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连云区旅游
连云区文物古迹介绍
21、
陈调元小楼
陈调元小楼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北固山上。陈调元(1886-1943)字雪轩,民国时期曾任军长及安徽、山东两省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院长。该楼系-于1926年出资兴建,后赠予陈调元,故名。又因于此可凭窗观海,又名“望海楼”。德籍工程师设计,为中欧式古典别墅建筑。占地面积约363平方米(含地……
22、
朝阳遗址
朝阳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新县居委会朝阳水库西北侧,面积约3200平方米。朝阳新石器遗址堆积较厚,遗物丰富。1976、1994年进行两次发掘,其上层多见夹砂红陶,器形多为鼎、盆、罐,纹饰多指甲纹、附加堆纹,鼎足多为圆柱形、扁凿形。下层多见鸟头形鼎足以及薄如蛋壳的黑陶,属典型的龙山文化。另外,……
23、
大桅尖摩崖题刻
大桅尖摩崖题刻(民国)大桅尖摩崖题刻位于连云街道北云台山主峰大桅尖,北看连云港港口,南看大龙顶、狼窝顶、乌龙沟一线,西接二桅尖、围屏山,东连海滨,居高临下,地势险要。长期为驻军驻守。大桅尖摩崖题刻刻面高3.3~3.6米,宽9.25米,题“--”三字,横书。刻槽深8厘米,宽47厘米。字径近3米,楷书。……
24、
“留仙泉”石刻
“留仙泉”石刻(民国)“留仙泉”石刻位于宿城街道留云岭村虎口岭南坡路西侧,刻于泉旁巨石上,题“留仙泉”三字,隶书。附跋文,“汉僧会尊者留仙饮泉处,很久以前就有题额,数千年后字迹模糊。民国十三年甲子,振亚补刻,许立芬书”。款楷书。该石刻系民国十三年法起寺住持振亚所为。法起寺建于汉代,号称淮海间第一丛林……
25、
振亚桥及题刻
振亚桥及题刻(1924年)振亚桥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留云岭村虎口岭南坡路西侧。为民国十三年(1924年)法起寺监院振亚建造,全石结构,桥面为长条石铺成,桥墩为块石砌成。20世纪60年代前,此桥长期为山民进出宿城山的唯一通道,也是新中国成立前信徒朝山进香的主要通道。振亚桥题刻,为振亚桥题名勒石。……
26、
连云港人民影剧院旧址
连云港人民影剧院旧址(1958年)连云人民影剧院旧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临海社区云台路南端。前身为20世纪30年代的同乐戏院,1953年改为职工剧场,1958年建成人民影剧院,1978年增加了剧场舞台、化妆间、观众厅。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838座位,剧院为木石结构,进深41.8米,宽16.……
27、
海峡巷朱氏民居
海峡巷朱氏民居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海峡巷6号。民国建筑,系连云港建港初期朱家自建别墅,分东、西两宅:东宅为单体别墅,东西径深12.1米,南北面阔16.2米;西宅为四合院,东西径深16.6米,南北面阔19.5米,高5米,建筑总面积520平方米。整个房屋为石木结构,室内木质吊顶,木质地板。该……
28、
宿城仙人屋石刻
仙人屋一名“半半居”,又名“瓢崖洞”,位于连云区宿城乡万寿山南坡,洞内有门,有窗,有案,佳境天成,自古就是东海胜景之一。仙人屋石刻共有四处,镌于洞内外的石壁上。其中“仙人屋”、“玉女窗”题刻和“仙人屋”诗,刻于“道光乙未(1835年),为两江总督长沙陶澍题;“半半居”题勒为宿城法起寺住持裕通书。陶澍……
29、
黄谭庙遗址
黄谭庙遗址(清)黄谭庙遗址位居墟沟街道龙头顶,东西两侧为深涧,南与墟沟南山雁门峰相对,北与烟墩山相连,下瞰墟沟港区。黄谭庙始建于清初,重修于道光丁未年(1847),单开间,面阔4.2米,进深3.5米,高2.6米,廊宽1.8米。硬山顶。屋面由7块石板叠铺而成,无梁。石门额刻“黄谭庙”三字,屋内尚存祭坛……
30、
连云区碉楼民居
连云区碉楼民居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中云街道和云山街道。共有9处,其分别是黄崖村何氏民居碉楼、黄崖村张家大院、大金湾王氏民居、新县孙家炮楼、金苏顾氏民居、黄岭村汪氏民居、黄岭村大巷24号金氏民居、黄岭村大巷30号金氏民居、云门寺陈氏民居。建筑多为四合院,全石结构,在院落的边角处筑有一个(少数有……
31、
墟沟天主教堂
墟沟天主教堂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舍利山下。建于1905年,为天主教上海教会徐州教区派法籍神职人员来墟沟选址所建。故又名“法国人教堂”。教堂为欧式,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局部二层,余一层。至今保存完好。现为铁道部职工疗养院用。该建筑对研究连云港地区近代天主教的传播和建筑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20……
32、
老君井
老君井(明)老君堂古井位于连云区云山街道老君堂村云山中心幼儿园院内,南距云宿公路300米,西临山涧与连云港警备区步兵营驻地相连,东南方与云山水库相望,背依倒崖山。老君井深8米,井口内径40厘米,外径65厘米,井檐口高25厘米,宽13厘米。为老君堂之配套设施。老君堂为明代庙宇,二战时毁于战火,20世纪……
33、
太白涧摩崖石刻
太白涧位于连云区朝阳镇新县村。相传诗人李白曾游此,故名。涧内有一巨石,上镌“太白石”三字,无款。摩崖诗刻为七律四首,刻于:“太白石”上,为民国初年新县张百川题并书。石刻高300、宽450厘米,24行,宇径10厘米。诗的内容主要记太白涧的四时风景,诗刻的右上角被毁,余皆完好。乌龙潭石刻位于太白石西北二……
34、
纯阳庵摩崖石刻
纯阳庵摩崖石刻(宋)该石刻地处云山街道白果树村大庵,背依苏文顶麓,南望五羊湖平原,西去2000米与李庄仙人洞相连。刻面高0.67米,宽1米,字径25厘米。文曰:“纯阳庵,咸淳庚午(1270)严溪门人孙慧谨志。”该题刻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系严溪道长门人孙慧彰为纯阳庵题勒,是我市现存最早的道教……
35、
南固山烟墩
南固山烟墩位于连云区墟沟镇南固山烟墩山山顶,为防倭而筑。明洪武年间,东海营在此共设烟墩十座,此为“南固山烟墩”,有兵3名负责了望,倭寇来犯,升烟火报警。清代沿用。是台直径10、残高2米,外有护墙一围,直径约40、高1.5、厚1米,皆由石块垒成。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冯子材因张之洞奏请奉派来墟沟一……
36、
连云市农民银行旧址
连云市农民银行旧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云台路23号。建于1931年,系二层全石结构楼房,总面积280平方米。1939年3月日军侵占连云港后,在此设--。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改为连云市农民银行。该建筑对研究连云港市民国时期金融发展状况具有一定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
37、
宿城法起寺
宿城法起寺建自汉代,相传有一些西域康居国的僧人和教徒在这里修行,灭度(死亡)后葬在当地,专门为他们建立了鹫峰石塔。宋代咸淳年间(1270年前后),庙里出了个高僧叫鹫峰和尚,禅寺也渐渐被人们称作鹫峰禅寺。到了明代万历年间(1600年前后),连庙里的一般僧人也都被称作鹫峰僧人。鹫峰成了法起寺的代称,成了……
38、
“万寿山”石刻
“万寿山”石刻(民国)“万寿山”刻石位于宿城街道万寿山顶,南瞰宿城水库,北望悟道庵涧,西连宿城西山,东临宿城山间盆地。字径约50厘米,楷书,无款。传为振亚和尚题勒。传初唐时期,秦王李世民征东至此,将士们一夜之间围土筑城,山呼万岁,山之得名。民国期间,许鸿滨及法起寺振亚和尚曾在该山南坡留有题勒,民国廿……
39、
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
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民国)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位于黄窝龙潭涧上游,黄窝水库西侧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吕端山上。题刻刻于吕端山龙潭涧东侧石壁上,题曰“龙潭”二字,结体肥硕,字径约40厘米,楷书。龙潭涧发源于大龙顶,自西向东,经龙潭下渲,该涧又名乌龙涧。原有上龙潭和二龙潭,1942年黄窝水库扩建时将二龙……
40、
黄窝水库大坝
黄窝水库大坝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1934年建,长约180米,顶面宽1.5米,基宽约35米,坝堤中部筑有半圆形观察堡。整体钢混结构。蓄水量31万立方米。黄窝水库对研究连云港建港史具有重要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水库大坝外底脚线为准,向四周延伸50……
走遍连云区
连云港市旅游景点
连云区文物古迹
连云区4A级景区
连云区十大景点
全部连云区旅游景点
连云区特产
连云区美食
连云区地名网
连云区名人
连云区A级景区名录
连云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连云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连云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连云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连云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