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341、
庵前古民居
庵前古民居位于泰顺县三魁镇庵前村,建于清中期。依山而筑,高低错落有致,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其中“九榴”、“七榴”两座民居最具代表性。九榴坐东北朝西南,由两侧门台、天井、正厅组成。正厅两层重檐十四开间,以明间为中轴分左七间右六间,进深七柱九檩,悬山顶。七榴坐南朝北,由门楼、正厅、左右厢房组成。……
342、
李显墓
李显墓位于乐清市乐成镇吴岙村涌泉山麓。设五坛,圈椅式。四周砌有围墙,坛坎立面雕饰精致,惜已大部破坏。现存华表、翁仲、石马各一对、石羊一只,墓志一方。李显(1483—1545),字崇絅,号台南,乐清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任闽县令,拜御史,巡按贵州,迁贵州布政使。世宗初,中官诬陷大臣,显抗疏解……
343、
圣泉洞
圣泉洞位于文成县大峃镇龙溪村樟山自然村,主体建筑含圣泉洞、观音洞。圣泉洞坐落在狮首形的摩崖上,洞口坐北朝南,属天然奇洞,高3米,面阔10米,进深8米,顶面平整,北壁神座,亦属平整摩崖。东西两角各有清泉长流,故名“圣泉洞”,洞口正上方摩崖上有阴刻篆书体“圣泉洞”三个大字。元至正壬午年(1342)修建。……
344、
上交垟土楼
上交垟土楼位于泰顺县罗阳镇上交垟村,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泰顺土楼并非泰顺传统的民居,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一种特殊民用防御式民居,主要分布于泰顺县毗邻福建省寿宁县、福鼎市的南部和西南部。上交垟土楼是泰顺首座土楼建筑,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咸丰八年(1858)夏,太平天国石达开……
345、
郑氏小宗祠
郑氏小宗祠位于文成县黄坦镇莲头村,坐西北朝东南,由门台、正厅及两厢楼组成合院式清晚期建筑。门台单间,中置木门。天井中间设甬道,由条形花岗岩石铺设。正厅建于块石垒砌的台基上,面阔五开间,屋面平脊叠瓦,悬山式,前廊设卷棚。厢楼二层,对称各四间,檐下设通廊。清光绪丙子年(1876),在东北侧厢楼外侧为郑光……
346、
源口永宁桥
永宁桥位于瓯海区泽雅镇源口村,别名驭流桥,亦名“源口漫水桥”。始建于明朝,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曾大修。桥长97米,宽约1.3米,设碇步式桥墩25座,上刻凹槽,再以三条石梁榫接成桥面,两旁以粗大的石条顶护。桥面距河面不足0.5米,当水流猛涨时,可漫桥面而过,水势减弱后,又照常通行人车马。造型简洁……
347、
吴杜墓
吴杜墓位于乐清市磐石镇重石村庵山山麓。占地1410平方米,圈椅式,分六坛。墓前原有圣旨门、墓道门,均毁。现墓为1978年重修。墓坛内有翁仲二尊、文官一尊、石马一只、石羊一对、石虎一对。其中翁仲身着盔甲,双手按剑,浓眉睁眼,甚为威武。石马体态瘦劲,鞍、蹬、辔、鬃、尾等,无不精雕细琢。这批石像生是不可多……
348、
正和堂窑址
正和堂窑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宋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下桥村东依下岭。北宋时期。面积约75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5米。出土有碗、盘、杯、壶、罐、瓶等产品,以碗、盘为主。胎质坚硬细密,呈色较白。釉色多为淡青色,亦有黑釉。纹饰有荷花、蕉叶、乳钉、垂云、草花……
349、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年代:唐—民国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位于雁荡山灵岩龙鼻洞。洞中摩崖分布在两壁最上层。以唐贞元十年(794)包举题名为最早。宋刻中7处有纪年,13处有干支纪年或题名,其中“沈括”二字尤为珍贵。元代1处,明代23处,清以来9处。另有宋以来碑刻7通。洞口岭旁巨石上镌“天开图画”四大字,为……
350、
大峃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位于文成县大峃镇花横村黄凤垟自然村,始建于明建文三年(1401),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坐北朝南,由门厅、戏台、厢房、正厅组成。门厅、正厅均三开间,东西各两间耳房,悬山顶。门厅明间后设戏台,正厅抬梁式梁架结构,明间进深五柱十三檩,抹角方柱下置木质方础和虎爪形柱础承托,屋面阴阳……
351、
乐清古桥群
乐清古桥群位于乐清市白石街道、北白象镇、石帆街道、虹桥镇,年代为宋。山海之城的乐清,在纵横交错的河流之上,横跨着众多的古桥梁,它们或古朴,或端庄,或美观。据清道光《乐清县志》记载,共有271座,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桥群有4处,分别为赵镇桥、合湖桥、慈济桥、瑶溪桥,它们跨越着历史,联系着古今。201……
352、
岩头永庆桥
永庆桥位于永嘉县岩头镇长蛇坑十八垅山麓。跨架长蛇谷中,两岸连山,下通溪流,建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此桥三孔梁式,全长12.65米,宽3.6米,高4米,东北、西南走向。桥底两端用块石垒成码头,桥墩每缝立方形石柱四根,上横条石,各孔均铺桥板八条。中孔左右桥板石外侧刻有题记,左侧为“大宋庆元三年丁巳……
353、
明星寺
明星寺位于文成县二源乡谈阳村后山。始建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民国十七年(1928)重建。由头门、大雄宝殿、白衣丞相殿及两厢组成全院。后遭破坏,仅存古铜钟一口,上铸“明星禅寺”、“民国廿一年”字样。1988年由当地群众集资重建,建筑面积850平方米,易名明星寺。前进为台门,二进为白衣丞相-神庙,……
354、
白鹭门炮台遗址
白鹭门炮台遗址位于洞头县半屏乡(半屏岛)西南向岙口,地处古航道要冲。炮台建在距岙口约200米山坡上,墙壁呈一字形,通长30米,高3米,墙基宽2米,中通小溪。墙上方开设炮眼,高0.5米,宽0.27米。鸦片战争后,海盗猖獗,洞头人民时遭杀害,白骨遍地,故有“白脑门”之称。清同治年间(1862—1874)……
355、
白象塔
白象塔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据明永乐《乐清县志》载“白塔院,宋天圣九年(1031)邑民陈氏舍宅建,治平四年(1067)赐额,后废。国朝洪武六年(1373)僧道成重修佛塔。”万历《温州府志》载:“皇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僧大稳重建”。塔为楼阁式青石结构,平面呈六角形。五层,高约14米,中空,整体逐层……
356、
石佛山摩崖石刻
石佛山摩崖石刻位于瑞安市高楼乡,年代为元。石佛山石崖高6米多,宽10米有余。在10多个光滑如削的崖面上,分布有5幅佛像,包括1幅面像、4幅全身坐像,以及将近30处铭文,全部采用线形浮雕工艺刻成,虽然历经多年沧桑,大部分佛像线条仍然清晰明朗,流畅优美。这些佛像比例匀称,脸型饱满,面目慈悲,造型栩栩如生……
357、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位于乐清市雁荡山。东石梁洞又称石虹洞,早在宋庆历二年(1042)即在洞前建寺,今洞中存有摩崖碑刻14处。其中有宋嘉祐七年(1062)浙漕李复圭、明嘉靖御史萧一中、嘉靖十一年(1532)推官吴子孝、嘉靖三十八年(1559)石梁山人吴宗袷等题刻。尤以吴宗袷《石梁堡记事碑》记载“今年三月倭……
358、
望海桥
望海桥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永兴水潭村。建于明代。原为十二孔式石桥,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时改为八孔。民国十三年(1924)修建时又缩为七孔。南北走向,跨水潭河,长37.80米,阔2.20米。两侧置青石栏杆,桥北尚存碑一通。碑文记载:“水潭之有望海桥,明正德年间溪滨公所建。其桥十二间,南北跨岸,西屏……
359、
黄坦陆氏宗祠
陆氏宗祠位于文成县黄坦镇塘底垟村岩头光自然村水口,坐西南朝东北,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于1999年春由珊溪水库淹没区原东龙乡黄坦坑村前山西麓搬迁复原。由门厅、正厅、两廊厢及戏台组成。正厅面阔五开间,硬山顶屋面,明间进深四柱九檩,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天井由规整花岗岩块石铺设。左右两廊厢各……
360、
刘宗亮祠
刘宗亮祠位于文成县南田镇新南村三滩自然村,坐西南朝东北,清代建筑,由门台、正厅组成。门台由规整花岗岩质块石砌筑,双落翼式硬山顶屋面,两侧围墙毛石砌筑。正厅五开间,明间进深六柱十一檩,五架梁带前双步廊后单步梁带后双步梁带后单步廊,悬山顶,阴阳合瓦,后部砌神龛,供奉先祖刘宗亮等灵位。天井为夯土地面,中间……
走遍温州市
浙江省旅游景点
乐清市旅游景点
永嘉县旅游景点
泰顺县旅游景点
文成县旅游景点
鹿城区旅游景点
瑞安市旅游景点
平阳县旅游景点
瓯海区旅游景点
苍南县旅游景点
洞头区旅游景点
龙湾区旅游景点
龙港市旅游景点
温州市文物古迹
温州市红色旅游
温州市名人故居
温州市博物馆
温州市十大祠堂
温州市十大古村
温州市4A级景区
温州市十大景点
全部温州市旅游景点
温州市特产
温州市美食
温州市地名网
温州市名人
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温州市A级景区名录
温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温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温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温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浙江省三大名湖
温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五大佛寺
第一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温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十大人文古道
浙江十大风情古道
浙江十大经典古道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浙江省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浙江省第五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第六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第七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第八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