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居民内迁。
西区(温峤)以江厦岭栋为界,划坞根,沙山,青屿于界外,废界外都属,强迫居民内迁,荒芜十年之久。
清康熙八年(1669),清政府颁行展界,军民纷返原籍,坞根,沙山复兴。
清康熙十二年(1673),实行都村制,置新方,坞根,白璧三村,复隶二十二年都。
乾隆十八年(1753),推行庄村制,废新方,白璧村,设坞根庄,辖十二村,沿至民国。
民国初,循行清时地方建制,沿用村庄名称,至民国十八年(1929),实行乡村制,改坞根庄为坞根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推行保甲制,改乡属的村为保,保以下按10至15户设甲,坞根辖24保。
民国二十五年(1936),撤坞根乡,划东片12个保合并南区五里乡(即今黄湾,沙头一带),西边12个保合并河溪乡(即今江厦,梅溪一带)。
民国三十一年(1942),设立温峤区,将划出的五里乡,河溪乡的24个保,加上沙山,白璧,东门,下楼四个村重建坞根乡,沿至解放。
1949年11月,成立坞根乡人民政府。
1950年7月划出沙山、茅陶两乡另建人民政府。
1956年3月,坞根、茅陶两乡合并,建立坞根乡人民委员会,乡以下建立村民委员会,辖10个村。
同年春,以村为基础,组级10至15户农民为农业互助组。
夏,合并互助组为初级农业合作社(简称初级社)。
冬,以村为单位升初级农业合作社为高级农业合作社(简称高级社),村民委员会改称"农业社"。
1958年6月,掀起“大跃进”运动,实行人民公社化,10月建立温西人民公社,撤销坞根乡人民委员会,分设坞根、茅陶、沙山三营,下属家业社改称“生产连队”,后称“生产大队”。
1959年3月,合并坞根、茅陶两营,建立坞根管理区。
1961年10月恢复区建制,成立坞根、沙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6年7月,“文革”时期,公社党政机关被所谓“红色造反派”夺了权。
工969年3月,成立坞根、沙山公社革委会。
1980年11月撤革委会,恢有公社制,即坞根、沙山人民公社委员会。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制度,成立坞根、沙山乡人民政府。
1992年5月,撤沙山乡、并入江厦乡。
1994年3月,温岭撤县改市,沙山、白璧、东门、下楼四个村从江厦乡划出并入坞根,坞根乡改称坞根镇。
自此坞根镇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产品名称:温岭高橙 产品产地:台州温岭 产品特性:风味独特,果汁丰富,甜酸适中,清香可口,略带苦味。 产品成分: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和氨基酸,含有特有的苦味成分柠檬苦素和黄酮类物质。 产品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