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旅游
黄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61、
贞一堂
贞一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渚口村。始建于明,1673年重建,1910年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67平方米。徽州民国第一祠,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木结构,分前、中、后三进。大门两侧有黟县青石鼓一对,雕饰有龙凤呈祥、隐瞒送子等图案。进门为前进,左右两厢,中为通道。过天井即为正厅,正厅有108……
62、
舒余庆堂
余庆堂黟县屏山村建于1600年前后(明万历年间),占地480平方米。大门朝南,正面是水平型高墙。用水磨砖砌成的双柱三楼大型贴墙牌坊,高约10米,砖柱宽50厘米,呈梭形。月梁砖雕细致精美,简朴大方。两层楼檐,层层挑起,承以斗拱,整个牌坊造型的主从、疏密,互为拱托比衬,相得益彰。高大的石库门坊里,是方砖……
63、
黟县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矗立在黟县奕村,占地1200多平方米,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李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重修于清朝。整个祠堂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布局独具匠心,显示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外有小院,进入后方为大门,且为圆洞门,洞内是大院,院中央地面上用碎石镶嵌着一个巨大的风水八卦……
64、
北岸廊桥
位于北岸镇杭徽公路右侧300米处,有二条小路沿着小溪通向廊桥。建于徽州歙县北岸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桥大概是徽州廊桥中造型最为别致也最为壮观的一座,它建于清代中叶。该廊桥系3孔石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廊为砖木结构,高约5米。东西两面长廊墙体装饰各有千秋:其东侧廊墙上辟有8个大型方窗,窗花均以……
65、
梓坞祠堂
坞祠堂明休宁县板桥乡该祠堂为“梓里思昭公之家庙”。该祠堂是休宁保存较为完整的祠堂,是研究明代徽州雕刻及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梓坞祠堂时代为明,位于休宁县板桥乡。该祠堂为“梓里思昭公之家庙”。三进三开间,通进深30米,通面阔15米,总面积450平方米,前后三进依次为“敬德堂”、“享堂”、“寝楼”。该……
66、
北岸吴氏宗祠
时代:清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该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歙县北岸村。建于1826年。宗祠是凝聚汉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三间三进。门厅为五风楼,八字墙须弥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
67、
天心堂
天心堂位于歙县瞻淇村。建成于明万历年间,是一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住宅。天心堂以布局典雅、雕刻精美著称,现为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心堂大门没有花砖门罩,粗扩大方。进大门为门厅,月梁两端置丁头拱,左右为厢房。天井左右为廊,右廊置楼梯。中厅宽敞,两侧厢房较狭。后厅靠边墙留小天井,两侧为廊屋。楼上天井栏杆……
68、
黄士陵故居
黄士陵故居位于黟县碧阳镇,时代为清。在“黟县古民居”中,有一幢名为“旧德邻屋”,它便是晚清杰出的书画家、“黟山派”篆刻创始人黄士陵故居,虽然历经沧桑,但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现已成为众多古民居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其实黄士陵故居有两处,除一般人知道的“旧德邻屋”外,在村西还有一幢“大三间”,是黄士……
69、
吾爱吾庐民宅
吾爱吾庐是关麓八大家中老大汪令銮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150余年历史。书斋式建筑,门口题额为清末书法家赵之谦所题,典出陶渊明《读山海经》“仲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由门口进入,有一正方形庭院,约四十平方米左右,中有石板甬道直通正厅,四周建有回廊,靠三面墙壁的14根主柱为空嵌暗柱……
70、
尚宾坊
尚宾坊位于黄山市歙县,年代为明。建于1476年。双柱单间三楼,白麻石质。南面额坊镌京闱乡贡进士江衷之门10字,月梁镂鲤鱼纹饰图案,上枋镂双凤朝阳图,栏板镌尚宾二字,北面月梁镂牡丹纹饰图案,额枋镌风云庆会四字,上枋镂双鹤翔云图形。八角柱护斗板八出,栏板上下四出云朵。其转角处用斜拱和枫拱,保存了中国金元……
71、
祁门古戏台
祁门古戏台,在中国戏曲舞台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明清以来各个时期遗存的11座古戏台是一部完整的徽州舞台史及实物例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徽州建筑艺术的造诣和成就。祁门古戏台主要分布在城西新安乡、闪里镇汪家村、文闪河流域,历史上这一带文风昌盛。古戏台作为一种演出场所,不仅有娱乐功能,更有宗族教化功……
72、
休宁登封桥
登封桥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年代为明。登封桥坐落在休宁县,为登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的必经之地。桥亦因此成为吉祥之地,俗谚称登封桥上望一眼,--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桥被洪水冲毁,片石不留,黟县西递村人胡学梓独资重建。民国年间,由县民捐输大米三万斤……
73、
罗东舒祠
在徽州现存的众多古祠堂中,“罗东舒祠”是最著名者之一。它坐落于现在的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它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四进院落建筑层层升高“罗东舒祠”是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造的。罗东舒,……
74、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建于清代中期,位于黟县柯村乡,是当年皖南苏维埃政府办公所在,总建筑面积367.5平方米,由仪门、享堂、寝堂组成。整个建筑结构严谨,端庄古朴。仪门重檐翘角,前檐下设有木栅栏,内设门坊,大门两旁有抱鼓石一对,前后三进,大门前有广场约160平方米。前厅、中厅四周布置有反映当年……
75、
黟县韩氏宗祠
黟县韩氏宗祠位于黟县宏村镇万村,建于明万历年间。进深39米,宽22米,占地约85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祠堂分三进,上厅为三层楼享堂,中厅为把堂,下厅为敞厅,前低后高,两个天井,石板铺地。东西两侧山柱不靠壁,祠前有小塘,俗称“绣球”,整幢祠堂成“扑地狮滚绣球”状。内部斗拱为二跳五踩式,曲梁硕……
76、
黄山摩崖石刻群
黄山摩崖石刻群黄山摩崖石刻,是黄山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瑰丽奇葩,它使神奇险秀的黄山更具灵妙之蕴。黄山风景区园林管理者为弘扬黄山博大精深的文化,保护黄山独特绝伦之瑰宝,对全山摩崖石刻进行普查与描漆出新,并辑录成集。黄山摩崖石刻,或一字,或几字,或数十上百字;或咏赞,或抒怀,或记游……皆凝聚着前人丰厚智……
77、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洪坑村。该村是古徽州洪氏家族聚居的主要村落之一,历史悠久,官宦辈出,明清为繁荣期。现该村仍保存有明、清古建筑40余处,进士坊、世科坊、洪氏家庙为其代表性建筑。洪坑牌坊群包括世科坊、进士坊、吴氏贞节坊、吴氏节孝坊四座。进士坊及两贞节坊位村南,跨进出该村入口村道……
78、
板石潭石刻
板石潭石刻位于黄山区仙源镇,时代为宋。板石潭摩岩石刻,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在仙源麻川河旁,因河旁有200平方米平面花岗岩石,石旁有深潭供人垂钓,先贤在此游玩时,曾题诗刻文于板石上,故称板石摩岩。现在字迹清晰的诗文尚有5首,如明太平知县刘元凯(又名刘云鹏)诗文曰:“移怀就溪山,鱼鸟来争鸣,呼童分一瓢……
79、
黄山五福庙
五福庙位于黄山区永丰乡,时代为明清。五福庙为宗教纪念建筑物,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城西50余公里的永丰乡岭下村必吉岭头黄山市黄山区城西50余公里的永丰乡岭下村必吉岭头(必吉岭是历史上泾县至青阳的交通要道)。庙建于元末,民国14年(1925年)永丰乡岭下村苏建芳重修。据乾隆时《太平县志》记载:“元末遭兵乱,……
80、
雄村五石坊
雄村五石坊包括大中丞坊、四世一品坊、鲍氏墓坊、宗二公墓道坊、余庆堂门坊。五座牌坊在布局、建筑结构、石料选择等方面各有不同,都能体现出它们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但很有历史价值,而且显示出雄村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中丞坊:立在遗址“崇功报德祠”正前方,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
走遍黄山市
安徽省旅游景点
歙县旅游景点
黄山区旅游景点
黟县旅游景点
祁门县旅游景点
休宁县旅游景点
徽州区旅游景点
屯溪区旅游景点
黄山市文物古迹
黄山市红色旅游
黄山市名人故居
黄山市博物馆
黄山市十大祠堂
黄山市十大古村
黄山市4A级景区
黄山市十大景点
黄山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黄山市旅游景点
黄山市特产
黄山市美食
黄山市地名网
黄山市名人
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山市A级景区名录
黄山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黄山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黄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黄山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首批安徽省旅游休闲街区
安徽省十佳夜游街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