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姑苏区旅游
姑苏区文物古迹介绍
21、
钮家巷方宅(平江客栈)
方宅,是苏州控制保护性古建筑,编号130。此宅建于清嘉庆年间,原宅主为朱姓,后售与米行主方姓。建筑面积2402平方米。中路4进,第二进为大厅,面阔3间11.9米,进深7檩8.4米,扁作梁架。大梁、棹木、山雾云等雕刻精细。第三、四进为楼厅。东路4进,第二进为船厅,后2进为楼。西路仅存1楼,宅后有小园。……
22、
郭绍虞故居
郭家世居苏州,由于家境贫寒,一直租房居住,而且经常被迫搬迁。1927年,郭绍虞在燕京大学任教授后,生活较为安定,也略有积蓄,遂在苏州购下大新桥巷一处建于晚清的普通民居,以奉养父母安度晚年,并请当时在家乡任教的兄长郭际唐一家陪伴父母同住,自己则常在假期回苏州看望双亲。该处故居即今大新桥巷13号。据郭绍……
23、
梵门桥弄吴宅
吴宅位于学士街梵门桥弄8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据资料介绍,此宅原为明代正德间大学士王鏊故居的一部分,后几经辗转,方归吴氏。清同治四年(1865年)曾暂借作紫阳书院,俞樾一度寓此。梵门桥弄原称杨衙前,因明末复社名士杨廷枢及其字杨无咎曾居此而得名,今吴宅为该巷最典型之古宅,是否即为杨廷……
24、
苏州玉涵堂(吴一鹏故居)
玉涵堂位于苏州阊门外的广济路上。它为明代吏部尚书吴一鹏的故居,历史悠久,是苏州最大的古建筑群。该古建筑分为三路五进,汇集了中国的各种房间的形态,厅、堂、楼、阁、斋等等。玉涵堂为吴一鹏故居的主厅。玉涵堂的建筑特色明显,它的雕梁画栋,无一不显示出了明代的文化和艺术特色。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5、
苏州报国寺
坐落在古城苏州人民路(旧名马龙街)穿心街三号。北邻着名的怡园,东有双塔,南有沧浪亭,处于闹市僻静处,颇有闹中取静,静中取禅的意境。报国寺内现设有苏州佛教博物馆、苏州弘化社、苏州佛博弘化艺术院、苏州弘化社义诊所等佛教文化、慈善机构。报国寺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间,原在文庙西,名“报国禅院”。 元代至元二十二……
26、
苏州北塔报恩寺
报恩寺,俗称北塔寺,是苏州最古老的佛寺,也是苏州城内环境优美、规模宏大的佛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相传是孙权的母亲舍宅所建。始称通玄寺。唐初改称开元寺。五代末易名为报恩寺。吴赤乌年间(公元247-250年),三国吴主孙权为报母亲吴太夫人之恩,建“通玄寺”,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建十一……
27、
唐少傅白公祠
苏州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修筑七里山塘,清嘉庆年间山塘街上就修建有唐少傅白公祠,后毁于太平天国年间。2006年修建的白居易纪念馆位于渡僧桥附近,成为游客走进山塘的第一个景点。为了方便游客了解白居易与山塘乃至苏州的渊源,扩大白居易纪念馆的旅游价值,有关部门对馆内原有陈设重新布置:增添白居易生平介绍,又……
28、
惠荫园
惠荫园位于南显子巷内,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惠荫园大门对面照墙书4个一米见方大字“惠荫书苑”。西侧门廊墙壁嵌有‘古惠荫全园图’砖刻。残存面积约7亩。惠荫园初为明代嘉靖年间归湛初宅园。后属胡汝淳,名“洽隐山房”。园中有“小林屋”水假山,为叠山名家、画家周时臣仿太湖洞庭西山林屋洞设计。清顺……
29、
苏州双塔
苏州双塔 到过苏州的人,都忘不了苏州的古典园林和水巷小桥。其实,苏州还是一座宝塔之城。苏州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宝塔大约有100多座,保存下来的也有几十座,仅楼阁式宝塔就有20多座。而在这些古塔中,双塔格外引人注目。 这对双塔不仅在苏州是唯一的,即便在全国也绝无仅有,而双塔的塔刹之谜,更让其……
30、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中心——观前街。玄妙观又名圆妙观,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初名“真庆道院”,唐开元二年(714年)改名为“开元宫”。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赐额“天庆观”。南宋初金兵南下,天庆观被毁,后于绍兴十六年到醇熙六年(1146-1179年)经过多次重修,现存的规模宏伟的……
31、
顾颉刚故居
在平江路悬桥巷里,曾经有过一座规模不小、风景秀丽的园林——宝树园。宝树园始建于明代,是归湛初所建,与惠荫园同属一个主人,而今宝树园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位置上,现在是一条僻静的小巷,叫做顾家花园。顾家花园4号和7号,是极其普通的苏州民宅,与这条小巷里的其他门户没有丝毫特别之处。就是在这所普通的民居里,……
32、
苏州嘉应会馆
苏州嘉应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成于嘉庆十八年,距今已经200历史。系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所属程乡(今梅江区、梅县)、兴宁、平远、长乐(今五华县)、镇平(今蕉岭县)五县商贾集资建造,由当年旅居上海、苏州的邹敬邦、罗润琴等人牵头,参与集资的有600多人。建好后,除用于议事及方便往来寄……
33、
范氏义庄旧址
范义庄,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范庄前32号,现为苏州景范中学所用。存旧日祭祀范文正公的享堂,为原范文正公祠的主体建筑。享堂单檐歇山造,南向,面阔七间24米,进深12米,高约9米,规制颇宏。此堂虽是清代重建,但扁作梁架和青石覆盆柱础犹存明代遗制,苏式彩绘依稀可辨。范义庄原有岁寒堂、松风阁等建筑。南宋咸……
34、
张士诚及其父母合葬墓
张士诚墓,在吴县斜塘乡盛墩村,南距斜塘镇北里许。张士诚,元代泰州白驹场亭人,初以贩盐为业,后不堪富户--,在泰州聚苦役盐丁等万余人起义。在击败元丞相脱脱所率大军后,由南通渡江至常熟,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攻陷平江(今苏州),正式定都苏州,自称吴王。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朱元璋领导的农民……
35、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22号,是一处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的古塔及大殿建筑遗址。罗汉院双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两座塔的规模和结构完全相同,均为八角形0式砖结构塔,塔身通高33.3米,共7层,底层每边宽5.5米。塔身各层仅四面辟门,其余四……
36、
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位于盘门内东大街11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吴县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保护管理。开元寺初名通玄寺,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孙权为乳母陈氏所建。隋开皇九年(589年)吴县令孙宽废寺,唐贞观二年(628年)僧慧重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令改名。大顺二年(891年),孙儒占据苏州,开元寺被付之……
37、
苏州圆通美术馆(圆通寺)
圆通美术馆坐落于网师园一墙之东。籍载圆通寺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1936)张善孖、张大千、叶恭绰等曾寓居寺中行礼佛参禅。2007年有社会力量出资重修圆通寺,原址上创办苏州圆通美术馆、苏州市史前玉器研究会、博物馆。馆藏文物包括……
38、
吴门桥
吴门桥位于位于苏州古城西南盘门外,跨古运河(护城河),为陆路出入盘门的必经通道。该桥为北宋初建清代重修的单孔石桥,桥以苏州金山花岗岩构筑,杂有少量宋代旧桥所遗的武康石。桥身全长66.3米,中宽4.8米,拱券净跨16米,矢高9.85米,拱券石10排,长系石11根,纵联并列砌置。自水盘石面至桥栏顶通高1……
39、
铁铃关
苏州铁铃关铁铃关,又称枫桥敌楼,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巡抚御史尚维持为抵御倭寇而建。据方志记载,自公元1554年起,倭寇烧劫阊门、枫桥一带,一年后,又从浒墅关窜犯枫桥。苏州军民英勇奋战,终于全歼寇贼。为了保卫苏州城,加强枫桥至阊门一带的防卫,建起了枫桥敌楼--铁铃关。当年与枫桥敌楼同时建造……
40、
苏州李根源故居
李根源故居位于葑门内十全街,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又字养谿、雪生,云南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曾参与发动云南重九起义,后又参加二次革命和-运动。一度出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代总理等职。早年担任云南讲武堂监……
走遍姑苏区
苏州市旅游景点
姑苏区文物古迹
姑苏区名人故居
姑苏区博物馆
姑苏区十大祠堂
姑苏区4A级景区
姑苏区十大景点
全部姑苏区旅游景点
姑苏区特产
姑苏区美食
姑苏区地名网
姑苏区名人
姑苏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姑苏区A级景区名录
姑苏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姑苏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姑苏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四大铜钟
姑苏雕楼三奇葩
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