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黄石市
>
阳新县旅游
阳新县文物古迹介绍
1、
陈光亨国师府
国师府,座落在枫林镇漆坊村下陈组,是清代翰林陈光亨故居。陈光亨曾是咸丰皇帝作太子时的老师。故人称其故居为“国师府”。陈光亨故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处古至今,文登博士,武晋大校,不下百人;经商务工的更是遍及神州四方。国师府屋后太坳岭是坡山北麓,延绵三千余米。门前小山,处西向东一里有余,酷似笔架,故名“……
2、
黄石石壁寺
黄石石壁寺 地理位置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石壁寺路大明巷 寺院简介 阳新石壁寺原名石壁庵,始建于晋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石壁寺俗名和尚塔。相传明代初年,有和尚释清宁在此弘扬佛法,为世人崇仰。清宁和尚圆寂后肉身不腐,完好如生,时而发出香气,众人万分惊叹,建塔一座以作后世纪念。1938年,石壁……
3、
昭勇祠
昭勇祠(俗称吴王庙),位于富池口老街中段。三国吴黄武元年,东吴大将甘宁作战身亡,为纪其功,故庙食于此。然对其崇敬之高,祭享之盛莫过于宋朝。宋得天下后,追寻前代忠臣义士,对甘宁丰典厚礼。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宋太祖赵匡胤赐为褒国公;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神宗皇帝赐为褒国武吴公;政和二年(公元1……
4、
泗洲禅寺
仙岛湖之南,有座海拔780米的白马山。这里山高林茂,终年去遮雾绕,神秘莫测。山腰间有座骆家寨,寨旁有座泗洲寺。寨与寺的传说交织成一道千年难解之谜,任人解说。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起草讨伐檄文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史称骆宾王“兵败遁去,不知所终”。而阳新民间却传说骆……
5、
陈献甲明墓
陈献甲墓,又名献甲花坟,位于浮屠镇西南5公里的献甲村。墓地为蛇形山丘,花坟座落在“蛇”嘴,乡人称之为风水宝地,名曰“王侯(蛇)吐信”。该墓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建筑面积200㎡,由牌坊、前室、祭坛、墓室、墓碑、护栏等部分组成。均以青石为材料,雕有“双凤朝阳”、“犀牛望月”、“鹿鹤同春”、“鱼跃龙门”等等……
6、
大路铺遗址
大路铺遗址位于阳新县白沙镇土库村,遗址东北、东南、西南三面边境为山地环抱。遗址呈不规则长方形,高出四周地面约5米。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8万平方米。遗址于1981年发现,1983年、1990年、200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658.5平方米。清理不同时期的灰……
7、
龙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镇位于湖北省阳新县西南部,106国道纵贯穿全境,镇区距黄石市60公里。龙港革命旧址群位于湖北省阳新县西南部的龙港镇,地处湖北的阳新、通山和江西的武宁、瑞昌4县交界处。龙港是一个历史古镇,明代称龙川市,晚清称龙港市,现为龙港镇。龙港革命旧址群是土地革命战……
8、
孟嘉墓
晋代孟嘉墓,位于富水水库东北之孟嘉山。孟嘉(公元296-349年),字万年,阳辛人,三国时吴司空孟宗之曾孙,为陶渊明的外祖孙。孟嘉历任东晋庐陵从事、征西大将军长史、从事中郎。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沉着豁达,行不苟合。公元345年,征西大将军桓温率参佐游龙山(位于阳辛之北)。孟嘉帽被风吹落而未觉。良久……
9、
鳌头黄黄家老屋
鳌头黄黄家老屋位于阳新县木港镇鳌头村下黄组,建于清嘉庆年间,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砖木结构,三合土地面,一进三重,6天井18间厢房。二层单檐砖木结构,穿斗构架,硬山墙搁槁,青砖墙体,四水归堂式小青瓦屋面。黄家老屋每进建筑呈阶梯状逐级递增,一阶台地低于整个建筑最低近2m。从第一级到……
10、
太子庙
太子庙始建于吴大帝(孙权)赤乌五年(公元242年)身心迄历1700多个春秋。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夏,暴雨连绵,洪水泛滥,灾情十分严重。吴王孙权率太子孙登赈济灾民,驻跸父子同下,太子不幸在此染病身亡。当地人民为纪念太子特建一庙,名曰太子庙。从此,地以庙得名。在历史长河中,太子庙几经沧桑,濒于倒塌……
11、
墩福影壁
墩福影壁位于阳新县白沙镇墩福村,明代晚期“楚府仪宾”董曰壮府第遗存。砖雕。高5.2米,宽4.35米,厚0.5米。瓦顶采用硬山屋面,铺作用四铺作斗拱,上身部分采用廊心墙做法,下肩须弥座式。上身壁面由一块块雕花面砖贴砌,上部中心是双龙抢珠;下部中心是鲤鱼跳龙门;右边是山石、松柏、梅树、虎,左边是山石、松……
12、
太平天国军半壁山战场遗址及千人冢
太平天国军半壁山战场遗址及千人冢位于阳新县富池镇半壁山清咸丰四年(1854),1854年,曾国藩率湘军万余人分三路东下,逼九江。为争夺上游屏障天京,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率太平军数万人在江北的广济田家镇和江南阳新半壁山之间,设拦江铁索,抗击湘军。11月20日至24日,双方激战于半壁山。太平军作战失利,半……
13、
阚家塘古民居
阚家塘古民居位于阳新县排市镇下容村,始建于清中期。平面为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由祖堂、-议事厅、会客厅、厨房、茶楼、和厢房等组成。以祖堂为中轴线,东西顺序排列、南北依势抬高,四周构筑高大墙体。二层单檐砖木结构,穿斗构架,硬山墙搁檩,小青瓦屋面。天井、回廊、排水沟由青石板铺……
14、
阳新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阳新县太子镇老街,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由李氏家族中大学生兼候选县丞李枫泉、李超凡二人提倡兴建,历时五年建成。由主屋、侧屋、后院组成,占地十余亩,后在1930年被毁,现存建筑为1936年重建。座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面阔20米,进深60米,为单檐砖木瓦房,……
15、
李蘅石故居及李氏祠堂
李蘅石故居及李氏祠堂位于阳新县浮屠镇玉堍村,清代。李蘅石是清光绪年间人,曾任新疆按察使。故居由大门正厅、过堂、祖堂及厢房等构成,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正门青石雕刻“光禄大夫”四字,屋顶重檐迭嵴,翼角飞举,屋檐下彩绘忠孝故事、神话传说等图案;李氏宗祠,由戏台、看台、正厅、过堂、祖宗殿及厢房等组成,建……
16、
泉山画屋
泉山画屋位于阳新县龙港镇泉山垅村。建于嘉庆初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四合院式三进院落布局,有门厅、前堂、过厅、祖堂及左右偏房。门厅、前堂、过厅、祖堂均面阔五间24.5米,分别进深4.8米、6.26米、5.8米、8.82米。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前后壁均设隔扇。梁、柱、门……
17、
阳新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位于阳新县白沙镇黄塘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700),后历有扩建,光绪二十三年(1898)形成现有规模。坐北朝南,因地势建筑自前至后各进房屋依次抬高,平面略呈长方形,面阔45米、进深55米,砖木混合结构,硬山灰瓦顶,穿斗抬梁混合构架。该建筑在设计理念、选址、布局上显现出浓厚的封建宗法制思……
18、
李家堡民居
李家堡民居位于阳新县龙港镇龙港村李家堡湾。始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3.25平方米,整个建筑风格为仿徽派建筑。五进七开间,砖木结构建筑。室内采用木板壁隔断,壁板下部全部采用条石防潮。该建筑整个建筑外观雄伟壮观,雕刻精美,具有明显的徽派建筑风格,是研究徽派建筑文……
19、
伍氏宗祠
伍氏宗祠位于阳新县王英镇伍家祠村。始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历康熙、乾隆、光绪年间扩建而成。一进四重砖木结构,由戏台、广场、享堂、寝室、厢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整个建筑外观雄伟壮观,梁柱高大挺拔,具有明显的明末遗风,对研究鄂东南的建筑历史、建筑风格提供了重……
20、
阳新文峰塔
宝塔村文峰塔宝塔村文峰塔位于阳新县兴国镇宝塔村,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六角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通高29.72米。每层交错设两扇拱券门及两个壁龛。一至六层南壁上方嵌石匾,分别阴刻楷书“文峰塔”、“引虹”、“凌云”、“凝霞”、“御风”、“重光”。该塔造型优美,匠心独具,是鄂东南地区文峰塔中的佳……
走遍阳新县
黄石市旅游景点
阳新县文物古迹
阳新县红色旅游
阳新县名人故居
阳新县4A级景区
阳新县十大景点
全部阳新县旅游景点
阳新县特产
阳新县美食
阳新县地名网
阳新县名人
阳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阳新县A级景区名录
阳新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阳新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