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市旅游
渭南市文物古迹介绍
81、
西岳庙
西岳庙位于陕西省华阴县东约1.5公里的岳镇东端。华山古称“西岳”,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矗立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北面黄河、渭河,南接秦岭,海拔2100米。著名的地理著作《水经注》记载“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华山”。华山自古就负有盛名,以其挺拔险峻名闻天下,曾有诗云“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上来”……
82、
帝喾陵
帝喾陵帝喾,姓姬,号高辛氏。传说他是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在位70年。他是黄帝长子玄嚣的后裔,15岁时就辅佐颛顼,-于辛,立为族子。30岁成为部落首领,传说他能操纵辰星,掌握观察时间和节气的方法,以指导生产。传说他活到105岁。帝喾陵在洽川莘野村西,陵东边的巷道称之为“冢家巷”。高大的墓冢占地二亩,巍……
83、
长春宫遗址
长-遗址位于朝邑镇北寨子村,距县城东16.2公里。北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宇文护筑,初名晋城。建德二年(573),因晋城三面悬崖,东临黄河,面对古蒲津关,登高可以远望太华、中条二山,俯视黄、洛、渭三河,花木茂盛,四时如春,遂改名长-。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增建殿宇,宫址占地扩至三百余亩。大业十……
84、
大荔县般若寺和金塔寺遗址
般若寺和金塔寺遗址,寺位于县城北门偏东,即现在的城关中学和城关粮站内。创建时间不详,西魏文帝大统七年(541)夏,隋文帝杨坚出生于般若寺内。据此,其创建时间应在南北朝时期。隋开皇四年(584),隋文帝下令对般若寺大加修葺,遂改名大兴国寺。其修葺规模,据法琳《辨正论》卷三《十代奉佛篇》载:七重周垣,百……
85、
杨修墓
杨修墓在今华阴市河湾村南的战国魏长城遗址侧。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五世孙。东汉建安年问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因才华过人,又是袁术外甥,曹操虑为后患,遂遭杀害。历史及民间传说有关杨修的轶闻趣事较多,大部分都和他的聪明才智有关。华阴杨氏较大的茔地有三处,即五方杨氏先茔、吊桥杨……
86、
梁家坡遗址
梁家坡遗址在羌白镇梁家村东北1公里处,距县城西南12.5公里,属洛河南岸二级阶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1980年10月,西博和县馆作过初步调查。1981年秋,试掘224平方米。文化层分上、下两层,晚、早两期:晚期,发现半地下室结构的房屋遗址2座,椭圆形灶坑3个,圆形袋状、桶状和椭圆形袋状窖穴6个,硬土……
87、
富平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文庙大成殿位于富平县老城正街,明洪武三年主薄陈忠信创建,经洪武九年,天顺三年,弘治五年,正德六年四次修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关中大地震毁。隆庆七年(1573年)知县史灿,县函李果始重修,大殿座北向南,座落于台基上,台基长(东西)21.4米,宽(南北)16.6米,高1.5米,大殿为……
88、
朝邑文庙遗址
文庙与原朝邑县政府一路之隔,在其南。距现在的朝邑农场场部东偏南0.3公里,距今县城东16.5公里。文庙始于西汉,历代先后增葺。彼时的建筑有:大殿五间,东西庑各十三间,戟门三间,灵星门三间,泮池,德配天地坊,道贯古今坊列东西衢,启圣祠三间在大殿东北,尊经阁在东西通衢,砌有砖洞,以便行人。上筑一阁和博文……
89、
唐顺宗李诵丰陵
唐顺宗李诵丰陵丰陵位于曹村乡陵前村的金翁山之阳,系唐代第十个皇帝顺宗李诵陵墓。李诵,为唐德宗李适之子,公元805年在位。为太子时即与王叔文,王胚等筹划改革政治,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即位,任王叔文为翰林学士,下令罢免贪酷的京兆尹李实,减免一些捐税,停止宫市,并筹划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以患风……
90、
韩城九郎庙
九郎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境内,由于韩城是赵氏孤儿的发生地,所以过去韩城各地建有多处九郎庙,现仅存4处九郎庙,其中以徐村九郎庙和韩城古城九郎庙保存较好,它们的存在见证着2000多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遥想当年晋国朝廷内外一场忠与奸的较量,正义方暂时处于被动地步,忠臣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历尽艰辛,受尽破孩……
91、
甜水沟遗址
甜水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东的甜水沟内,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30万年~50万年。遗址发现有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大荔人”。大荔人头骨化石粗壮,眉脊发达,前额后倾,带有明显的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体质特征,与北京猿人接近。但是其顶骨较大,枕骨隆凸前面呈凹陷状,鼻骨窄长,眼眶近乎方形……
92、
慧照寺塔
慧照寺塔慧照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北三十公里的下邽【guī】镇。慧照寺塔底基呈正方形,面积约三平方丈。共九层,高约36米,层间有砖砌出檐,四面均有假券门。据说此塔系唐代建筑,宋、元、明各代均有修葺,现在保存完好。慧照寺塔前有大雄宝殿,殿内有高七尺多的大铜佛五尊,盘膝-,闭目养神。佛像下是铜铸莲花底座,……
93、
富平圣佛寺
圣佛寺圣佛寺位于富平县城西效中山原头。该寺建于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原名叫灵感寺。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都统王铎将两川兴元军屯灵感寺,即是这里。圣佛寺分别在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两次进行重修。建国初尚存前后两殿。在圣佛寺前院,有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八……
94、
嵬东司马氏族建筑群
嵬东司马氏族建筑群时代:明—清地址:韩城市芝川镇徐村、华池村、高门村保护范围:(1)司马祖茔:两个墓冢及碑楼外扩10米。(2)华池司马书院:院墙以内。(3)汉太史遗祠:祠院以内,影壁四周外扩10米。(4)“法王行宫”石牌坊:石牌坊外扩10米。(5)徐村涝池:涝池分布范围以内及碑楼周边外扩5米。(6)……
95、
杨素墓
杨素墓杨素(公元544—606年),字处道,南北朝弘农华阴人(即今潼关县水峪口村)。史载,他初仕北周,后从隋文帝定天下,历任大将军、州总管、右修仆射、大仆射、尚书、大司徒、太尉等职。因功加上柱国,封越国公。曾参与杨广弑父,篡位得逞,恃功骄横于一时。是一个“骨朽人产骂未销”的人物。杨素墓位于今县治城北……
96、
九龙庙(池)遗址
九龙庙(池)遗址在石槽乡九龙村东北紧邻,距县城东南4公里。因有九穴同流,故名九龙泉,又名九龙池,也叫鹅鸭池。《大荔旧志稿》称:“县城南八里,沙苑九穴同流,同州所由得名也。”即指此池此泉。唐懿宗咸通中(860~874)太守王龟建南溪亭,昭宗时(889~904)创建大王庙,乾宁中(894~898)节度使……
97、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史载汉武帝时修筑,因在隧洞施工中首创“井渠法”,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渠,其后引洛灌溉代有传承,民国时期在龙首渠基础上修建洛惠渠,发展至今,灌溉农田74.3万亩。龙首渠是陕西省洛惠渠的前身,修筑于汉武帝元狩年间(前122~前117),因穿渠得龙骨,故名龙首渠。文……
98、
杨松轩墓园
杨松轩墓园2003年3月落成。杨松轩先生是清末民初新学先期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1907年他本着教育救国的宗旨,以二百两白银首创华州教育会小学堂,并于1919年在小学堂的基础上扩充建立了华县咸林中学。杨钟健先生是杨松轩先生的长子,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科学的奠基人。杨钟健先生一生致力于地质、地层古生……
99、
合阳魏长城遗址
魏长城遗址战国时期,合阳属魏西河之地,魏国所筑之长城遗址犹存。魏长城遗址位于县城以北15公里处梁山南麓,由西向东穿越皇甫庄、甘井和杨家庄三个乡镇的20多个自然村,长约20公里。西经大浴河入澄城县境,东入韩城市境。其中杨家庄乡的木场、杜家塬,甘井的城后,皇甫庄的河西坡等段,长城残迹仍高1-6米,夯土层……
100、
郑国渠遗址
郑国渠遗址流经富平的郑国渠,全长约150公里,可灌溉18万余公顷。其引水口至干渠段,修有宽15~20米,高3~5米,长达6公里的引水渠堤。现存郑国渠口、郑国渠古道和郑国渠拦河坝,附近有秦以后历代重修、增修的渠首、干道遗址,并有大量的碑石遗存。郑国渠修成后,灌溉面积达280万亩,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
走遍渭南市
陕西省旅游景点
华阴市旅游景点
蒲城县旅游景点
韩城市旅游景点
潼关县旅游景点
合阳县旅游景点
大荔县旅游景点
富平县旅游景点
白水县旅游景点
临渭区旅游景点
华州区旅游景点
澄城县旅游景点
渭南市文物古迹
渭南市红色旅游
渭南市名人故居
渭南市博物馆
渭南市4A级景区
渭南市十大景点
全部渭南市旅游景点
渭南市特产
渭南市美食
渭南市地名网
渭南市名人
渭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渭南市A级景区名录
渭南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渭南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渭南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