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云南省 > 曲靖市 > 陆良县 > 三岔河镇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三岔河镇文化旅游景点

白水塘

白水塘在陆良三岔河镇境内,距陆良县城15公里,是陆良坝区遗留下来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个湖泊,白水塘地处南盘江和杜公河之间,南北长,东西窄,湖水主要来自雨水,总面积1.6平方公里,深2米。盛夏水域广大,白浪滔天,故名之曰白水塘。面积约4200亩,石墙相围,公路环塘。它镶嵌在万顷良田之中如镜似珠,这里水面宽阔,水产丰富,有野鸭水鸟,有多种鱼类,荡—舟撒网,用塘中之水,煮塘中之鱼,即捕即食,清、鲜、甜、香,实为一道风味独特之美食。每当夏日,满塘莲藕,叶绿花红,翠盘滚珠,一地清香,轻舟穿梭甚间,水鸟时飞,渔歌互答。而当冬天,塘水清澈见底,浅水处游垒可见,清晨时,水面上一塘云雾,乳白迷蒙,蒸腾缭绕朝阳下,异彩纷呈。灯火,尽收眼底,微风轻拂,风铃作

孙渡故居

孙渡故居位于陆良县三岔河镇刘良村委会新庄村南500米处。建筑坐东向西,由门楼、倒座、厢房、正厅组成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734.4平方米。建筑均为重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正厅6开间,通面阔19米、进深7米。倒座6开间,通面阔19米、进深7.8米。门楼、过厅及厢房各3间,通面阔9.6米、进深4.2米。建筑雕花精美,明间为双层挂枋,雕有各种“花木鸟兽”等图案。耍头为“八角含珠龙头”,正厅前石柱础上刻有诗词2首,厢房板壁上阴刻有“贵阳警察厅长”等字样。故居建于清末,由孙渡父亲孙少华所建。1950年被分给当地群众居住。20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部分雕花和屋墙体被破坏。2017年地方政府筹资修缮孙渡故居,并布置陈列“抗日名将——孙渡纪念馆

陆良关圣宫大殿

关圣宫大殿位于陆良县三岔河镇沙沟村委会北端杜公河与老盘江交汇处。大殿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为单檐歇山顶抬梁与穿斗式混合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1米、进深6米。因原殿内塑道教尊神“翊汉天尊”的关圣帝君像而得名。据重建碑记记载,关圣宫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其余建筑已毁,现仅存大殿。2000年,当地群众对关圣宫大殿进行了保护维修。大殿举架高峻,用材宏大,内外雕刻细腻生动。2006年11月,陆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水阁

水阁建于光绪二十三年,迄今百多年,距县城20多里,占地约4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三层飞檐楼阁,矗立于坝区中央杜公河下游的岛屿地上,岛似巨鱼,逆水而游,河水绕0而逝,确有0参天水流有声之胜境。门顶额高悬:“中流砥柱”四个遒劲的大字,黑底金字,熠熠发光。阁顶全为黄绿琉璃瓦阁内装饰考究,四条青龙盘旋于四棵红色大柱上,形欲腾空,阁外,雕梁画栋,五彩缤纷。登0顶放眼眺望,村寨星罗棋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万家灯火,尽收眼底,微风轻佛,风铃作响,令人陶醉。水阁实有水上0之状。中流砥柱之势,琼台玉宇之貌,堪称胜景。

杜公河

杜公河在三岔河镇区域内,河道由沙沟办事处的关圣宫起,自老盘江引水,经三岔河、清河、太家头、万清、赵家沟、黄家圩、水阁等办事处,注入中原译,具有分洪、排涝、灌溉等效益,全长18公里,河道底宽约10米,堤宽3—5米,堤高约5米。据方志载:“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陆良知州杜珍(河南新安人)因东乡(今三岔河镇)水患;亲往勘查,教民修坝开河,水治而患息。”后人为纪念杜知州之功绩,称这条河为杜公河,这条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的人凿河道,虽然历代整修,然河址一直未变,至今仍为坝区主要排灌渠余。沿河村寨相连,农舍栉毗。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