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
>
武威市旅游
武威市文物古迹介绍
21、
牛家花园
牛家花园位于城南5公里高坝镇同益村,是清代名人牛鉴的故居。牛鉴(1785-1858),字镜堂,号雪樵,是清嘉庆十九年(1814)二甲第四名进士(合计为第七名),曾任河南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在河南巡抚任上,政绩突出,深得地方人士好评。花园占地70亩,经梨、核桃、苹果、杏树为主,杂有杨、柳、槐树。高大的……
22、
东镇大庙
东镇大庙又称东渠大庙,座落于民勤县城东北约73公里的东湖镇中学院内,庙宇原建无考,据传约创建于清乾隆时。咸丰年间尚“凛凛然,洵为柳湖大观”。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民国年间扩建。该庙座北朝南,占地面积7144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及东西0、中后大殿和前、中两院的陪殿。山门楼为三间两层木楼,结构为……
23、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石碑村三社,立于西宁王忻都公墓前。简称“西宁王碑”,墓封土已毁。碑青石质,蟠螭首,龟趺,通高5.8米。座高1.4、宽2.4、厚1.6米,身高2.8、宽1.5、厚0.4米,首高1.6、宽1.6、厚0.45米。碑阳额篆“大元敕赐西宁王碑”八字,首题“大元敕赐追封西……
24、
武威金塔寺
金塔寺位于武威西南15公里的金塔乡金塔村,又称南金塔寺,藏语称洛昂格岱,意为“南部大自在寺”或“大灌顶寺”,是凉州四部寺中最具有重要意义的寺院。金塔寺是公元十三世纪初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法王萨迦智达·贡嘎坚赞与蒙古汗国西路军统帅阔端举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时修建的。原寺院所拥有的佛塔(……
25、
雷台汉墓
是1969年10月在雷台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著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据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公元186-219年之间。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
26、
寺洼台林区
寺洼台林区寺洼台林区位于古浪县城西南约10公里,古丰乡境内。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林区前行,但见群山起伏,气势磅礴,树木葱笼叠翠,峻峰雾岚缭绕。林区山涧布满茂密的金腊梅、野刺梅、沙棘、黄白刺、降龙木、野蔷薇、野樱桃等灌木。每年9月,灌木林中野果累累,主要有酸酒瓶、地飘儿、黑眼睛、红珍珠等。登临山顶,极……
27、
天堂寺
天堂寺,位于天祝县天堂镇,为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其前身为唐宪宗(806--822)年间所建藏族苯教寺院,鼎盛时僧侣达千余人,俗有“天堂八百僧”之称,以戒律严明、高僧辈出、规模宏大闻名于藏区。保留和重建的主要建筑有:佛祖释迦牟尼殿、时轮学院、空行宫、文殊殿、大经堂、小布达拉宫、土祗殿、龙王殿、多识-囊欠……
28、
aaa
沙井柳湖墩遗址沙井柳湖墩遗址是沙井文化的发祥地,因1923年瑞典人安特生考察发掘,首次在民勤沙井柳湖墩遗址发现而得名。遗址大部分被沙丘覆盖,文化内涵多以夹砂红陶为主,曾出土单耳、双耳夹砂粗红陶罐和圆鼓形简状杯、石斧和带孔石刀等。文化层厚4米左右,在沙丘之间的滩地上满布夹砂粗红陶片、泥质红陶片等,饰绳……
29、
下双大庙
下双寨大庙位于城北下双乡政府东侧。初建年代不详,据魁星阁牌匾题记,在清嘉庆年间进行行过维修。现存魁星阁、大殿、三清殿、关帝庙、孤魂堂等13座建筑。是止前我区农村古建筑中保存较为完整、规模宏大的一级建筑群。该建筑共八殿24间,建在3-5米高的双层夯筑土台上,大庙居后,座北向南,面宽3间,四周有廊,重檐……
30、
红沙堡城址
红沙堡城址位于民勤县新河乡泉水村东北500米。是一座土筑古城。分内外城,内城为汉代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250、宽160米,面积40000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高15米,基宽6、顶宽2米,夯层厚0.08--0.1米。南面开门,门宽10米,门外有瓮城。瓮城呈方形,边长63米,墙基宽4、高7米。明万历九……
31、
陈春堡文昌阁及三官庙
陈春堡文昌阁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陈春村五组,平面呈凹字形,面阔3间,进深5间,南北11米,东西8米,面积88平方米,通高14米。为3层重檐歇山顶过街阁楼,1层明间为过街通道。2层周围有廊、置木质地板。建筑整体1层面积较大,3层歇山楼阁为装饰性建筑,体态小巧轻盈,地方特色明显。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
贾坛故居
贾坛故居,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大街古钟楼社区。贾坛,武威人,字杏卿。湖南长沙人,随家迁至武威,以擅长书法而知名。能书善画,酷爱金石文物,解放前后曾对保护武威文物作出过贡献。故居建于民国19年(1930年),东邻武威六中,南为区医院,西靠大云寺,北依武威酒厂。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30米,占地面积约1……
33、
塔儿湾遗址
塔儿湾遗址位于武威市城南古城乡上河村东岸的山坡和一片台地上。历年来发现的瓷器种类繁多,釉色花纹多样。釉色有单一的白、黑、绿、酱、褐釉的;也有外白内黑、外黑内白等多釉色的;器型有罐、盆、壶、豆、瓶、碗、碟、盘、钵等;纹饰有白釉褐花、褐釉剔花、绘花、划花、刻花及九珍点等。仅此一地,已出土各种瓷器70多件……
34、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高昌王父纽林的斤墓前神道处。简称“高昌王碑”。墓封土早年已毁。青石质,碑残,蟠螭首,残高1.3、宽1.9、厚0.52米。碑身残高1.82、宽1.73、厚0.47米。碑阳汉文楷书36行,行残41字,碑阴为回鹘文,内容详细记载从巴尔术阿尔忒的斤到太平奴八代回鹘亦都护高昌……
35、
松山新城
松山新城位于天祝县松山乡松山村西北侧。是一座中型土筑古城。座北向南。城平面略呈长方形。 分内、外城,外城东西长350、南北宽320米,面积112000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高8、基宽4、顶宽1.5米,夯层厚0.12--0.15米。北墙有马面,南、西两面开门,有瓮城。墙外12米远有宽10米,残深1米的……
36、
端字号柴湾城址
端字号柴湾城址位于民勤县西渠镇建立村西4公里。是一处结构较为复杂的土筑古城。有东、西两城,二城相连,共用一墙。城平面均呈正方形,东城边长35米,西城边长80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1--1.3米,基宽2.8米,夯层厚约0.14米,均开南门。东城城内暴露有长径1.7米的椭圆形灰坑,坑内有大量兽骨及绳纹、……
37、
民勤古城
民勤古城位于民勤县大滩乡北新村西约5公里的沙漠中。始建于汉,沿用至唐、宋(西夏)、元、明。呈正方形,边长120米。南墙中间筑瓮城,瓮城门向东,东西长22米,南北宽12米。残垣高约5米,四周有角墩各1座,东、北、西三面各有边墩3座。城东北距城14米处残存有土墩1座,高6米,夯土层厚0.14米,系土坯筑……
38、
二分大庙双楼
二分大庙双楼二分大庙双楼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的双茨科乡中学院内,座西向东,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嘉庆十二年(1807)重修,同治年间,山门北侧木楼毁于战乱,民国八年(1919)依照南木楼式样重建。现存大庙仅有山门及南北两侧门楼,两木楼又称姊妹楼。二分大庙双楼东西长12米,南北宽40米,占地……
39、
民勤圣容寺
圣容寺,位于民勤县城西南隅,明洪武九年(1376)修建,成化五年(1469)移建今址,俗称“大寺庙”,寺院南北长约118米,东西宽约56.5米,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山门、大雄宝殿、中殿、藏经阁组成一条中轴线,分前、中、后、观音堂、圣母殿等五个院落,各院均有陪殿和斋房等,共计房屋163……
40、
武威海藏寺
在武威城西北2.5公里处,也有人称海藏(Cang)寺,因寺院周围林泉茂密,犹如海中藏寺,故名。创建年代现在无从考证,是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占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刹古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山门、大殿、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等保存完整。海藏寺面南而开,红色宫墙外,一座四柱三间……
走遍武威市
甘肃省旅游景点
凉州区旅游景点
民勤县旅游景点
天祝县旅游景点
古浪县旅游景点
武威市文物古迹
武威市红色旅游
武威市博物馆
武威市4A级景区
武威市十大景点
全部武威市旅游景点
武威市特产
武威市美食
武威市地名网
武威市名人
武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武威市A级景区名录
武威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武威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甘肃省第一至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