤销后,各队划小,共分11个生产队。董姓最多,以西门社最为集中,白姓多居白家堡,张姓多居南门社,蒲姓多居西堡子,还有姜、胡、何、杨、王、赵、郭、姚、贾等姓。董、白、张、蒲等姓在明、清有关史料碑石中已有出现。为防止外族入侵,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修建城墙,东西约600米,南北约300米。昔日古城荡然无存,只有村中执意保存的西门楼昂然屹立在村道旁,门楼匾额上“遥望岐阳”四字古朴苍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