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旅游
黄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101、
倪望重宅
倪望重宅当地俗称新屋里,是清同治甲戌科进士倪望重的宅第,建于清光绪十年,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一府六县是古徽州的一种建筑形式,它以徽州建制命名,即在一个大院里,除了一个府厅外,还没有六个县厅。所谓府厅,就是正厅,这种正厅建成官厅,上有楼。另有一个花厅,属县厅中的一种,是主人读书和会客的地方。无论府……
102、
方文泰宅
方文泰宅为砖木结构,口字形四合院,三间二进,楼房。楼下前进明间为门厅,两旁厢房。后进明间为客厅,次间为卧室。楼上明间设把祖座,两进之间有狭长天井,左右有廊屋,右廊屋内设楼梯。柱础底部保持四方形,四边垂线内收,方型四角凿成下凹的弧线,上部四角斜削琢成不等边八角形,浅凹再收成圆形。窗振梗空全部为方格或合……
103、
蜀源牌坊群
蜀源牌坊群及思恕堂位于古徽州鲍氏聚居村落。蜀源村是古徽州鲍氏聚居村落之一,宋建炎年间建村,有800年历史。现有古民居建筑32处,位于村口的三座明清石牌坊和村内清代民居思恕堂就是其中的代表。三座石牌坊由南而北分别为:三间四柱冲天式清代节孝坊、贞寿之门坊,两柱单间明代赞宪坊。思恕堂位于村西北街中,由厅堂……
104、
圣僧庵
圣僧庵位于歙县七里头村,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年),因寺僧慧明善治眼疾被人尊为圣僧,庵由此得名。后代曾多次修葺,平面变化很大。现建筑由大殿、享殿、庭院、僧房、天井等部分组成。总面积近300平方米,庵四周茂林修竹,环境清幽。庵内墙壁上有明代万历年间歙县画家黄柱所绘制的壁画,壁画绘于大殿和两庑……
105、
观瀑楼及听涛居
观瀑楼及听涛居位于黄山市黄山风景区。其建筑初始于汉末会稽太守陈业隐居黄山,至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普门和尚入山后,寺院亭阁数量渐多。然历经风雨和时代变迁,如今这些古建多已湮没废圮,仅存慈光阁等少量遗迹。现存完好年久之建筑,多为民国时期所建,其功能主要用于观景和提供食宿。坐落在温泉景区的观瀑楼、听……
106、
黄村进士第
时代:明地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东洲乡黄村祠堂名。明嘉靖年间进士黄福所建。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大问问楼有七层斗拱。脊高12米,进深51米,通面宽15.5米,前后共四进,依次为门楼、门屋、享堂、寝楼,每进庭院两侧均有侧廊相连。但门屋前增建有门楼,寝楼后又加一天井,并在后天井的垣墙上做假门楼,在纵轴……
107、
曹门厅
曹门厅原为汪氏敦本堂的分祠,堂屋被毁,现存门厅五间及廊庑。通面阔19.75米,进深12.5米,平面呈凹形,中间为天井水池。阑额上加用补间铺作,以栌斗出双抄五铺作,一跳头并出45度斜拱承檐槽,以代令拱。拱头卷杀分瓣苍劲有力。该厅不但在覆盆础、梭柱(断面椭圆形)、斗拱、雀替等构造式样上体现明中期特点,而……
108、
义仁堂
义仁堂又称程家祠堂,原坐落在歙县溪头乡湖岔村靠后山的高地上,坐面朝东。2001年拆迁移至潜口民宅清园内集中保护。清早期砖木结构一层砌明造厅堂建筑。通面阔11.8米,进深19.66米,占地面积232.05平方米。该祠建于清康熙五年(1667),至今已有346年历史,该祠三间两进,规模不大,它是家族融合……
109、
三甲祠
三甲祠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城区六角楼广场东侧,年代为明。三甲祠又名世德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每年腊月二十三晚,是祠堂祭祖之时。祭祖膳桌摆列36桌,每桌系红帷,点一对红烛,共72支红烛,所有梁钩上挂有大小宫灯、琉璃灯,烛火融融,红光一片,着实可见其气象之不一般。三甲祠大门前,隔月湾河,有一座同样高大巍……
110、
南溪南村牌坊
南村牌坊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南溪南村村北水口处。包括吴中明坊和吴蔚起坊。吴中明坊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4年),为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石碑楼,高12.6米,通阔9.6米。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村牌坊顶层竖坊为篆书,三层为横坊,右侧刻有“明万历四十年孟秋”,中间刻有“荣恩三代”大字。二层为横坊。该牌坊……
111、
胡正言故居
胡正言故居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文昌巷1号,始建于明末,清代中期作了补充及修复,平面呈正方形,现存部分为一明两暗的建筑形式,主建筑面阔12.24米,进深8.95米;东边轴线前附边厅及门厅院落,面阔为3.84米,进深为15.13米,占地面积为168平方米,底层为300平方米,底层为一明两暗,正……
112、
六角楼
甘棠崔家镇守月弯河风水的村口亭,配有锁桥、钥桥各1座,并有铁链和石桩栓锁。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崔宪按参加北京皇宫修建的太平艺师毕昌带回的图样捐资修建,八角;17块青石浮雕则出于青阳—艺师之手。因毁于火,明崇祯四年(1631),崔应兆重建,改为六角,俗称“六角楼”。清嘉庆八年(1803……
113、
文昌古道
文昌古道是从歙县南乡到旌德挑米的道路之一,这条古道经岔口镇文山村、武阳乡、洽河村通往昌溪下坝源村,全长6公里,路宽1.8米,一律由青石板铺就。相传,这条古道是清末民初由文山村财主为迎娶媳妇而兴建。在文昌古道中有两座海拔600多米的山岭,即文山岭和坝岭,中间一条长2000多米的石板横道,途中修建了六个……
114、
屯溪龙山寺(小龙山)
屯溪龙山寺(小龙山)位于屯溪区黎阳镇,时代为唐。小龙山,原称主簿山、响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西南。旧传宋初有位主簿,羡此溪山之胜,居此而得名。抗日战争期间,山前古刹重修时,又以丫状石峰似龙首,山后土山山势如长龙盘卧,改名为“小龙山”。主峰海拔150.8米,悬岩壁立,拔地而起,有“二童讲经”……
115、
同德仁药店
同德仁药店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年代为清。徽州老字号药铺,创办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距今已有140年历史。最初,由上溪口程德宗和隆阜邵远仁合伙开设,店员仅五六人,以经销中药批发为主,兼坐堂行医,店名“同德仁”,既包含两人名字,还寓意“同心同德,办事仁义”。初期比较兴旺,后因店东失和,经营管理不善,……
116、
弦歌里廊桥
弦歌里廊桥建于明代,0-建于清代,是黄山区保存完好的唯一的廊桥。该建筑为一进三开间二层0-,面阔13米,进深6米,高7米,占地面积66.825平米。其下石拱桥2米高、4米长、6米宽。阁面东南,巷棚硬山式,两旁有封火墙。主楼一进三开间,木架结构穿斗式,黟县青大石块砌,圆柱方梁。无隔板,外墙石灰二楼三间……
117、
昌溪庙坦及水口
昌溪庙坦及水口安徽省歙县忠烈庙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越国公汪华)及其第八子(汪俊,村人尊称“八老爷”)该庙共分三间。正间供了汪公大帝两尊忠臣烈士父子神像,庙前广场即庙坦,500平方米,用各色石英石、云母石铺缀成“鹤鹿同春”、“丹凤朝阳”、“连升三戟”等图案为全国罕见、昌溪仅有,对研究徽州……
118、
屯溪镇海桥
镇海桥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屯溪老街西出口处。又名老大桥,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始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毁,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是连接屯溪老街和黎阳古镇的交通枢纽。镇海桥全长133米,宽15米,为六墩七孔石质拱桥,桥面和桥栏用茶园青石……
119、
汪大燮故居
汪大燮故居占地面积291平米,系二楼前后三间结构。位于宏村街中段南向,汪大燮是民国初黎元洪政府国务院总理,其故居门罩端庄,正屋为背向3间2楼结构,设有仪门,气势轩昂。堂前额枋、扇门等部位,木雕构图质朴、逼真而精湛,更显大气。……
120、
丛林寺
丛林寺,位于歙县小溪村东南1公里处,始建于公元831年,历代均曾修葺。松柏掩映,紫竹簇拥。始建于公元831年,历代均曾修葺。明初,歙县有十大丛林(一丛林管十寺),丛林寺为第十丛林所在。寺兴盛时有文殊院、大雄宝殿、普贤行宫、晨钟楼等,现仅存大雄宝殿和僧房。大殿正方形,边长9米,绕以敞廊,歇山顶。殿内中……
走遍黄山市
安徽省旅游景点
歙县旅游景点
黄山区旅游景点
黟县旅游景点
祁门县旅游景点
休宁县旅游景点
徽州区旅游景点
屯溪区旅游景点
黄山市文物古迹
黄山市红色旅游
黄山市名人故居
黄山市博物馆
黄山市十大祠堂
黄山市十大古村
黄山市4A级景区
黄山市十大景点
黄山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黄山市旅游景点
黄山市特产
黄山市美食
黄山市地名网
黄山市名人
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山市A级景区名录
黄山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黄山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黄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黄山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首批安徽省旅游休闲街区
安徽省十佳夜游街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