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位于木垒县城以北13公里处,总面积139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09户3566人,常住人口810户2850人,下辖阿克喀巴克、南沟、东沟等三个行政村,有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汉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回族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9.8%,其中乌孜别克族占16%,哈萨克族占80%。辖区内有耕地1.2万亩,草场246万亩。有阿里食品厂、宝增干奶制品加工等2个小微企业,有工业园区下属的东方电气风能设备制造企业及光伏等新能源企业,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先后获得“自治区优秀平安乡镇”“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自治区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有3人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987年7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批复成立了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建乡以后,在党中央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先后于1989年、1997年、2001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搬迁定居,陆续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援疆资金等资金近亿元,修建了富民安居房和牧民定居房,牧民逐年从山区游牧搬迁至定居新村,定居后的各族群众逐步改变了过去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不负时代、接续奋斗,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近年来,我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近亿元,新建排污管网和节水灌溉管网,成为全县唯一污水管网全覆盖并与县级污水管网并网以及“中水回用”的乡镇。同时,铺设和修补了全乡范围内的乡村道路和人行步道,新建牧民就业孵化基地,安装风光互补新能源铸牢灯。随着风光电等新能源企业的落地,我乡持续推动劳动力转移,引导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大学生毕业后逐步返乡、牧民放下“马鞭”走进“企业”华丽转身为产业工人。
同时,我们乡还依托南部山区草场,借助鸣沙山、胡杨林、草原坎儿井等旅游沿线,组织引领牧民积极发展牧家乐、马背拍照等旅游项目,使旅游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53户牧民开办牧家乐,把“牧家小吃”变成“风味饮食”,实现旅游收入230余万元,发展成果惠及民生成效显著。
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普照下,全乡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意识愈加强烈,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比学赶超,全面参与重新粉刷房屋外立面,修补破屋面和围墙,大力开展绿化行动。全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整体风貌不断提升,农牧民就业创业得到保障,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