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文物古迹介绍
41、
广九铁路石龙南桥
广深铁路石龙铁路南桥旧址位于东莞市石龙镇。1907年,清政府借款修筑广九铁路广州—深圳段,英国修筑九龙—深圳段,1911年全部筑成通车。线路由广州站向东南,在石龙越东江及其支流,经樟木头,抵深圳市,过深圳桥到香港九龙,长179公里,是大陆与香港联系的唯一铁路线。广九铁路可以说是联系粤港两地的生命线。……
42、
谢遇奇家庙
谢遇奇家庙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东坊47号左侧,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1997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3.75米,总进深21.35米,占地面积约294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镬耳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绿琉璃……
43、
节度陈公祠
节度陈公祠,是为纪念 桥头立村始祖陈誉而建,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公祠坐东南向西北,为三间四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1142.24平方米,砖木石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碌灰瓦筒,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木雕、彩绘、壁画、陶塑工艺精美。公祠首进外置一对威武的石狮子,大门两侧的对联可大……
44、
道滘大坟
道滘大坟俗称万人坟,位于东莞市道滘镇金牛坊村北。清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二十八日,明末抗清英雄张家玉与道滘东莞义军首领叶如日等率军在道滘抗击清兵,殉难者数千,张家玉的祖母、母、妻、叔、妹等亲属数十人也为清兵惨杀,乡人将众遗体合葬于此,故称大坟。道光六年(1826年),道滘举人叶安济牵头,捐得白银……
45、
石排康王庙
康王庙位于东莞市石排镇横山村上宝潭自然村,又名灵应祠。据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灵应祠碑记》记载,康王庙始建年代不详,雍正年间、道光八年(1828)、光绪十四年重修。原为祭祀玄天大帝北帝的庙宇,后摆放康王神像,始称康王庙。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至初九抬康玉出巡,民众活动丰富多彩。平时逢初一、十五,其他……
46、
邝氏宗祠——抗战期间开展军事训练活动地遗址
邝氏宗祠——抗战期间开展军事训练活动地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太公岭村旧围,GPS坐标:北纬22°5509.3,东经113°4842.1,海拔高程34米。该遗址始建于明末清初,坐北向南,是三间二进合院布置,面阔10.4米,进深17.5米,砖木石结构。1938年1月,中共东莞中心支部派张英到大岭山开展工作。张……
47、
靖远炮台旧址
靖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山腰镇远炮台与威远炮台之间,是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中规模最大的炮台,清道光十九年(1839)由邓廷桢、关天培奏准筹建,为虎门炮台第二重防御体系,整个占地面积约1560平方米。1841年2月26日虎门之战,关天培在靖远炮台指挥作战,壮烈牺牲,炮台沦陷,被英……
48、
虎门郭真人古庙
郭真人古庙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白沙社区山兜坊缯山尾真人公园内,始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二进二廊合院式布局,面阔7米,进深14米,面积98平方米。砖石木结构,硬山顶建筑,穿斗式梁架结构。碌灰筒瓦,青砖墙体。红砂岩石匾额上刻“郭真人古庙”,有红砂岩……
49、
简斋公祠
简斋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门塘北岸,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清光绪三年(1877)、2004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两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9.4米,总进深15.2米,占地面积约143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
50、
沙角炮台门楼旧址
沙角炮台门楼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沙角炮台内,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办广东海防时,于清光绪十年(1884)由兵部尚书彭玉麟题字、水师提督娄云庆开始主持修建。坐西向东,高8.36米,宽7.75米,厚3.6米,拱形顶,占地面积约1130平方米。门楼上有一个阅兵点将台,正面灰塑匾额左侧写有“沙角旧……
51、
麻涌莫氏宗祠
莫氏为麻涌一大族群,其先祖发祥于肇庆。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传至邑三世祖考丕莫东湖始迁入麻涌(古梅)。至四世,支分两派,号南糖和北糖。南糖分布新基、东埔(含九宅);北糖分布麻涌的东宁(麻三)、西宁、松柏坊、向北(麻一属地),遂称“一莫三乡”。莫东湖为“莫氏崇本堂”的鼻祖,传至七世祖简庵,建立宗……
52、
东莞村头遗址
东莞村头遗址位于珠江虎门入海口东岸,珠江三角洲平原东南部,北距东莞市30公里、虎门镇6公里。遗址分布于村头村西的台地,面积约万余平方米。村头属海湾类型贝丘遗址,面积1万平方米,1989年、1993年经两次发掘,面积为3375平方米。堆积厚1-3米,可分早晚两期,晚期为明代中晚期村落遗址;早期是一处大……
53、
东莞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筑群
黎氏宗祠在中堂镇潢涌村,始建于南宋,最初是为了经念当时黎氏家族0的一位至孝之人,他因母病深重,于是割股和药,治好母病,传为佳话,并由县里申报朝庭,奉旨荣门,以建宗祠。宗祠为三进院落,两天井,四合院式布局,前有包台,两侧为厢房,东西共有房15间,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是东莞现存最大的宗祠之一。主体……
54、
赵玉女墓
赵玉女墓位于东城区石井村狮子岭。又称皇姑坟,建于宋淳祐六年(1246年),面积80平方米。先后三次重修。墓前的石人、石马、石狮、石羊、华表无存。1988年重修时,在墓左中部壁上发现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东莞知县马逢乐对保护该墓的碑刻。赵玉女(1159~1245年),南宋高宗之女,宋室南渡时散……
55、
塘尾李氏宗祠
塘尾李氏宗祠在塘尾村西北角,坐北朝南,五开间三进院落,占地770多平方米,建于明初,重修三次,最近一次维修是1999年。门外左右各遗旗杆夹,乃清光绪23年乡试中举第三名的举人李衍广所立。二进堂号“追远”,前檐下还挂“文魁”、“经元”二匾,皆由后人仿造,原匾由明成化年间举人李质立,已于文革被毁。里间壁……
56、
东莞方氏宗祠
东莞方氏宗祠位于东莞市厚街镇河田村。建于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祠为五进四合院式布局,深为66.4米、宽16.6米,总面积1100多平方米。建筑均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木构梁架。第二进为四柱三间三楼石牌坊,坊楼为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施如意斗拱,高8米,门额红砂岩石板上阴刻“六桂留芳”四……
57、
任天公祠
任天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门塘北岸,清同治十二年(1873)为村中谢氏第十四代子孙谢任天而建,1996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两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9.45米,总进深14.9米,占地面积约142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墙裙、勒脚、门框、柱及柱础;硬山顶……
58、
东莞丁氏祠堂
东莞丁氏祠堂地处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丁屋村。始建于明朝景泰(1450~1461)年间,清朝光绪九年(1883)重修,现存良好。在东莞素有“三间祠堂、四间庙”之说,历代传闻,“丁氏祠堂”就是其中之一。 祠堂坐南向北,呈长方形,是一组左右通巷、深三进院落式建筑群,占地约500平方米。由长方形大理石铺砌而成……
59、
沙角濒海台旧址
沙角濒海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沙角炮台内,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清光绪十一年(1885)在被毁的沙角炮台旧址上改建而成。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10140平方米。该台有3个用水泥、砂石、混凝土筑就的圆形露天炮位,直径约10米,炮位后面有暗道串联,后上方筑有带枪眼和码墙的指挥所围墙,炮位前筑有……
60、
沙角临高台旧址
沙角临高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扯旗山山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造。临高台为明台暗室组合,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炮巷暗道深长,炮巷入口处为临高台门楼,高约7.8米,宽9.4米,青砖和红砖筑成;炮巷内两侧有暗室,分别为弹药库和兵房;炮巷尽头连接一个水泥、砂石、混凝土筑成的圆形露天……
走遍东莞市
广东省旅游景点
东莞市文物古迹
东莞市红色旅游
东莞市名人故居
东莞市博物馆
东莞市十大祠堂
东莞市4A级景区
东莞市十大景点
东莞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东莞市旅游景点
东莞市特产
东莞市美食
东莞市地名网
东莞市名人
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莞市A级景区名录
东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东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东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广东省十佳国家级森林公园
第一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四大名山
广东四大名刹
广东四大名园
广东十大最美湿地
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广东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第一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第二批广东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