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宁省
>
鞍山市旅游
鞍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41、
巨型玉石造像
坐落于玉佛阁内的“释迦牟迡-渡海观音”玉佛,由1960年发现于玉乡——岫岩的玉石王琢成,重260.76吨,七色一体、色彩斑斓、雕琢细腻、光泽瑰丽,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玉佛。玉在中国之珍贵犹如金之于西方,是神奇和极具象征的自然之宝,将沉睡32年的玉石请出深山,并由120名玉雕师历时18个月精雕细琢成举世……
42、
岫岩宝泉寺
宝泉寺座落在岫岩镇北3.5公里的兴隆街道办事处洋河沿村,位于兴隆山半山坳处,北倚青山,面临大洋河,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宝泉寺原寺建于1835年,即清道光15年,当时由40多名会首集资兴建。寺下院前有一泉池,水势旺盛,水质清澈,甘甜爽口,经检测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元素,是稀世宝泉,故寺以宝泉命名。寺中原……
43、
海城仙人洞遗址
海城仙人洞遗址位于孤山镇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又名“玉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生活遗址,距今40000年至20000年。早在清咸丰七年《岫岩县志》中就有对仙人洞情况的记载:“土人结队笼烛而入,内有万象罗目的石乳,行数里后抵一河对岸是石门,有光射入,洞内时有恶……
44、
英城子山城
英城子山城,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八里镇英城子村,是中国辽东地区比较重要的高句丽民族文化遗址。1999年10月22日-11月7日,辽宁省考古研究所、鞍山市博物馆进行了一个月的试掘,确定是一处高句丽时期地下石构建筑,发掘出了大量的遗物。该遗址及周围环境保存较完整。是文化遗物分布较丰富的高句丽中晚期的山城。遗……
45、
海城关帝庙
海城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海城市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后经来海的山西商人捐资修缮,作为山西会馆。前殿是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有抱厦,有转角、补间双生昂五铺作斗拱,昂嘴雕云纹。青石鼓形柱础,柱和横额之间嵌木雕龙凤去板,施彩绘。后门有小卷棚……
46、
福隆寺
福隆寺,座落在台安西佛镇西,是台安颇具规模的佛教寺院。高大的寺门上,“福隆寺”三个大字熠熠生辉。门旁耸立着高高的大旗杆,朱红的围墙古色古香。寺院雄伟壮丽,环境幽清,彩绘鲜艳,暮鼓晨钟,法香远溢,它以笃诚的信仰,丰富多彩的文化,迎接着各方的朝拜者。 福隆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
47、
岫岩双泉寺
双泉寺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雅河街道办事处双泉村龙凤山半坡上,距岫岩镇10公里,该寺以南山附近有两泉而得名。双泉寺原寺始建于1787年,即清乾隆52年,有大雄宝殿3间、禅房3间。1859年(清咸丰9年)曾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后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屡遭破坏。1992年到1993年,恢复并重建了大雄宝殿3间、……
48、
姑嫂石石棚
姑嫂石石棚位于岫岩县城东北5公里的兴隆街道办事处兴隆村薛家堡境内,石棚座北朝南,由四块巨型石板组合而成,左、右、后壁各一块,顶盖一块面积约20平方米,后壁一块被人为砸破。在距该棚400米处的洋河沿村大榆树村民组南坎子大地里,另有一形制相同的小石棚,遥可相望。民间传说石棚是为姑嫂二人成仙而修。实际系青……
49、
鞍山古城
位于鞍山市中心南5公里。鞍山古城因其东、西两侧有两座形状象马鞍子的山峰而得名,鞍山市的名字来源于此。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燕秦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要塞。现存明清院落四处,唐代、辽代古井各一处,古庙碑五块,战国、秦代冶铁采矿洞两处,为国内独有,是东北地区冶金文化的摇篮。它一向为国际冶铁史学者们所关注……
50、
小孤山人类遗址
又称“仙人洞”。座落鞍山海城东南45公里处,是天然石洞。洞口宽敞,洞宽4.9米,纵深22.5米。洞门上方刻有王洞二字,据查是明万历年间所立。洞中挖掘出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和遗物,距今约4万年至1万年,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文化相似,填补了鞍山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空白。……
走遍鞍山市
辽宁省旅游景点
铁东区旅游景点
海城市旅游景点
岫岩县旅游景点
台安县旅游景点
千山区旅游景点
铁西区旅游景点
立山区旅游景点
鞍山市文物古迹
鞍山市红色旅游
鞍山市4A级景区
鞍山市十大景点
全部鞍山市旅游景点
鞍山市特产
鞍山市美食
鞍山市地名网
鞍山市名人
鞍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鞍山市A级景区名录
鞍山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鞍山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三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辽宁省第一批智慧旅游景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