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文庙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灵璧路会泽县第一中学校内。建筑群坐南向北,原建筑沿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排列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两庑,棂星门前东面有名宦祠、西面有乡贤祠。文庙建筑群中轴线以东,依次建有大门、明伦堂、仪门及学署(黉学);以西,依次建有照壁、大门、魁星阁、文昌阁、圣父阁。20世纪70年代“文革-”中,文庙历经数次浩劫,大部分建筑被拆毁。现存建筑主要有大成殿、东西两庑、崇圣祠、文昌阁、魁星阁,占地面积48667平方米,建筑面积3436.5平方米。大成殿,单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式混合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2.05米、进深10.1米、北面出廊2.2米、出檐1.5米、东西两面出廊2.
容家祠堂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灵璧路会泽县第一中学校内文庙西侧。祠堂坐南向北,随南高北低地势沿中轴线依次建有门楼、过厅、正厅、两厢、厨房、粮仓、小花园,组成典型的二进四合院,分布面积1756平方米,建筑面积740平方米。门楼,重檐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2米。明间通面阔4.6米、进深5米,2次间通面阔各4.2米、进深6米。由明间向东西次间逐渐向外呈弧形延展。东西次间外墙前各建敞口外“八”字墙。各高、宽均为7.6米。门楼底层明间设大门、通道。前有石质台阶7级。一进院过厅,建于高0.8米的石基上,单檐硬山顶抬梁式砖石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4.3米、进深4.4米。前檐出廊,檐高5米、脊高6.6米,雀替透雕。过厅明间
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水城社区西北约100米万额山脚。遗址由扩红雕塑、扩红广场、陈列馆组成,占地面积4446平方米。雕塑坐东向西。长18米、宽6米、高11.7米。雕塑上面共有10个人物图案,形态各异、栩栩如生。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攻克宣威后,接到中央军委迅速离开宣威,向金沙江进发,渡江北上的电令。4月30日,红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的率领下,离开宣威楂格,从梨树丫口进入会泽县境,渡过牛栏江,次日到达者海坝子,在者海老街宿营1日,开仓济贫。5月2日兵临会泽城下。3日,攻克会泽古城,红军处决了伪县长杨茂章、劣绅刘善初,筹款10万银元,骡马上百匹。红军除恶济贫,深受当地贫苦百姓的欢迎和爱戴,政治部主任黄火
刘尧民故居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二组东内街105号院内。故居坐南向北,由大门、东西厢房、过厅、东书房、正厅组成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695.48平方米。大门,土木结构。通面阔2.89米、进深0.8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2开间,通面阔8.1米、进深3.05米。过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2开间。通面阔12.8米、进深9米。东书房,单檐硬山顶土木结构,2开间。通面阔8米、进深4.1米。正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米、进深11.05米。刘尧民故居建于清代,是刘尧民童年居住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刘尧民故居划归会泽县民政局管理使用,故居对研究刘尧民生平事迹有较高的价值。1999年11月,会
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七组滇北电力实业公司院内。建筑坐南向北,建筑由过厅、东西耳房、东西厢房、正殿组成,占地面积1256.97平方米。过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8.05米、进深6.6米。东西耳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通面阔6.63米、进深3.9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1.85米、进深7.4米。正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4.65米、进深10.9米。灵璧路张圣宫始建于清代中期。1960年,由滇北电力实业公司使用。山门、前殿被毁,现存建筑保存完好。张圣宫是会泽众多会馆、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11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
唐继尧故居整座宅院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院,大门迎东,是一座小型的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群落,属会泽典型的清代中晚期民居建筑风格,前院有正堂三间、对厅、书房及马房,后院有仓房可装谷物,还有厨房,院中有一口井,井中的泉水清澈见底。前后两院共有房屋十四间,整座故居的院落保存基本完好。与会泽众多精美宏伟的民宅相比,唐继尧故居略显简陋,这是因为唐继尧的家境在当时的会泽属中等人家。在这里,你可以一边感慨他一生传奇经历和他故居的普通平凡,一边寻觅他遗留会泽的痕迹。前院为花园,东西宽12.4米、南北长31.4米。靠左侧建有1间马房(已被拆除)。花园中间设1条宽约2米的走道直通绣楼,为住户休息、赏花、做针线活的地方。中院院内地面铺设青砖。由对厅、东西书房组
蒋开榜开展活动旧址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金钟镇县城西郊。西土主寺位于县城西南金钟山北麓,南临灵壁路,北界钟屏街,今县汽车运输公司院内,系彝族宗庙,始建于清朝初期,现存戏台、过厅(又称享堂)、大殿及两厢。1928年1月~1933年11月,中共东川(会泽)特别支部书记蒋开榜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创建革命武装“云南反日义勇民军第一师”,筹划组织推翻反动当局的武装-。西土主寺是蒋开榜、刘文明等领导人积极筹划、秘密联络的主要地点,也是早期中共会泽地方组织的地下交通站。山门,硬山顶砖混结构,通面阔3.49米、进深3米。戏台,单檐歇山顶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25米、进深9.95米。底楼明间设通道。一楼设戏台。东西厢房,单檐悬
中和街刘氏大夫第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丰乐社区十六组(中和街 21 号)内。建筑坐南向北,由大门、二门、厢房、正厅组成四合院, 占地面积为 509.7 平方米。大门,仿牌楼式土木结构,与围墙相连。通面阔 3.6 米、进深 4.2 米。二门,仿牌楼式土木结构,墙体为须弥座金包银形制,挂落雕工精美。通面阔 3.5 米、进深 1.25 米。东西厢房, 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各 3 开间,通面阔 9 米、进深 3.8 米。正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 开间,通面阔 12.25 米、进深 7.62 米。刘氏大夫第始建于清代中期,后曾经过多次维修,保存一般,是研究清代东川府会泽县 地方官制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1999 年 11 月,会泽县
遗址分新局和旧局2处。清雍正时期东川府铸钱局称宝云旧局和宝云新局,清嘉庆时期称府局,又称宝东钱局。旧局遗址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翠屏社区第六组东直街上段东侧芳华建材公司内。新局遗址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十六组(灵璧路42号)院内。旧局遗址分布面积为11000平方米。历史上,旧局建筑坐南向北,设有办公署,沿中轴线建有大门、仪门、大堂、总门、戏楼、炉神庙等。钱局东西两侧分别设有东更道、西更道。东更道分别建有书房、巡栏房、巡察衙署、厨房、炭房、铜库、铅库、锡库、罐库、钱库、仓房、秤房、号房、澡堂,西更道分别建有土地庙、钱库、炉房、铁匠房、木匠房、白泥房、堆卡、瞭望楼等200余间房屋建筑。现仅存大门、仪门、大堂、钱库、罐库(坩埚)、管局等房
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华泥村委会拖落村南约100米的观音山山腰峭壁上。建筑坐西北向东南,由山门、观音殿、地母殿、厢房及碑刻组成,占地面积278.76平方米。观音殿,单檐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4开间,通面阔13.5米、进深6.5米。地母殿,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9.6米、进深6.57米。山门、厢房为现代仿古建筑,砖木结构。观音庙始建年代不详。据碑刻记载,观音庙于清咸丰年间被毁,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20世纪90年代,当地村民捐资重修山门及厨房,现保存较好。2011年12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单位。
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西内街会泽县中医院南侧100米处。建筑坐南向北,由山门、前殿、厢房、正殿、耳房组成典型的四合五天井合院建筑群,占地面积856.14平方米。山门,开于前殿明间外侧。通面阔3.55米、进深1.3米。前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两山墙为风火墙(俗称“猫弓墙”)。3开间,通面阔12.15米、进深6.19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4米、进深6.25米。正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5米、进深7.5米。东西耳房,单檐硬山顶土木结构。1开间,通面阔4.55米、进深5.65米。土地庙始建于清代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会泽县邮电部门管理使用。20世纪90年代卖
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丰乐社区西内街西段北侧,与武庙相邻。建筑坐南向北,现仅存大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3.74米、进深12.17米。药王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为江西临江府到会泽从医商人所建。20世纪50年代,划归会泽县中医院管理使用,除大殿外其余建筑已拆毁。2016年5月进行整体维修,恢复原貌,因大殿前面受现代建筑的影响,无法通行,为合理利用,现从大殿后墙开门进入。大殿内重塑药王孙思邈塑像,建筑现保存状况良好。药王庙是研究行业寺庙的重要实物资料。1999年11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丰乐社区西内街西段北侧,与药王庙相邻。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407.93平方米。建筑现仅存大殿,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3.58米、进深17.3米。两面山墙为“金包银”,前檐墙面置砖斗拱。武庙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为官方专门祭祀“武圣”关羽的重要庙宇。20世纪80年代,武庙大殿被用作招待所,对门窗做了改换。2016年5月进行整体维修,恢复原貌,保存完好。1999年11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东直街西侧县粮油公司院内。建筑坐南向北,由过厅、东厢房及正殿组成,占地面积1111.43平方米。过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2开间,通面阔6.4米、进深3.95米。东厢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17.6米、进深7.85米。正殿,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5.8米、进深6.5米。据清乾隆《东川府志》记载:城隍庙,清雍正四年(1726)至六年(1728)移建,未完工。雍正十年(1732),知府崔乃镛移建,十一年(1733)四月竣工。之后,城隍庙曾多次进行过小规模维修。现保存状况一般。1999年11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土地庙”,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盈仓社区第五村民小组义通河西北侧村内。建筑坐南向北,由山门、两厢、过厅及正殿组成,占地面积为700平方米。山门,单檐硬山顶土木结构。通面阔3.38米、进深3.95米。过厅,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0.6米、进深5.35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0.2米、进深5.5米。正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1.3米、进深7.7米。关帝庙始建于清代初期。除正殿石栏的饰物被毁外,其余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庙宇建筑举架高大,气势恢宏,用料考究,是清代东川府寺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7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