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古镇光禄镇位于姚安县城北部,距县城12公里,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西汉时(公元前109年)就设弄栋县,城址在现光禄旧城村。唐代设姚州都督府。宋代为大理国的统矢府,是大理国的八大名府之一。元代置姚安路于光禄,明、清改设姚安军民府、姚州。姚安又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中原进入滇池和洱海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均在此设路、府、州、县,并选派名流贤士镇守其邦。光禄古镇文化积淀深厚,古代建筑和古文物较多。有始建于唐朝天佑年间的龙华寺。元代建筑姚安路军民总管府主体建筑尚存;清代建筑文昌宫工艺精湛;民国时期建筑高雪君祠中西合壁,建筑形式独特。北塔街旧民居整体建筑布局独特,呈“回”字形结构,结构十分完整,建筑格局十
姚安龙华寺,俗称-寺,位于姚安县城北12公里的光禄镇西山麓。西山形如游龙盘旋,山仞重峦突兀,此山民间称龙华山。龙华山,郁郁葱葱,栗树、茶树、菩提树、苍松翠柏,竞相耸立,高峻挺拔,龙华寺就在险峻的丛林之中。龙华寺原址名卧佛庵,始建于公元907-923年(即后唐天祐年间,蒙诏世隆时期)据清郡人河南光山县蔡龙松所撰《重修龙华山-寺碑记》载:“一日夜间,因有神僧到此拜佛,半夜即去,由此,大理僧人知聪即结庵于此,勤修戒律,开山创寺,后人称为古刹。”13世纪时,蒙古兵灭大理国,相国高泰祥殉国,其女菩提痛国破家亡,兄弟离散,于卧佛庵出家,将出生时印度僧人所赠的菩提树籽植于寺后,以卜兄弟聚散存亡,九籽生长良好,后兄弟九人果无恙,终得团聚。兄高长寿得
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又称高让公故里,俗称高土司衙门。旧址始建于唐,后屡修,元为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其建筑系三重堂古代宫殿式结构,历经元明清三代。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是元代西南军事和古姚州地方政治的合署办公区,它为三横一竖的“王字型”结构,由仪门、一重堂、二重堂、三重堂、古戏楼、过厅和两厢组成。仪门分生门、正门和死门,生门供官员出入使用,而正门是中央王朝的官员来视察时才可以通过,死门则是官府审理案件后留给死刑犯通过的。一重堂,也称勤勉堂,在咱们北京的故宫有一个殿叫“勤正殿”,那里是皇帝执政的地方,而这里是元代云南省的公堂。体现了政务的标志,姚州升路,总管府治在光禄,光禄高氏功不可没。所以勤勉堂有联云:“惟世济忠孝,自远述职,故姚安升路,乃有承高
光禄文昌宫位于光禄山东麓的凤岫山,俗称小团山。清乾隆年间,乡人鲁印姬等在凤岫山麓倡建文昌宫,同治十三年(1874年),赵子骧、马驷良重建。在东面大照壁上镶嵌着“忠孝廉洁”四个大字,字直径三尺,极雄健,出于名人手笔。文昌宫为三重堂。第一层为魁星阁,楼厅有魁星塑像,供奉着魁星神,魁星是求学为官的人必祭祀的星宿;第二层为大成阁,匾额曰:“鱼跃鸢飞”,并有一联:“德配天地,道贯古今”。楼厅有儒家“五圣”塑像: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颜子,即颜渊,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子思,孔子的孙子,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孔子再传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第三层为正殿,匾额曰:“经纬天地”
光禄古镇布局独特,从龙华寺连文昌宫至军民总管府接东关城门形成一条建筑主轴线,和“回”字型的民居街道组合,与东、南、西、北四关连接,形成了“坤”字形的独特建筑格局,古镇街道长1020米、面积7568平方米,四条旧街道及东、南、西、北四关的出镇街道至今延伸着历史的印记,民居整齐排列在街道两旁,一般是两进或三进,下店上宅或前店后宅,也有综合了多民族建筑风格的四合五天井、走马转0的大户民居。
高氏土司衙署位于姚安县光禄镇光禄社区居民委员会,高氏土司衙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驷良墓位于姚安县光禄镇小邑村民委员会,马驷良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里渡杨氏宗祠位于姚安县光禄镇小邑村民委员会,河里渡杨氏宗祠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光禄李氏宗祠位于姚安县光禄镇光禄社区居民委员会,光禄李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弄栋县城遗址位于姚安县光禄镇旧城村民委员会,汉弄栋县城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曾焕民居砖雕墙位于姚安县光禄镇光禄社区居民委员会,高曾焕民居砖雕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尾布氏宗祠位于姚安县光禄镇江尾村民委员会,江尾布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街高氏宗祠位于姚安县光禄镇旧城村民委员会,九街高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旧城何氏宗祠位于姚安县光禄镇旧城村民委员会,旧城何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光禄杨家大院位于姚安县光禄镇光禄社区居民委员会,光禄杨家大院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