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连云区旅游
连云区文物古迹介绍
1、
海青寺塔
位于连云港市云台乡大村水库之滨,称“大村塔’。因此塔是为供养“释迎真身舍利”和“阿育王灵牙”而建,故名“阿育王塔”。因塔原建于海清寺前,又称“海清寺塔”。据塔的第五层东南面嵌的碑文记载,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圣九年镌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级内安放佛像,天圣九年二月三日完工,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
2、
延福观
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由高晋卿等三个太监出资在东磊围屏山前兴建延福观。从此东磊便成为云台山一带道教的主要基地,三四百年间香火旺盛,甚至连围屏山也赋予了一个道教的名称——钟鼎,山上所有的景点都染有浓重的道教色彩。由于延福观紧靠围屏山,地势险要,又隐蔽于绿色丛林之中,躲过了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成为云……
3、
田横岗遗址
田横岗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中云街道办事处金苏村云龙涧风景区。田横(?-前202),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曾自立为“齐王”,刘邦称帝后,率部众500余人逃居海岛,后被迫皆自尽。据唐《元和郡县图志》、《通典》及宋《太平寰宇记》等记载,田横岗在东海县东北六十一里小鬲山,孤峰独秀……
4、
连云港抗日防御遗迹
连云港抗日防御遗迹(1938-1939年)连云港抗日防御遗迹包括大龙顶、围屏山、锦屏山、丫髻山、猴嘴山、朝阳西山、东陬山、仙姑岭等处。大龙顶是连云港市云台山大桅尖东侧的一个山头,为黄窝山最高峰,因其峰顶有块岩石形似龙头,故名。根据地方文献的记载,此处遗址为1938年至1939年,国民党守军为抵御日本……
5、
连云港封土石室墓群
俗称“古洞”、“唐王洞”、“藏军洞”,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区的锦屏山、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北云台山和灌云县伊芦山。目前共调查发现封土石室墓474处,其中锦屏山93处,南云台山321处,中云台山25处,北云台山10处,伊芦山25处。封土石室墓多数主体结构可分为石室、甬道、封土三部分。石室多采用未经修整的……
6、
上海大旅社
上海大旅社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胜利社区胜利路49号。始建于1933年,由上海马姓商人建造。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高15米。建筑依山势而建,由前后两进二层楼房围合成四合院式院落,木质走廊和十余处大小不一的木楼梯连通各个楼层。该建筑建筑风格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临街立……
7、
乐寿山庄
乐寿山庄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北固山下海滨公园,--出资兴建。--(1876-1942),字峻青,河北宁河县人,原为军阀张勋属下分统(旅长)、海州镇守使,后投靠孙传芳。北伐后,国民党政府聘为少将参议,久居海州一带,成为地方实力派人物。1917年,--聘请德籍工程师设计建筑乐寿山庄。有楼房一幢,7……
8、
果城里建筑群
果城里建筑群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胜利社区果城里巷1-23号。二十世纪30年代初由上海中兴公司兴建,为中西合璧建筑,颇具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共由4座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外侧又各附建一狭长的小院落,石木结构,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4座院落分为两排,中间有一南北向3米宽石板路,路两侧各分布两座……
9、
大雾崖石城
大雾崖石城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南山大雾崖下。城南为悬崖,西、北两面皆为巨壑,惟东面是缓坡,可通行人,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石城是张百川祖父为防埝军而出资修建,今唯有石墙尚存,高1.2-3米不等,宽0.9-1.1米不等,南北长约1000米。城内南面有一块巨石上的石刻,上刻张百川的《雾崖石……
10、
明清烟墩
分布在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州区云台山脉,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海防遗存。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为防备倭寇与海贼,在沿海设烟墩14墩,后又增设4墩。至清嘉庆年间,仍有烟墩10座,守兵30人。2015年明清海防调查中共发现烟墩13座,成线状分布于连云区、海州区云台山脉南北两侧,形成两条由沿海至海州……
11、
平山旗杆夹及小村旗杆夹
平山旗杆夹及小村旗杆夹平山旗杆夹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云山街道办事处平山村。平山旗杆夹由南北两块穿孔的长石组成,片石根部埋入土中,夹间距0.61米,两石高约2米。每石上有3孔,上下为方孔,边长0.13-0.14米,中为圆孔,直径0.13-0.14米。小村旗杆石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小村东北侧400……
12、
东磊石刻群(含渔湾石刻)
东磊石刻群(含渔湾石刻)(清至民国)东磊石刻群(含渔湾石刻)位于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云台街道东磊村、渔湾村,系清至民国时期石刻群,共有50余处石刻,刻于延福观附近的岩壁及渔湾老龙潭周围。其中“万壑朝宗”题刻(所属南云台林场)是清代题刻,刻面高0.5米,宽1.93米,大字字径44厘米,款字字……
13、
张学瀚故居
张学瀚故居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新县居委会。坐北朝南,现存二层石木结构,硬山,面宽20.4米,进深6.15米。三架木质结构,保存较完整,梁为圆梁,用料壮实,整座房屋有较明显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张学瀚(1868-1940),字百川,朝阳新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是1897年秀才,1900年科试贡生。……
14、
连云港火车站旧址
连云港火车站旧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中山北路下侧。始建于1933年,建成于1935年。西洋式平顶建筑,钟楼设于东端,远视如船形。办公楼四层,钟楼十层(含地下室),钢架混凝土结构。建筑占地1170平方米,实用面积3000多平方米。该楼原为连云港港口和车站的共用办公楼,由原国民政府陇海铁路管理局承……
15、
北海观音寺石刻群
北海观音寺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张庄村南山玉女峰东侧炮台顶西,花果山风景区气象雷达站东北侧北海观音寺遗址附近。共有“灵籁泉”石刻、“喷玉泉”石刻、“甘露水”石刻、“卓锡泉”石刻、“天锡泉”石刻、“金佛禅寺”石刻、“移我情”石刻、“曾经沧海”石刻、“朐阳”石刻、“无常迅速,一心念佛”石刻、“……
16、
岩石堠题刻
岩石堠题刻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西庄村西北侧,亦称记里石。刻于一天然石崖上,俗称“大招崖”,又叫“石台”。题刻宽26厘米,高92厘米,刻“岩石堠三十里”6字,字径10厘米,楷书。其南端石壁上有“古泉记”题刻,刻面宽85厘米,高87厘米,文13行,行13字,字径4×6厘米,楷书,记古石泉“然久被尘……
17、
民国陆军司令部旧址
民国陆军司令部旧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中山东路12号。由上海中兴公司兴建,原为建港初期办公场所,后为国民党连云港陆军司令部。该建筑立于临海半山坡上,坐北朝南,居高临下,实木结构。主体建筑两层,面宽五开间,左右对称。东、西两山墙建一层带门廊坡屋,每间宽3米,门廊分别朝东北、西北向,整个建筑……
18、
藤花落遗址
藤花落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中云办事处西诸曹居委会南部,处于南云台山和中云台山之间的冲积平原上。藤花落古城由内外两道城垣组成。外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由城墙、城壕、城门等组成,面积约14万平方米。南北长435米、东西宽325米、城周1520米。墙宽21~25米、残高1.2米,由堆筑和版筑相结合筑成。内……
19、
悟道庵石刻群
悟道庵石刻群位于连云区宿城乡悟道庵旧址。有民初题刻4处,明清碑刻2通,悟道庵天然石门处有“念佛成佛”、“别有洞天”、“德云常在”振亚、许鸿宾的题刻3处,字径40-50厘米,楷书;另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立《了空碑》一通,碑高2.4、宽0.97米、额及边饰卷云纹,字径4厘米。山门内东壁嵌清顺治重……
20、
子午亭
子午亭位于连云区宿城乡虎口岭。僧振亚,法号炎灿,宿城法起寺住持。清末民初人,早年投身行伍。后出家为僧,田产、庄客与地方官绅多有结交,为实力人物。1926年建子午亭,四角形,全石结构。亭高3.8、檐边宽3.3、柱高1.6米。柱由方、圆形块石相间砌成,取“天方地圆”意。顶部由方块石叠涩砌成,九层,穹窿藻……
走遍连云区
连云港市旅游景点
连云区文物古迹
连云区4A级景区
连云区十大景点
全部连云区旅游景点
连云区特产
连云区美食
连云区地名网
连云区名人
连云区A级景区名录
连云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连云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连云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连云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连云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