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旅游
肇庆市文物古迹介绍
1、
悦城龙母祖庙(龙母庙)
AAAA
悦城龙母祖庙座落在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水口,是供奉龙母娘娘的庙宇。龙母姓温,秦时人,自小能预知祸福,且乐善好助,人称神女。传说一天,温氏在西江边濯洗时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动物,能为温氏捕鱼。长大后五物竟变成头角峥嵘、身皆鳞甲的五条真龙。温氏让他们施云播雨,保境安民。人们便称温氏为龙母。后来龙母仙逝……
2、
德庆学宫
AAAA
学宫是用于供奉圣贤孔子和小孩读书的地方,大成殿是学官的主体建筑,面宽、进深各五开间,殿顶为重檐歇灰瓦顶,四柱不到殿顶,其建筑艺术国内首创。整座建筑融宋元时代风格与岭南地方特色于一体,为我国宋元木构建筑珍品,是广东省唯一现存的宋元木结构建筑。德庆学宫,座落在广东省西江之滨的德庆县城。始建于宋朝大中祥符……
3、
六祖寺
六祖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历史。于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时,六祖寺的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墙杉木瓦结构。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门、前殿、后殿及左右辅以的厢房、廊庑及小巷构成一体。寺庙四面环山,山势峻俏,景色宜人。与六祖寺相邻的山间,还有“六祖池”、“佛堂顶”、“仙人路”、“……
4、
肇庆古城墙
肇庆古城墙位于宋城路,地处肇庆城区中心。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城墙周长2801.2米,高6.5—10米不等,宽8—18米,平面呈长方形,外……
5、
德庆三元塔
肇庆三元塔位于德庆县城东南面的白沙山上,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塔呈八角形,高九层,厚三米,塔身砖砌。八尊石雕的托塔力士分布在塔脚八个方位,神态威严。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塔的几何线条都十分匀称。塔的内部结构严密,外部批荡十分讲究。肇庆三元塔以“永新不旧”的特色闻名于世,传说批荡塔身时,工匠……
6、
肇庆阅江楼
阅江楼又名嵩台书院。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此地原建有石头庵(年代不详),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间(1431~1435年),将庵改建为嵩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阅江楼。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塌毁。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
7、
怀城文阁
怀城文阁位于怀集县怀城镇沿江东路,由文昌书院和文昌阁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576平方米。文昌阁又称文昌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八月,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竣工,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民国15年……
8、
庆云寺
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位于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座西面东,具有浓重的东方建筑艺术特色,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因为山顶雾霭常绕,故称庆云寺。庆云寺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与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光寺、广州光孝寺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刹。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
9、
肇庆古炮台
郡岗炮台郡岗炮台在端州区西北郊的郡岗,建于1920年,是肇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炮台地处进入肇庆的陆路要冲,与龟顶山炮台遥相呼应,共同控制该地段。炮台指挥部建在岗顶西麓,以坑道连结于母堡,并以总长560米堑壕连结外围的西、北、东面的暗堡,组成既能整体配合、各个工事又能单独作战的防御……
10、
白沙龙母庙
白沙龙母庙在端州区西郊龟顶山东侧,南临西江,因庙址面临西江北岸的白沙滩,故名白沙龙母庙。白沙龙母庙始建于南宋咸淳年(1265-1274年),后历代有修葺,是众多的龙母行宫中,规模最大,也是唯一一间皇帝赐封的行宫。该庙现仅存牌坊、龙母亭及大殿的一部分,肇庆八景中的“龟顶松荫”和“白沙夜月”离庙不远。龙……
11、
端源乡农民协会遗址
民国13年(1924年)4月,端源乡农民公会在领村陈家祠成立。同年9月改名为端源乡农民协会,广东省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韦启瑞、周其鉴、黄国侠等参加成立仪式。农民协会办事处设在陈家祠。该会领导当地农民开展了一场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运动。陈家祠建于明代末期,民国15年被地主武装人员烧毁,现存门口及其两侧的断……
12、
高要学宫
高要学宫又名文庙,位于原高要县城肇庆镇(现为肇庆市端州区)正东路42号,是我省现存较大的一座孔庙,属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子(名丘)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把尊孔崇儒视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全国各府、州、县普遍建有孔庙,且规模宏伟,巍峨肃穆。学宫的……
13、
江头乡农会旧址
四会江头乡农会旧址位于现四会市黄田镇江头村委会上寨村南端(民国时期,黄田属广宁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四会县)。该建筑建于清代,砖木结构,深两进。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面积375平方米。左侧有厨房等附属建筑,面积。1993年12月进行了维修,次年2月18日修葺竣工。四会市人民政府在祠门右侧嵌设云石……
14、
梅庵
梅庵,在肇庆市西2公里梅庵岗,北枕北岭山,面对滔滔西江水,是岭南少有的千年古刹.梅庵始建于宋至道二年(996年).据载,唐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回新兴时路过肇庆曾在此山岗插梅为记.后来智远和尚为纪念先师,便在惠能插梅处建庵,取名梅庵,以示不忘.梅庵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
15、
大辽山墓群
大辽山墓群位于德庆县城东大辽村,共3座,为东汉后期。一号墓于1975年发现,长方形土坑墓。墓底垫细砂,砂上铺碎木炭,随葬品置于碎木炭上,尸骨和葬具均腐朽。墓长2.8,宽2.2米。出土的陶器有罐、簋、鼎、壶、灶、屋、炉、珠等19件;铜器有剑、洗、壶、镜、案等11件;装饰品有银环、银指环、松香珠、玛瑙珠……
16、
贞仙祠
贞仙祠有1200多年历史,是古邑四会的一座古祠,历代屡毁屡修,现在的贞仙祠是1982年由四会旅港同胞苏东霖先生捐资重建的。建祠初期,有两副对联,如今仍留于门口和祠内:“贞风留竹柏,仙气活鱼螺”,“麻缕纺当年,一片冰心尘不染;鱼螺传千古,千寻潭影月同清。”在贞山的山溪里,有种鱼叫做煎鲫鱼,鲫鱼一面煎成……
17、
清风阁摩崖石刻
清风阁摩崖石刻 位于肇庆市东郊羚羊峡内西江北岸边的清风阁石壁上。该处存有清人石刻4题,均为楷书,书法俊逸清秀,内容为赞誉山川的秀美及在峡岸修桥事。其中有刻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闽中吴联书的“江上清风”石刻。石刻高3.60米、宽6.50米,“江上清风”4个大字从右至左横一行,每字高宽2米。吴联……
18、
鼎湖山摩崖石刻
唐—民国肇庆鼎湖山摩崖石刻位于肇庆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风景区上庆云寺路边石壁、往飞水潭路边及潭的四周石壁和云溪风景区内石壁,共76题,分述于下:云溪风景区内石刻31题。其中唐代1题,位于老龙潭侧涅槃台石壁,题字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八字。年代较古,价值较大,为唐刻之珍品。清代1题,建国后16题,年……
19、
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
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位于高要市活道镇鳌头村立本楼(又名朝客伍公祠)。其建筑特色为砖木瓦结构,硬山顶,三开间,宽16.62米,三进深,长26.9米,坐北向南偏西。始建年代不祥。鳌头村地处高要、高明、新兴三县交界,山峦重叠,道路迂回曲折,地势险要,是进行游击战的好地方。1944年10月间,高明……
20、
泰新桥
明 封开 泰新桥 位于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据民国年间《封川县志》载:“嘉靖十二年(1533年)邑人陈时用等募缘修建,长十余丈,阔一丈,上覆以亭”。清嘉庆年间重修。现桥屋梁底仍有重建时的题记。桥为梁柱式廊桥。桥长10.89米、宽3.4米。桥上有涵盖全桥的桥屋。桥屋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抬梁式梁架……
走遍肇庆市
广东省旅游景点
封开县旅游景点
端州区旅游景点
德庆县旅游景点
高要区旅游景点
广宁县旅游景点
怀集县旅游景点
四会市旅游景点
鼎湖区旅游景点
肇庆市文物古迹
肇庆市红色旅游
肇庆市名人故居
肇庆市十大祠堂
肇庆市十大古村
肇庆市4A级景区
肇庆市十大景点
肇庆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肇庆市旅游景点
肇庆市特产
肇庆市美食
肇庆市地名网
肇庆市名人
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肇庆市A级景区名录
肇庆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肇庆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肇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肇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广东省十佳国家级森林公园
第一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四大名山
广东四大名刹
广东四大名园
广东十大最美湿地
第一批广东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第一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第二批广东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