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文物古迹介绍
101、
沙角迎薰门旧址
沙角迎薰门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沙角炮台内,沙角捕鱼山与扯旗山之间,建于清代晚期,东北—西南走向,占地面积约176平方米。迎薰门高3.05米,宽1.7米,门额上 书写“迎薰门”3字。两侧围墙延伸至山上,墙厚1米,高3.05米,三合土夯筑。西南侧围墙残长76米,东南侧围墙残长约100米,靠……
102、
云蟠公祠
云蟠公祠俗称“花厅”,座落于百岁塘北岸的富贵巷,毓生楼(俗称西楼)之后。据《南社村志》载:云蟠公祠,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岁(1780年),宽9.7米,纵深11.7米,118.5平方。2009年重修后成为南社村史陈列馆。云蟠公祠重修后,依然保持整体原貌,尤其是凹斗式的门脸仍然是红石砌就,云蟠公祠……
103、
东湖寺
东湖寺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北隅社区新沙坊。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太常寺少卿尹源进捐款修建。坐西北向东南,原为三进,后堂已毁,现存二进,面阔15.5米,进深31.3米。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龙船形脊,绿琉璃瓦当及滴水。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门框、柱与柱础。抬梁和穿斗式混合梁架结构。首进内有屏风……
104、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粮食加工场旧址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粮食加工场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岭村大王岭村民小组,是一座泥砖民房。1940年10月至1941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为加强后勤军需工作,保证部队粮食供应,在此开设粮食加工场,把稻谷、杂粮运到这里,请村民用竹笼磨、脚踏碓等工具进行简单加工,然后送回部队各……
105、
陈志敬墓
陈志敬墓 位于东莞市虎门镇梁屋村小捷山。墓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灰沙夯筑,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保存完好。陈志敬,虎门北栅村人。陈志敬之孙陈益(?~1592年)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从安南(越南)带回番薯。试种成功后,在其祖陈志敬墓地右方买地三十亩进行扩种。经农史学家考……
106、
文烈张公祠
文烈张公祠位于万江居委会村头坊永宁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氏族人为纪念抗清民族英雄增城侯张家玉,集资把张家玉故居改建为文烈公祠。每年春秋两祭。祠分两幢,正堂上挂大木匾,题“念兹堂”。神楼立木神主,书“明赐进士及第,历官翰林院庶吉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太……
107、
尹煜故居
尹煜故居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光明路,坐东北向西南,建于清末民初,原为三进三开间,首进在城市道路改造时拆除。现保留后两进,面宽8.3米,进深13.7米,砖瓦结构,红砂岩勒脚、门框,青砖墙体,硬山顶,彩色蚀花玻璃窗,趟拢门。尹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的地下工作,东江纵队领导王作尧等人曾……
108、
虎门医院旧址
虎门医院旧址位于虎门镇人民南路执信公园内,由门楼、商颂亭、虎门医院主体建筑三部分构成。据史料记载,虎门医院是由蒋光鼐等人发起倡建,于1933年正式落成。现在虎门医院旧址已命名为虎门镇执信公园,以纪念朱执信先生。园内广植花草树木,宁静怡人,文物本体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利用,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
109、
李任之故居
现代李任之故居,位于常平镇横江厦村,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为一间青砖石脚古老大屋。此故居建于清代,是李任之的祖籍故居,由大院与三间房屋组成。大院四周为青砖建成的围墙,大院门在三间房间的右侧,大门向南,空地右侧种有一棵龙眼树。李任之故居坐西南向东北,由大院与四单间排列民居建筑组成。每间面阔3.7米,……
110、
莞城报功祠
报功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莞中学北区校园内。清同治年间,为纪念历尽艰险争回万顷沙田的四君子:何鲲、方文炳、陈龙安、陈荣光而建。抗战期间被日军毁坏,1946年在原址上重建。报功祠为两层楼房建筑,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墙表呈米黄色,面宽11.4米,进深11.9米。大门上嵌大理石碑,阴刻“报功祠”……
111、
博厦庶常张公祠
博厦庶常张公祠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二甲坊10号。清代初期,为纪念博厦七房人先祖张庶常而建,张敬修、张达等为该房后裔。公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四连廊结构,通面阔11.9米,通进深约25米。青砖墙体,红砂岩基脚、孰台、门框、柱及柱础。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龙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上……
112、
梅菴公祠
梅菴公祠:塘尾上班李氏十二世祖李梅菴的家祠。始建于明万历前间,清道光元年(1821年)重装修。坐北向南,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首进设二塾台,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宽9.88米,长14.3米,占地面积141.28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梅公祠保留从明代十世祖至清代二十二祖的祖……
113、
藮谷公祠
藮谷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门塘北岸,该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为南社谢氏八世祖藮谷公而建,公祠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四合院落式布局,硬山顶抬櫟与穿斗混合棵结构,两侧廊房为歇山顶,中间留有天井,便于采光及空气流通,建筑面积约116.3平方米。藮谷公祠内有一古井,名为荫……
114、
道滘国殇冢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道滘国殇冢,也称六一一亭,是纪念1941年农历闰6月11日,日寇第二次屠村时,被毒烟熏死的老百姓而建立的,该亭于1946年修建,1949年2月24日重修揭幕。国殇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2年和1988年道滘镇政府两次拨款重修。每年清明节、道滘镇中小学校都组织师生扫墓,进行爱……
115、
下桥钱氏宗祠
下桥钱氏宗祠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下桥社区,年代为明清。东莞东城下桥村,面积约为3.82平方公里,是东莞境内唯一的一个由钱姓人口组成的村,现有钱姓族人2600余人。村中有一座古老的钱氏宗祠,宗祠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勋封吴越旧家本在钱塘,官守惠阳近派始分东莞”,显示该村钱氏源自浙江钱塘。2019年4月1……
116、
万福庵遗址
万福庵遗址位于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西面。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5000年至6000年。1961年发现。经多次调查,文化层最厚达1米。堆积中含大量蚬、螺、蚝的壳体。出土绳纹夹砂釜和彩陶圈足盘,彩陶为器表施白色陶衣,其上绘赭红色条带状彩,有的用点线纹与条带纹组合,也有勾连状花纹,还有的可见小镂孔。发现……
117、
地藏王寺
地藏王寺原称龙溪寺,旧址在蒲溪,民国初年改名龙溪寺,供奉佛像。龙溪寺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核。后人只在庙梁上发现有“光绪29年重修”字样,可以肯定它在光绪29年(公元1904年)前已建成。直至解放前,寺内尚有僧人主持。该寺香火颇为鼎盛,抗战期间曾从四处请来和尚十多人,打过三次“万人缘”,在东莞、博罗、……
118、
文阁
文阁位于温塘乡西北侧,清初袁氏族人所建。文阁高20米,呈六角形,分四层,青砖灰沙砌筑。其一、二、三层分别有阴刻层名。一曰“韧发冲天”,二曰“光照楼”,三曰“达诗”,四曰“云境”。相传古代温塘乡异姓群居,姓袁者众,文人学士、达官贵人较多。为光宗耀祖,显姓扬名,激励族人勤修学业,仕途奋进,故建此文阁,乡……
119、
东莞马氏宗祠
马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桥沥马屋村。祠分三进,座北朝南,始建于宣统元年。祠的左侧建有一座文庙,内奉孔子像。文庙后面有一座300平方米的书房,专供族人读书之用。可惜文庙和书院均在文革期间拆毁,使宗祠、文庙、书院三合一的古代活动场所不能完整保存下来。1992年重修,外观改变较大。宗祠采用砖木结构,现存主……
120、
莞城黄氏宗祠
黄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正社区学左街三巷17号。为清代祠堂建筑,民国十九年、2006年两次重修。坐北向南,三间两进两连廊结构,总面阔11.3米,总进深22米。青砖墙体,红砂岩塾台、勒角、门框、柱及柱础,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龙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承重。该宗祠对了解东莞清代祠堂建筑及宗……
走遍东莞市
广东省旅游景点
东莞市文物古迹
东莞市红色旅游
东莞市名人故居
东莞市博物馆
东莞市十大祠堂
东莞市4A级景区
东莞市十大景点
东莞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东莞市旅游景点
东莞市特产
东莞市美食
东莞市地名网
东莞市名人
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莞市A级景区名录
东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东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东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广东省十佳国家级森林公园
第一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四大名山
广东四大名刹
广东四大名园
广东十大最美湿地
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广东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第一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第二批广东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