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余姚市旅游
余姚市文物古迹介绍
21、
“高风千古”石坊
“高风千古”石坊位于余姚市低塘镇黄清堰村。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浙江按察司使于重修严子陵先生祠、墓的同时,特重建“高风千古”石牌坊,以纪念汉代高士严子陵先生。严光(公元前37年—_公元43年),字子陵,出生于姚北下河严家,是一位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士。严子陵是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光武帝想委任……
22、
清晖佳气楼
清晖佳气楼位于余姚镇武胜门路82号内,为明礼部侍郎倪宗正故居。取名于陶渊明“山气日夕佳”和谢康乐“山水含清晖”诗句。倪宗正,字本端,号小野。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官至武选员外郎,后调至广东南雄任知府。颇有政绩,死后赠学士,谥文忠。一生工诗善书,王阳明曾赞其诗文逼近陶渊明和杜甫。倪宗正留……
23、
关帝殿
关帝殿位于牟山镇王剡作村马家堰,东紧靠马家堰堰坝,西为衍和弄,北临马家堰河,河对岸即为上虞市。河边有颇具特色的马家堰街廊,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马家堰堰坝是余姚保持最完整的一座古堰。关帝殿坐东朝西,分前后两殿,前后殿通面阔均为19.45米,各分五间。前殿通进深5.15米,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后殿通……
24、
姚墟古迹
余姚南有句余山(即今四明山),北有姚水,地名合山水之名而成。按《史记·正义·索隐》等记载:越州余姚县有历山舜井,又有姚墟,即舜所生地也。舜有时下海捕鱼,晒网于历山,所以历山又称“沥网山”。 黄宗羲亦说:“今余姚、上虞两县皆以舜得名,其水之经余姚者曰姚江,亦曰舜江。余姚有历山,上虞有握登山,舜母……
25、
仙圣庙戏台
余姚鹿亭中村的仙圣庙戏台始建于南宋,几经毁坏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年至八年(1664~1669)重建,它是宁波地区现存戏台中年代最早、建筑技艺最精致的一座。仙圣庙戏台是仙圣庙的一部分。仙圣庙依山傍水,前有宁晓公路沿溪通过,后有庙后山环抱,座东北,前后两进,五开间,两侧各有厢楼三间,腾空而起的戏台位……
26、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县级市)梁弄镇狮子山。1942年9月,中共浙东区委提出“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方针后,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等率区党政机关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挺进四明山。1943年4月攻占四明山重镇梁弄后,中共浙东区委和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迁至梁弄,至此,梁弄成为浙……
27、
孙大年墓(孙子秀墓)
孙大年墓位于梁弄镇建隆村后象鼻山腰,是孙大年、孙予秀父子合葬墓,其东为狮山,西为虎山,面对贺溪,周围峰峦叠嶂,环境十分优美。墓葬与山体合为一体,封土高达近三十米。墓前有石翁仲(文武各二)四个和石羊石马两个,后又出土了孙大年和孙子秀父子的墓志铭两方。孙大年、孙予秀父子合葬墓是余姚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
28、
符氏宗祠
符氏宗祠位于朗霞镇天华村,坐北朝南,系四合院式建筑。由门厅、大厅、东西厢楼组成,大厅与门厅中间为天井。 前进(门厅)为七开间,通面阔19.0米,通进深7.4米。明间及东西次间为一体,明间辟大门,东西稍间次间为耳房。硬山双坡顶,小青瓦覆盖。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明间用三柱,次间、稍间用五柱,每柱落地。明次……
29、
胡公岩摩崖石刻
胡公岩位于余姚胜归山南坡。明嘉靖二十七年,胡宗宪任余姚知县,有效地禁住了胜归山开凿山石之风。十年后,胡宗宪调任浙江总督,为抗倭多次来到余姚,屯兵胜归山下,后人为纪念胡宗宪,特于嘉靖四十年在胜归山南坡雕凿胡宗宪官服像,故称之为“胡公岩”。胜归山之所以成为游玩胜地,不仅是有几个石孔而已,主要的还在于有着……
30、
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旧址
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旧址在梁弄镇东北的原正蒙学堂。正蒙学堂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是由黄守斋先生创办的一所著名学校,校名目正蒙,有“蒙以养正,匡扶正义”之意。校舍分前后两进,座北朝南,依次为月宫形大门、天井、前进七开间平房,天井,东西厢房,后进五开间平房,后进小厢房各五间,四周围以围……
31、
重建四明山革命武装旧址
草茅庵,位于余姚市洪山乡余鲍陈村约2.5公里的山岗上。是一座较为典型的庵堂建筑,座东朝西,九开间木结构正殿,通面阔32.75米,通进深8.9米。抬梁式梁架,硬山屋面,系清末建筑。草茅庵是四明地区迄今为止保存较好,建筑特色较浓厚的一处宗教建筑。更是浙东革命斗争史上著名的草茅庵重建革命武装旧址。1947……
32、
邵家老宅
邵家老宅位于余姚市临城村新邵家弄,清代晚期砖木结构建筑。原屋主邵氏,于上海经营生意。当地称为“新邵家”。该宅整体坐北朝南,前后四进,规模较大。前进门厅,后为正厅,穿仪门后为后楼与两厢所围之天井,后有罩屋。门厅硬山平屋,面阔五间。明间五架抬梁带前单后单,作正墙门之用。后正厅硬山顶平屋,五开间。内穿抬混……
33、
禅悦寺
禅悦寺位于河姆渡遗址西南十多里的禅余山南麓车厩岙,占地两千余平方米。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敕赐“禅悦寺”额。禅悦寺曾三毁四建,最后一次改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现存高大恢宏的大殿,面阔20.1米,分五间,进深13.9米,明、次间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单步双步。前有廊,轩梁、雀替、挑尖梁头均雕……
34、
马渚横河水利航运设施
马渚横河即虞余运河的余姚段,经宋代大规模的整修改造而成,西起牟山长坝,经湖塘江、马渚中河,过曹墅桥注入姚江,八十年作为杭甬运河甲线。斗门在南宋起便有陡门、闸坝等设施的记载,1952年,在原闸基础上建成斗门爱国增产水闸,水闸南侧建人力拖船坝,1969年前后在分水墩北侧建厢式船闸。1983年运河改造,河……
35、
羊额古道
羊额古道,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已有七百八十余年历史,一直为梁弄南通大岚之要道,有天梯之称。据载,孙氏九世孙孙德玉,曾为崇政殿侍讲,后因伤足,久治不愈,宁宗皇帝就特赐拐杖一根,不久就告病还乡。他与庆元德云和尚最为知交,因德云和尚主持杖锡寺,相距甚远,山道险阻,不便往来,二人出资开凿羊额岭,岭旁岩壁凿……
36、
余姚状元楼
状元楼处于泗门镇阁老府内,据说是谢迁幼年读书处,为明代建筑。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年(1474),谢迁举乡试第一(解元),次年,又中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修撰,累迁左庶子。曾任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死后赠太傅,谥文正。他一生光明磊落,秉节直谅,是历史上著名……
37、
李家塔板桥
李家塔板桥位于鹿亭乡李家塔村,是一座石墩屋盖式板桥,它以结构独特,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江南雨水充足,气候多变,桥梁是江南水乡的道路纽带,也是水乡的特色,凉亭可让行人歇脚、避雨。李家塔板桥则在桥上建屋,集桥梁、凉亭于一体,给行人带来了极大便利。李家塔板桥全长27.7米,桥阔4.5米,桥墩由六根高8.9……
38、
东澄遗址
东澄古文化遗址位于与河姆渡文化遗址隔姚江相望,距离仅二点五公里的河姆渡镇东澄村,处在姚江南岸仅五百米处。该遗址整体面积约在近万平方米以上,文化层厚度约八十公分左右。1979年,在该遗址采集到一些印纹硬陶之类的标本,及完整的印纹硬陶罐。1985年4月,由省考古所进行试掘,发现有商代的陶片,也有六朝至唐……
39、
余姚通济桥
通济桥横跨余姚城中的姚江之上,由于它是姚江上最长最高的桥,故被称为“浙东第一桥”。该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原为木结构,初名德惠桥,后又改名虹桥,屡建屡毁。元朝至顺三年,改建为石砌三孔桥,定名为通济桥。现存桥身为清朝雍正七年至九年重建。通济桥全长90米,高大雄伟,桥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题道:“海舶过而……
40、
赵考古祠
赵考古祠是余姚市一处著名的纪念性建筑,位于余姚镇笋行弄26号。是为纪念明初著名教育家、音韵学家赵谦,于明嘉靖年间而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初年重建。赵谦(1351—1395),原名古则,字撝谦,号考古先生,凤亭乡(今肖东镇)人。一生淡泊名利,专注学术,留下著作300余卷,为古文字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赵考……
走遍余姚市
宁波市旅游景点
余姚市文物古迹
余姚市红色旅游
余姚市名人故居
余姚市博物馆
余姚市十大祠堂
余姚市4A级景区
余姚市十大景点
全部余姚市旅游景点
余姚市特产
余姚市美食
余姚市地名网
余姚市名人
余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余姚市A级景区名录
余姚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余姚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余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余姚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姚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