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
>
平凉市旅游
平凉市文物古迹介绍
61、
苏苗塬遗址
苏苗塬遗址位于平凉市庄浪县良邑镇苏苗塬村西南500米,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5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在遗址断面和断崖中发现长60-90米,厚0.5-3米文化层,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陶窑。采集有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类型的陶片,有泥质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彩陶多见宽带纹、弧线三角纹。器形……
62、
通边故城
通边故城位于平凉市庄浪县通化镇通边村,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长600米。城墙黄土夯筑,残高3-6米,墙基宽6米,夯层厚0.1-0.2米,开东、西、北三门,东北有瓮城,长40米、宽20米。东南角突出,西南面有一小堡,俗称“虎耳城”,夯层中采集到宋代绳纹灰陶片、豆青瓷片、白釉瓷片、黑釉瓷碗残……
63、
吴家川遗址
吴家川遗址位于平凉市庄浪县岳堡镇吴家村南,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长800米,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为一处大型仰韶文化遗址。文化层厚1-2米,暴露有灰坑、墓葬、灶址。采集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细泥红陶片,纹饰以绳纹、弦纹为主,器形有罐、甑等;庙底沟类型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弦纹,彩陶纹样以勾……
64、
平头沟遗址
平头沟遗址位于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东至石家塬子山,南至平头沟,西、北至汭河。遗址东西宽约190米,南北约长110米,分布面积约2.09万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1-3.6米。暴露的遗迹有袋形灰坑和文化层,以及墓葬等。遗物有尖底瓶、钵、罐、鬲、盂,石刀、石斧、铁器、板瓦和筒瓦等残片。平头沟遗址文化……
65、
西堡子山遗址
西堡子山遗址位于灵台县梁塬乡横渠村北1公里。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6米,暴露有墓葬、居址和灰坑。采集有细泥、夹砂红陶片和残石斧、骨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主要饰细绳纹,器形有尖底瓶、钵等;齐家文化陶片主要饰绳纹、篮纹,器形有罐、鬲。遗址保存……
66、
景村墓群
景村墓群 位于灵台县独店乡景村西300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1988年清理墓葬2座,相距5.8米,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陶鬲、陶罐和铜簋、鼎、鬲、觯、戈多件以及蚌饰、海贝等器物50余件,其中蚌饰海贝用绸缎包裹,蚌饰用细绳穿联。地表散布黑灰色夹砂细绳纹陶片。墓葬保存较好,也是我省发现保存西周墓……
67、
圆嘴山遗址
圆嘴山遗址位于泾川县窑店乡西门村南,是一处仰韶、齐家和周文化共存的古遗址,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约500米,文化层厚1米~1.5米,灰层可见白灰面以及丰富的夹砂陶、素面陶片等。纹饰为粗细绳纹、篮纹、蓖纹、蜂窝纹。主要器型为罐。1987年平整土地时曾挖出铜鼎……
68、
于家湾墓群
于家湾墓群位于崇信县九功乡于家湾村内。是一处多时代、多种古墓共存的墓葬群。面积约2万平方米。发现墓葬300多座,先后发掘三次,曾清理200多座,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和长方形土洞室墓,墓深0.46--8.6米。出土铜器有鼎、簋、觚、爵、弓形器、钺、戈;陶器有鬲、罐及骨刀、圭和各种蚌饰等。墓葬保存较好,对我……
69、
张嘴墓群
张嘴墓群位于平凉市静宁县红寺乡二河村东1.5公里的张家嘴。东、西两边为冲沟,南面山脚下为县乡油路,北依大山,墓群长约150米,宽约1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残存墓冢10座,高3.5—6.5米不等,底周长25—30米,墓群西南30米处残存东西长约100米的夯筑围墙墙基。墓区地表散见粗绳纹版瓦、筒……
70、
成纪故城遗址
成纪故城遗址位于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为西汉所置成纪县治。城址总面积25万平方米,今存约14万平方米,西北部和东部残留城墙长490米。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有大量秦汉时期的板瓦、砖和陶器残片等,城外四周秦汉墓葬众多,出土大量文物。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研……
71、
竹林寺石窟
竹林寺石窟位于平凉市庄浪县韩店镇郭漫村黄草社,窟群分布在长100米、高40米的崖壁上,面积4000平方米。现存洞窟5座,造像8尊,壁画5平方米。其中1号、2号窟时代为宋代,3号窟开凿于明代,4号窟时代为北周,5号窟时代为清代。1号窟保存3尊宋代泥塑佛像及宋元明清题记。4号窟保存5尊北周泥塑造像。3号……
72、
罗汉洞石窟
罗汉洞石窟位于平凉市泾川县罗汉洞乡罗汉洞村红砂岩崖面上,分布范围长约1千米。始凿于北魏,唐、宋、明、清均有补修。现存洞窟120个,造像24身,其中泥塑浮雕造像(菩萨、天王)17身。各窟壁画合计约360平方米,其中浅浮雕约10平方米。罗汉洞石窟集石刻、雕塑、绘画于一身,对研究北魏及后世石窟营造、洞窟形……
73、
圪瘩庙
圪瘩庙圪瘩庙位于新开乡,形似鳌首的山头,玲珑剔透,别具一格,称作新开山,建有庙宇,寺院内一棵木瓜树,其龄几百年,躯干老态龙钟,树顶枝叶茂盛,自一瓦室出。此山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嘉靖元年(1506),新开人再次扩修,并命名“慈士院”,又称“圪瘩庙”,距此不远处有蛟城庙一座,庙内有千佛碑彩塑神像数尊……
74、
草脉殿遗址
草脉殿遗址位于灵台县什字镇丁家沟村西南800米。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3.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2.5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和长方形窖穴,窖穴内藏谷粒。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划纹,器形有罐、钵、盆。另外还采集有石斧。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和……
75、
蒋家咀遗址
蒋家咀遗址位于灵台县百里镇稔沟村南400米。是一处齐家文化与周代文物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采集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及少量灰陶片,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罐、瓮、斝;另有周代泥质、夹砂灰陶片,饰绳纹,器形有罐、鬲、盆。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陇东古文化的发展……
76、
静宁文庙
静宁文庙位于静宁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3年),原建筑面积18076平方米。文庙坐北向南,以大成殿、戟门、先师庙门为轴线,组成主体建筑,大成殿到戟门两侧配有厢房。整个建筑群布局对称,主次分明,造形独特,气势宏伟,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1993年3月被甘肃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7、
姚李遗址
姚李遗址 位于灵台县吊街乡姚李村南侧。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5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居址。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篮纹、粗绳纹、附加堆纹、锥刺纹,器形有敞口双耳罐、平底盆、鬲,并采集到石斧、石凿。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与发展情况有重要价……
78、
安口杨家沟瓷窑址
安口杨家沟瓷窑址 位于华亭县安口镇杨家沟村西侧。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长150、宽70米。未发掘窑炉形制不详。采集有圆锥形七孔匣钵、垫片。另有明清时大量施弦纹、划纹的敛口钵、碗、碟等。瓷质较粗,胎呈青黄,釉多黑、黄、绿等色。窑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瓷器烧制技术和陇东手工业发展状况及社会经济情况有重要价值……
79、
川口柳家遗址
川口柳家遗址 位于庄浪县水洛镇川口柳家村东500米。属寺洼文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1.2米,暴露有墓穴、灰坑;采集到素面、附加堆纹夹砂橙黄陶马鞍口罐、鬲等数10件,以及青铜护腕、骨质三孔器、铜泡、料珠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寺洼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80、
阳面岭遗址
阳面岭遗址位于灵台县梁塬乡杜家沟村东1公里。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和窑址。采集有夹砂红、灰陶片及泥质红陶片,饰绳纹、篮纹,器形有罐、盆、鬲;另有石斧和石凿。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走遍平凉市
甘肃省旅游景点
崆峒区旅游景点
庄浪县旅游景点
华亭市旅游景点
灵台县旅游景点
泾川县旅游景点
静宁县旅游景点
崇信县旅游景点
平凉市文物古迹
平凉市红色旅游
平凉市博物馆
平凉市4A级景区
平凉市十大景点
全部平凉市旅游景点
平凉市特产
平凉市美食
平凉市地名网
平凉市名人
平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平凉市A级景区名录
平凉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平凉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甘肃省第一至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