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焦作市旅游
焦作市文物古迹介绍
81、
耕织图石刻
时代:清地址:博爱县博物馆藏品耕织图石刻共有20副画面,分别刻在四块长200厘米,宽30厘米的青石上,均系减地线刻,在画面的间隔部位,用卷云纹和花鸟图案填充。画面内容共分两组,排列自右向左。第一组共十幅图案,是反映稻子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第二组共十幅图案,是反映棉花从播种到织成布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如……
82、
恩村玉帝庙
恩村玉帝庙位于恩村一街老村最北部,坐北向南,原有山门、钟鼓楼、戏楼、马王殿、东西厢房等明代建筑,现仅存玉皇殿、拜殿。村民俗称玉帝庙为天爷庙,称玉皇殿为大殿屋。拜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式灰筒瓦覆顶,殿前有长方形月台。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黄琉璃瓦覆顶,檐梁间彩绘精美。玉帝庙大殿是焦作……
83、
海蟾宫大殿
海蟾宫位于修武县城东北五里源乡马坊村。原名“真清观”,相传五代燕王宰相刘海蟾看破红尘,弃官修道,马坊村的马坊泉即为刘海蟾的洗丹潭,因有金代邱处机所书“海蟾宫入道歌”而得名。现存的大殿座南朝北,当地人又叫“背南宫”,重建于明末清初,建筑造型奇特,是研究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宫北曾有马坊泉,泉中有大量的石……
84、
武陟赵庄遗址
赵庄遗址位于武陟县西南30公里处的大封乡赵庄村南。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曾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西周战国文化。遗址西部主要为二里头文化区,出土有大量拟质灰陶细绳纹陶鬲、大口尊、平口瓮和骨针等。中部为仰韶文化区,曾出土有完整的泥质红陶瓮棺葬具和彩色陶罐……
85、
显圣王庙
显圣王庙位于孟州市会昌街道堤北头村,始建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原址在堤北头村东南约一公里处的小金堤东侧,由于水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迁至现址。现存大殿三间、舞楼九间、戏楼三间,其中舞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两次间有明显的柱侧角和柱生起。殿内建筑……
86、
张昺墓
张昺墓明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村西张氏祖茔中张昺(公元1358-1399年),山西泽州府(今山西省晋城市)人,葬于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明代初期累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右侍郎、刑部侍郎、北平布政使等职,靖难之变中奉建文帝命监视、牵制藩王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1424年),不幸被……
87、
汉代烘范窑遗址
汉代烘范窑遗址位于温县城西15公里处的西招贤村西北。1974年在这里发现一处汉代烘范窑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地面散存着大量的汉代陶片、铁渣、炉砖、红烧土和砖范块。经河南省考古队发掘发现,文化层厚1~2米。从四座残炉和窖室内挖掘清理出来500多套尚未浇注的叠铸陶范,器具种类有16类36种之多。大……
88、
云台寺
云台寺位于云台山景区之一茱萸峰峰顶,是云台山景区山峰景区最好的一处风光。云台寺因为地处山顶顶端,所以不是很大,但钟鼓楼、前后殿都有,并且建的很精巧。这里的香火很盛,许多香客游人都在这里上香祈祷。这里还有一处观景台,矗立2座标注云台山主峰茱萸峰海拔1297,6米高度的碑石,站在这个观景台上可以看到近处……
89、
连珠冢
连珠冢位于温县城黄河路西段,南北二冢相连,中架一虹桥。原冢南北长50米,东西宽42米,高约10米,冢上建有孙真庙和戏楼,终日香火旺盛,庙内古树参天,名人碑碣匾额颇多。登冢向东眺望,常有霞光万道、海市蜃楼现象出现,因此被列为苏封八景之一“连珠献瑞”。孙真庙毁于日军侵华战火。1984年将南冢挖去18米。……
90、
前东南王宋墓
前东南王宋墓位于温县城北前东南王村一居民家中,1982年4月被发现。该墓为南北向,墓室为穹窿顶砖券仿木八角亭式,顶部绘有八瓣双层红色莲花藻井图案,周围檐部施八朵五铺作单拱双抄计主造斗拱,檐至墓底八面均有华丽雕饰。南为墓门,北为四扇槅扇门,东北和西北均在上边刻卷帘,下面镶嵌多幅砖雕像,有杂剧、散乐、庖……
91、
巡返大圆通寺
巡返大圆通寺位于焦作市山阳区巡返经济区内,北依太行,南眺黄河,群山环抱,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寺院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三圣殿、尊圣佛母殿、藏经楼、祖师殿、钟楼、鼓楼、法堂,以及观音院等殿堂,总建筑面积近三万平方米,整体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佛教传统特色,各个殿堂的佛像庄严殊胜,令人敬爱。特别是……
92、
东岭后村传统民居
东岭后村传统民居位于修武县云台山镇东岭后村。年代为清。东岭后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东岭后村是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千年古道“太行八陉——白陉”在村中穿过。全村现有15户人家,全都住在石头房里。东岭村现存有嘉庆年间的古戏楼、古庙,咸丰年间立的禁赌碑,明清古民居40余座。这里的村民勤劳善良……
93、
温县遇仙观
遇仙观位于温县城北12公里武德镇徐堡村北沁河堤下,座北向南,两进院落,内外总面积三千平方米。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年(1264~1294年)间,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三座殿宇,分别为山门、玉皇殿、三清殿。两旁配殿有关圣殿、三官殿、三皇殿、广生殿、四圣殿、瘟神殿、天将西殿、天将东殿、土地殿和钟楼等,共575平……
94、
徐堡古城址
徐堡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温县城北10公里的武德镇徐堡村东,为新石器龙山文化时期至战国晚期。2006年7月,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徐堡段的文物勘探中,偶然发现的。经发掘和全面勘探,在遗址内发现一座城址,使用时代为龙山文化、西周、春秋、战国。文化层堆积厚约4米,依次为现代耕土层、近现代红沙层、明清文化……
95、
上苑遗址
上苑遗址位于温县城西南15公里招贤乡上苑村北,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为主,应有少量的仰韶文化遗存。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深3米左右。东南与古晋城遗址相连,西南为虢公台。南滨黄河故道,西临济水故道。地势较高,地下遗存文物丰富。采集有石器、陶器、蚌、鹿角、猪骨等。其中……
96、
温县北平皋遗址
北平皋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位于温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赵堡镇北平皋村,村四周皆为古文化遗址。遗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等历史时期。遗址分四部分,分别是村西仰韶文化遗址、村北龙山文化遗址、村东二里头文化遗址和村东北古邢邱城遗址。1986年11月……
97、
王薛遗址
王薛遗址 位于温县城西15公里处的番田镇王薛村南300米处。遗址中心于1978年挖渠一条,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由西北向东南渐低,最低处可能是古河道河床。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8年群众挖渠时发现陶器残片和石器、骨架等遗物。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遗址上捡到石镰、石铲、石斧和许多陶器口沿。同……
98、
温城遗址
温城遗址(夏至三国)位于温县城西16公里处的招贤乡上苑村北地,故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近400米,城内高处周边地表2米,南城墙和北城墙依稀可见,夯层6~7厘米。据《括地志》卷二载:“温故城在怀州温县西三十里……本周司寇苏忿生之邑”,即是此地。2000年,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焦作市文物队……
99、
沁阳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沁阳市北西万镇沙滩园村东部。沙滩园村地处丹河与龙门石河间。龙王庙西依村舍,东临竹林,清流环绕、曲径通幽、环境优美。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庙中碑记载,沙滩园村地处丹河与龙门石河间,因历代两河水患无穷,清初,创建龙王庙镇之。雍正九年续建关帝,孙真两……
100、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这里环境清幽,民风淳朴。陈家沟原名常阳村,明朝初年陈卜一家由山西迁居于此,人丁繁衍,陈姓成为主要家族,遂改名陈家沟。明末,陈王廷依祖传拳术创编太极拳后经过衍变,发展成陈、杨、和、武、吴、孙六个流派。陈家沟现有陈氏宗祠、陈氏祖茔、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
走遍焦作市
河南省旅游景点
温县旅游景点
修武县旅游景点
沁阳市旅游景点
博爱县旅游景点
武陟县旅游景点
孟州市旅游景点
山阳区旅游景点
解放区旅游景点
中站区旅游景点
马村区旅游景点
焦作市文物古迹
焦作市名人故居
焦作市十大祠堂
焦作市4A级景区
焦作市十大景点
焦作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焦作市旅游景点
焦作市特产
焦作市美食
焦作市地名网
焦作市名人
焦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焦作市A级景区名录
焦作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焦作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上清湖景区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第三批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