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文物古迹介绍
261、
潮音寺
潮音寺位于秀屿区东庄镇石前村石厝自然村,年代为清、民国,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创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重建 ,1941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由外大埕、山门、正殿组成。建筑为清末至民国期间的仿木石构建筑,系沿海地方建筑做法之特色。保存有晚清翰林学士张琴撰碑一通。保护范围:前(西南)向外延伸8……
262、
滁洲宫
滁洲宫位于涵江区庄边镇滁洋村,年代为明,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代重修,但结构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及保存部分宋、元构件。坐北朝南,由前后殿组成,正殿为面阔3间,进深4柱的悬山顶抬梁结构建筑。保护范围:东至宫房外小巷,西至自墙外山地,南至宫前……
263、
莆田西岩寺
莆田西岩寺位于城厢区田尾新村广福巷69号,年代为明、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明礼部尚书陈经帮别墅,其孙陈钟岱于明末抗清失败后在此削发为僧,并改别墅为寺,清代重修。坐东向西,主要由天王殿、大殿、观音殿和两廊堂宇组成。大殿为重檐歇山顶穿斗结构,沿用清代柱联和柱础。附属文物:西隐寺。保护范……
264、
莆禧城城隍庙
莆禧城城隍庙位于莆田市山亭镇莆禧村内东隅,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宋代,称鲤江庙。明洪武间创建莆禧城时改为城隍庙,清顺治年间下令“堕海滨诸城”实行封界,城隍庙迁移涵江。康熙复界后迁回。现存建筑为歇山顶土木结构,面阔三间,前后三进为:门厅、拜殿、天井、正殿及两庑。整座建筑严密,……
265、
陈裕清故居
陈裕清故居位于荔城区拱辰办濠浦社区下亭顶码自然村,年代为民国初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国民初年,坐北朝南,悬山顶二层土木结构,建筑有精美的木石雕,为陈裕清故居。陈裕清历任国民党中央多种宣传,对外要职,1967年任--民党中央第四组主任、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197……
266、
西林武当宫
西林武当宫位于涵江区梧塘镇西林村西垞自然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西林武当宫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戊子年(1888)重建,民国丙辰年(1916)修,近年又修。坐东朝西,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3.2米,通进深21.5米,建筑面积284平方米。土木结构……
267、
西林阜成宫
西林阜成宫位于涵江区梧塘镇西林村后林自然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西林阜成宫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五年(1879)重建,民国庚辰年(1940)修,1996年又修。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5.2米,通进深17.5米,建筑面积266平方米。……
268、
过山蔡氏民居
过山蔡氏民居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过山自然村63、66、102号,年代为清末民国,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过山蔡氏民居主体建筑建于清末,两侧护厝及东院落属于后期加盖,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通面阔98米,通进深48米,占地面积4060平方米,为两进合院式砖木结……
269、
树屏书屋
树屏书屋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文献居委会新桥巷29号,年代为20世纪30年代,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砖木建筑,是王干候死于海关任上时用安家费所建。现存建筑保持上世纪30年代所建的砖木建筑。坐北朝南,通面阔14.4米,通进深13米,建筑面积187.2平方米。……
270、
薛公池咏归亭
薛公池咏归亭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府前巷。太平薛公池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府前巷,原系莆田县学泮池,北宋雍熙三年(986)薛奎任知县时开辟,元至顺二年(1331)县署改为莆田县学,洪武元年(1368)于池中建咏归亭,正德十五年(1520)重建,历代屡有维修。通长58.2米,通宽2……
271、
兴化县城隍庙
兴化县城隍庙位于涵江区新县镇文笔村。始建于元皇庆元年(1312),明洪武年四年(1371)重建,清代及今年均有重修。坐西南朝东北,为单体建筑。通面阔17.7米,通进深20.7米。土木结构,悬山顶。由前殿、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存光绪乙未年(1895)龙陛石,长0.95米,宽……
272、
瑶台中一堂
瑶台中一堂位于荔城区黄石镇瑶台村中境自然村。明万历十八年(1590)“三一教”教主林龙江的门徒林亹、林梦熊创建,清代重修。祀“三一教”教主林龙江。坐西向东,通面阔24米,通进深22.8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由大门、围墙、正堂组成。正堂面阔五间,悬山顶抬梁木构架。堂中存明代……
273、
定庄堡遗址
荔城区黄石镇定庄村定庄自然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四川提督吴英奉旨入籍莆田时所建。堡原平面呈长方形,长122米、宽31米,面积3782平方米,周长306米。今残存小寨,俗称“虎橱”,现遗存有康熙赠给吴英的御书“作万人敌”石匾、无字九龙碑刻、吴英从台湾运回的“七星石”、抱鼓石、“百廿间百福……
274、
琳井朱氏大宗祠
琳井朱氏大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井后村井埔自然村。原名“唐古田令朱公祠”,简称“古田祠”。系为纪念入莆始祖朱玑而建。明正统十四年,泉州十八世孙右副都御史鉴公来莆瞻扫祖祠,见祠破旧,乃重建。当时建有拱门、甬道、广场、两进的祠宇,占地数亩近年重修,保持明代建筑风格,更名“朱氏大宗祠”。其后历代俱有维修。近……
275、
沙堤朱氏大宗祠
沙堤朱氏大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天马村朱厝自然村。创建于宋乾道年间,明嘉靖年间重建,祀明嘉靖年间御史朱制与清代御史朱元春及其列代祖考。座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檐下雀替等建筑构件雕刻较精美。现存有唐代……
276、
下亭庆源祠
下亭庆源祠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社区下亭码自然村。创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清政府为嘉奖该村进士陈池养而建的,也是台湾政界名人陈裕清和爱国华侨陈江河祖先的祠堂。为陈裕清儿时就学之所。建筑坐北朝南,通面阔10.1米,通进深21.9米,建筑面积219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院门、大埕、前厅、天井、正厅组……
277、
吴公庙
吴公庙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办事处畅林村上林自然村。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坐北朝南,通面阔32.5米,通进深48.7米,建筑面积为1581平方米。由大门、大埕、前殿、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两柱带前廊,歇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存有宋代石柱,明代石碑。保存较好。吴兴,唐神龙年间,捐家资建延寿陂,并为捍陂献身……
278、
东山妈祖行宫
东山妈祖行宫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英龙居委会东岩山上。宋代妈祖神像由阔口玉湖顺济庙迁此建东山妈祖行宫,现存建筑群依次为禹门、戏台、建山堂、梳妆楼、父母祠、行宫主殿组成。行宫主殿座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建筑面积907.77平方米,存有宋代樟木雕刻妈祖神像(公元1187年……
279、
卫理公会莆田总堂
卫理公会莆田总堂,又称基督教莆田堂,位于莆田市荔城区市府路仓边巷。民国4年(1915年),由美国信徒甘大卫、甘雅各为其父甘伯勒留名倡建,民国7年(1918年)竣工,原名天道堂,时为东南亚四大教堂之一。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884平方米,建筑面积1572平方米,可容教徒3500人。花岗岩条石砌建,屋架……
280、
塔仔塔
塔仔塔位于荔城区北高镇汀江村后埕口自然村。塔仔塔明万历十三年(1585)建,是航标性建筑。五层四角楼阁式空心石塔,通高约15米,边长4.6米,葫芦形塔刹(已断)。底层朝南开门,门高1.48米,宽0.78米。每面设佛龛,内有石雕像。1981年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走遍莆田市
福建省旅游景点
涵江区旅游景点
仙游县旅游景点
荔城区旅游景点
城厢区旅游景点
秀屿区旅游景点
莆田市文物古迹
莆田市红色旅游
莆田市名人故居
莆田市十大祠堂
莆田市4A级景区
莆田市十大景点
全部莆田市旅游景点
莆田市特产
莆田市美食
莆田市地名网
莆田市名人
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莆田市A级景区名录
莆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莆田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莆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莆田市第十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一二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