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游 : 石夫人:大溪镇东南五龙山西侧有一巨岩,巍然耸立,孤峙无凭,酷肖美人,称石夫人峰。远远看去,石夫人头挽发髻,延颈削肩,俏丽俊美。遇云遮雾绕,峰石姿影婆娑,倍增秀色。相传远古时代,这里是汪洋大海,有一少妇,因丈夫出海打雨,久而不返,遂带七子登山望夫,感而成石。石夫人周围有笔岩、水貂岩、老猴观景、老虎下山、无峪藏珠、小石林、飞来石和孝子拜棺等诸景,是温岭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 。锦屏山:位于大溪镇东南,“奇山峭立如屏,每春夏花开,五色如锦”。南宋朱熹等采访其地,留下“锦屏山麓可幽居”的赞誉。山上有卓笔岩、砚池,鹦鹉岩、蛙壳洞、黄龙潭、响天洞、武士岩、夫妻岩、钟岩、鹰嘴岩、天鼓;山顶有玉楼岩、寿星岩、寿星洞;西侧有狮子冠、抢珠岩、
三池窟大寨屋群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大溪镇三池窟村。三池窟因村内有头池、中池、饭箩头池三个池及村后又有一窟,故名。大寨屋建于20世纪70年代,在三年内严格按规划实施建成。村子中心开挖了一条长500米约人工河,屋以河建,河跟屋走,每一幢大寨屋整齐有序地座落在河的两旁,坐北朝南。每幢大寨屋由九间房子组成,共有32幢。占地面积为35304.92㎡,每间房子由楼房、平顶及前道地与后通道组成,总长约23米。屋高为8米,宽3。3米。楼屋住人,平顶为生活用房,前道地为晾晒场。建时就地取材,选用长屿石板、石柱及当地土烧制砖建成,体现了当时温岭民居的时代特征。如今30多年过去了,房子的房前房后始终保持原有的风格和设计。我们走在河边小道,沿河的参天大树
老屋山窑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大溪镇塘岭村东端,根据出土的器物造型、釉色等判断为宋代窑址。坐北朝南,窑址沿山坡东西长200米,山坡至田垅南北宽50米。遗址分布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堆积层厚1—7米。窑具有大小不等的筒形通钵,束腰,垫饼、支丁等。器物有瓶、壶、罐、碗、碟、粉盒等,器型有坦口、卷口。釉色、胎釉结合紧密,多青灰、青绿,釉厚者光泽滋润。纹饰有刻花、堆贴花、釉下彩绘等。老屋山窑址对于研究温岭古代的陶瓷史有着主要的历史文物价植。
盘山古道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大溪镇陈洋村盘山岭。盘山古道曲折盘旋于盘山岭上,古道铺砌石阶,遇水则置石矴或桥,道中设路廊以供行人休憩。盘山古道为旧时台温门户,商旅要道,保存大体完好,附属石矴、石桥、路廊等,形态多样,富地方特色。岭脚路廊,位于陈洋村洪武尖山山脚。木石结构,面阔3间,五架梁前后廊,共用柱16根,柱上刻有出资人的名单,在石柱间贯穿木条以为凳。路廊上下方各有小石桥1座,为单孔石拱桥。
下圆山窑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大溪镇下员山村。根据出土的器物造型、釉色等判断为唐—五代窑址。窑址分布在下员山村的渔山、黄泥园、岭口等山坡上。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堆积层约1至2米。器物有壶、玉璧底碗、瓶、双系罐、水盂、盆、碗等20多类,釉色以青绿和青中泛黄为主,并有少数乳浊釉,酱釉和白及碎、釉色滋润光泽,纹饰有莲花、渔纹等划花。下圆山窑址对于研究温岭古代的陶瓷史有着主要的历史文物价植。
谢铎墓前石华表位于大溪镇下洋岙村大梦山前。华表呈八角形,边长0.15米,高4.1米,白石质地,两华表相距4.8米。华表柱身表面、柱头雕刻白鹤祥云纹,柱盖呈覆莲状。谢铎(1435-1510年),字鸣治,号方石,天顺八年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官至礼部右侍郞兼国子监祭酒,茶陵派代表诗人之一。谢铎墓前石华表为温岭目前发现仅存的一对墓前石华表,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流庆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大溪镇潘郎流庆村五峰山南麓,始建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几经兴衰,民国时成为台州净土宗大寺院。坐北朝南,全寺面积约为20亩。中轴线上建筑均为1985年新建,现存民国重建的一个偏院,其台门为七开间单檐硬山楼屋,明间辟门,厢房为三开间重檐硬山楼屋。正屋为七开间重檐硬山楼屋。寺前三株古樟有千年历史,枝叶繁茂,为镇寺之宝。
大溪古城遗址位于温岭市大溪镇里宅、大岙、塘山等村。它是台州市目前所知的时代最早的古代城址,也是我省经过考古调查和试掘的为数不多的汉初城址之一。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90米,南北宽260米,城内面积约10万平方米。二00三年三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向东岸窑址表位于大溪镇照洋村剑锋山东麓山坡上。青瓷窑址。窑址面积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堆积层约1米厚。山坡上有一窑床隐约可见,其长度约120米,宽度1.5米左右。器物有瓶、壶、碗、碟、盆等。器形多粗犷,少量碗碟较精巧,釉薄青灰色,近似缥瓷,胎较粗。
大溪窑址位于温岭市大溪镇,为唐至宋古遗址。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大溪窑址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