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淮北市旅游
淮北市文物古迹介绍
1、
淮北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AA
双堆集烈士陵园位于濉溪县双堆集南面,总面积106000平方米,东西长368米,南北宽292米,面积10.6公顷。烈士陵园于1976年筹建,1981年10月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落成,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于1988年10月竣工。陵园大门朝东,门内两侧各有一个面积为1250平方米的池塘,宽阔笔直的主干道通往纪……
2、
临涣城址
临涣古城建于汉代,早在秦汉时临涣镇已成为集市,隋唐时期成为贸易中心,店铺和商贩分布在城内长达数里、纵横交错的8条街上,成为苏、豫、皖贸易交往的重要商埠。临涣现存有文昌宫、城隍庙、蹇叔墓、传统老街、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景点。南临浍河,北、东、西3面是平原。古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1409米,南北宽约14……
3、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位于濉溪县西南35公里的临涣镇文昌宫和镇东6公里的小李庄。在淮海战役期间,这两处都一度作为整个战役的总指挥部——0淮海战役总前委的驻地。1948年底,根据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发生的变化,0中央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打歼灭战的办法,在淮海地区发起一次战役,以歼灭敌军大量有生力量,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4、
石山孜遗址
石山孜遗址位于烈山区古饶镇石山孜村,遗址南依石山,山上纯石无土,峭峰怪石林立。石山周围较为低洼,大雨过后,积水呈现护山河状。据清光绪《凤阳府志》记载:“宿州西北50余里有石山,周围上一里许,纯石无土,介然独峙,层层迭起,嵌空玲珑,如雕如画。”故老乡传此山为天庭中的神仙杨二郎担山时掉下的扁担楔子,又称……
5、
廻龙寺
相传廻龙寺始建于唐末。修复于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原名龙泉寺。因寺中有廻龙古洞(俗称“-洞”)而得名。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更名为廻龙寺)。当时,该寺有地千余亩,建楼阁佛堂30余间。相传这里的-能救人苦难,观音送子,无不灵验。又有历代高僧衣钵相传,致使数百年香火不断。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为该……
6、
淮北显通寺
显通寺位于相山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俗称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三面环山,周围林木葱笼,环境幽美。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
7、
淮北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马桥街东南1公里处青龙山南麓,依山而建,座北朝南。此山为徐州山峰余脉,东与虎山对峙,山有九峰,状若莲花,又名九朵莲花山。遥看青龙寺,雨雾缭绕如龙腾空吞云吐雾,虎山状似猛虎,虎视眈眈跃跃欲试,天然形成龙腾虎跃之势。脊沟河环绕于东,闸河蜿蜒于西,依山傍水得天独厚,山环水……
8、
古城汉墓
古城汉墓位于濉溪县铁佛镇古城行政村孙楼自然村北,现封土形状近椭圆形,残高约5米,面积约2160平方米。1992年发掘。墓葬为同封异穴,封土下的两座墓葬均墓向朝西。南侧的一号墓为多室砖室墓,东西长163米。由对称两甬道及前、中、后三个墓室,共8个单元组成。青砖铺地、顶。其南侧甬道、后室及北侧中室有……
9、
武壮公祠
武壮公祠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通体结构为大木殿式,三进两庭院,每进五开间。由照壁、门楼、庭院、厢房、寝室、祭殿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祠内集徽派木、砖、石雕和江南苏式浮雕彩绘之大成,以木雕最为精湛。其梁枋、斗拱、平盘斗、隔扇、梁脐等木构件,由各种云纹、花卉图案组成,雕刻玲……
10、
濉溪老街古建筑群
濉溪老街古建筑群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县淮海路西段北侧濉溪老街古建筑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县淮海路西段北侧。群该建筑群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总长650米,宽5—7米不等,全青石板平铺错缝,规格不一,东西长0.8米,宽0.4至0.5米,厚0.25至0.3米,路石拱度为3%,路两侧砌有人行路肩石,以排……
11、
共姬墓
【共姬墓(皇姑墓)】位于淮北发电厂内的王姬山南坡。此墓覆土成阜。俨如岗峦,墓地周长324米,坡高60米,占地面积10余亩,其坟下有:“周宋共姬之神道”和“宋共姬墓”碑。“0”初期被砸坏,今无存。墓室的外廓南墙、西墙和部分东墙曾被挖开取石,在距墓室南34米的土层中发现一道东西方向12米长的1米见方的大……
12、
大方寺
大方寺,古名芳岩寺,又名五佛金光寺。位于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蒋疃行政村龙脊山南山谷中,据《濉溪县志》载:大方寺始建于东汉。民间传说该寺曾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少年出家修行处。这里四面环山,林木遮天蔽日,有原始森林,面积近1000亩。寺北门外有一棵千余年青檀古树。清末民初,寺院尚占地50多亩。清末和民国后期……
13、
磨旗山捻寨遗址
位于宋疃镇后周圩村东的奶奶山出产磨石,传说樊哙曾在此竖旗招兵,至今仍有旗杆石眼,故名“磨旗山”。1985年采集生铁1块,发现重修奶奶庙碑1块,刻“磨旗山旧有碧霞宫,后有菩萨明楼,前有阎君两厢,再下有山神祠,西峰有三官、火神、灵官、华祖诸殿阁。又有朝阳二洞,洞中有玄帝达摩、自汉唐以迨我朝千余年矣。咸丰……
14、
赵集二级扬水站
赵集二级扬水站旧址位于烈山区古饶镇徐庄行政村大徐家南600米。1976年,赵集人民公社学习大寨经验,决定建设扬水站,引扒河水解决长山以东大片农田灌溉问题。工程于1976年开工,1977年初秋基本完工。建成后曾为安徽省水利工程先进典型,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前来视察调研。扬水站为东西走向,由雕凿的石块和水泥……
15、
汉阙遗址及水牛墓
汉阙遗址及水牛墓相山公园内作为显通寺的附属建筑,奏鸣台是当年为迎接封建官僚和地方绅士上山朝拜时奏乐的地方。因为此处曾有一个较大的汉墓,墓前有守陵石阙,当年在筑奏鸣台时拆掉石阙作为构建,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石阙的残片、阙帽和阙身,它对研究古戏台和汉代石阙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奏鸣台高约2米,长、宽约6米,……
16、
华家湖遗址
华家湖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化家湖行政村化楼村西约1000米。遗址位于湖心略偏东南,呈馒头状地势,分布面积约33000平方米。遗址中间有几座现代坟茔和一明代石碑。遗址表面随处可见陶片,鼎足,鬲足,石器残片及红烧土等。陶器有夹砂和泥质两种,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扁凿形鼎足较常见,石锛、石斧也有……
17、
口子酒窖池及建筑群
口子酒建筑群位于安徽省濉溪县濉溪镇东关居委会,老濉河东岸500米,南环城路北侧的口子酒业东厂区内,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口子酒建筑群建于1951年,是在老濉河东岸“祥兴泰”、“协源公”、“协顺”、“协昌”等古酒坊基础上建设而成,大多为硬山出砖屏风,屋顶有风楼式样,外形仿前苏联建筑风格,是一处保存较为完好……
18、
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
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位于濉溪老城区沱河路北侧,濉溪城关中心学校正对面,在进行北关二期棚户区改造时发现。2019年元月至2020年6月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遗址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发掘出明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祥源、大同聚、魁源等3处酿酒作坊遗址。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
19、
草庙圩子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草庙圩子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位于烈山区古饶镇草庙行政村草庙自然村东北部圩子内。1948年,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华东野战军指挥部设于草庙圩子。圩子内原有草庙村张姓地主的宅院,并排共5套院子,始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占地总面积约2500多平方。现仅存两栋厢房,建筑面积90.0……
20、
董楼烈士陵园
董楼烈士陵园又名杨山烈士陵园,位于烈山区宋疃镇新园村(原董楼村)杨山北坡,是濉溪县人民政府于1977年为淮海战役牺牲的烈士而建,2002年又进行了修缮。陵园依山面北,东、西、南三面为围墙。园内立石砌纪念碑一座,高12米,宽1.9米,厚1.8米,上 书-“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九个大字。纪念碑左侧原有……
走遍淮北市
安徽省旅游景点
濉溪县旅游景点
烈山区旅游景点
相山区旅游景点
杜集区旅游景点
淮北市文物古迹
淮北市红色旅游
淮北市4A级景区
淮北市十大景点
全部淮北市旅游景点
淮北市特产
淮北市美食
淮北市地名网
淮北市名人
淮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淮北市A级景区名录
淮北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淮北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淮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淮北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淮北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淮北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淮北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淮北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首批安徽省旅游休闲街区
安徽省十佳夜游街区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