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栖霞区旅游
栖霞区文物古迹介绍
21、
栖霞山天开岩摩崖石刻
天开岩是栖霞山历史上重要的摩崖题刻地,根据记载,这里有众多名人题刻,岁月沧桑,一些题刻今已难寻,尚存题刻从南朝到清,历史跨度大,保存较好。郑孝胥摩崖题刻:楷书,清,1889年,78乘73厘米;迎贤石摩崖题刻:楷书,北宋1065年,38乘21厘米;明西林庵主题刻:明;唐界章题刻:楷书,清,1748年,……
22、
乾隆行宫遗址
栖霞山乾隆行宫座落于南京栖霞山,于1751年开始动工建设,历时6年建成,它是乾隆在南巡时所建行宫中最大的一座。该皇家建筑在咸丰年间毁于一场战火,现仅存遗址。2011年,栖霞乾隆行宫遗址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栖霞山乾隆行宫于1751年开始动工建设,由当时的两江总督尹继善负责修建,历时6年,于乾隆十……
23、
弘济寺石刻
弘济寺石刻位于栖霞区燕子矶永安村3号,时代为清。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早名观音阁。后赐名弘济,清避高宗讳,更名永济寺。寺院殿阁皆依临江的悬崖峭壁而筑。清同治年间殿塌寺毁。乾隆御碑2通嵌峭壁上,横碑高0.8米,宽1.5米,竖碑高2.3米,宽1.2米,另1通默默诗碑嵌在崖下砖廊里,高2.62米、宽0.83米……
24、
梁安康成王萧秀墓石刻
梁安成康王萧秀墓,在南京东北郊甘家巷小学内。萧秀,字彦达,梁文帝萧顺之第七子。天监元年(502)进号征虏将军,封安成郡王,天监十七年二月,死在雍州刺史任上,时年44岁。萧秀墓前现存遗物有石辟邪二、石柱一、石柱础一、石碑三、碑座二。二辟邪东西相对,相距18米。东辟邪长3.58米,宽1.55米,高2.9……
25、
靖安王家大村王氏祠堂
王家大村祠堂始建于明代,砖木结构,座北朝南,前后二间共十一间,祠堂面阔18米,进深21米,大门门额上有石匾,上刻“王家宗祠”四字,门两边有石鼓,上雕二龙戏珠图案,天井地面铺设青砖,正屋南面有古典木格屏风式门窗与天井相隔,墙面青砖主要是立砌,屋面为小瓦,未进行过大修。目前房屋产权归村部,非王氏所有。2……
26、
王芃生墓
王芃生墓位于栖霞区白龙山公墓内,时代为民国。该墓设计为钢笔套形状,钢筋水泥结构,高约5.5米,直径4.5米,四根柱脚为扇形,外弧线柱脚约有1米宽,有一青石质墓碑,曾被当地老百姓移至河塘边作垫脚石用,墓碑文字已漫漶不清,当地人称此墓为“钢笔大王墓”。经调查墓主为王芃生(1893-1946),国民政府交……
27、
王德墓
王德墓,在南京中央门外燕子矶下庙。王德,字子华,南宋通远军熟羊砦人。早年入伍,在抗金战争中,威武骁勇,屡战屡胜。因其战功显赫,多次迁升,后任清远军节度使、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浙东福建总管、荆南副都统制等职。绍兴二十五年(1155)卒于建康(今南京)。王德墓现存石碑一,碑额高0.92米、宽1.2……
28、
民国空军第二通讯台旧址
民国空军第二通讯台旧址位于栖霞区和燕路462号,时代为民国。该建筑最早为国民党空军第二通讯台通讯机房,建国后,晓庄师范搬迁到此,作为晓庄师范礼堂。正面右下角有一块晓庄师范复校纪念碑。该建筑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室内铺设木地板,窗上部及地板下都有通气孔,布局对称,正面两侧有花台,建筑长36.2米,宽12……
29、
栖霞山高僧塔林
栖霞山高僧塔林位于栖霞区栖霞山公园内,时代为民国。民国高僧塔林区为半圆形,南北11.3米,东西9.6米。原为民国时期建,后毁于文革,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建,此处分别有仰山、明常、方廉、若舜、寂然、卓成高僧塔。般若台西南侧有宗仰、志开等高僧塔林,均为青石质,佛塔造型,柱身为正六面体,有仰、覆莲图案等浮雕。……
30、
十月村毛泽东塑像
十月村毛泽东塑像位于栖霞区栖霞街道十月村,时代为现代。1967年10月,十月村村民自发筹集资金在当年(1956年1月11日)毛泽东主席战立的山岗上,竖立起“毛主席挥手指点江山”水泥塑像。由南京塑像家朱至耀先生设计制作,材料选用白水泥,塑像基座长3.2米,宽3.2米,高2.7米,总高约5米。十月村毛泽……
31、
乾隆“第一金陵明秀山”碑
乾隆“第一金陵明秀山”碑位于栖霞区栖霞山原佛学院,年代为清代。该碑现藏栖霞寺原律学院东厢房墙壁上,内容为乾隆题诗,因首句为“第一金陵明秀山”,故被称为“第一金陵明秀山”碑,该碑高0.29米,宽0.82米,时代为公元1757年,碑体被雨水侵蚀较重。2023年6月,乾隆“第一金陵明秀山”碑被公布为第五批……
32、
文天祥诗碑亭及金陵驿旧址
该处为金陵驿旧址,据记载,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深秋,此时南宋政权已覆亡,金陵(今南京)也被元朝军队攻破,南宋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文天祥被押送往元朝首都燕京(今北京)时,在建康金陵驿(现栖霞区马群街道附近驿道上所设的驿站,宋元之际的金陵驿建有华丽楼舍)羁留了两个多月,曾在此抚今思昨、触景生情……
33、
受降井
位于栖霞寺明征君碑前,已干涸。朱洁轩《栖霞山志》载:“民国三十四年(1945)八月,日军战败,国民政府将日俘一部集中栖霞寺,听候遣送。日俘自凿井,专供俘食用。井在寺前二十码,因名受降井。”井栏为当年从栖霞山上移来的古井井栏。……
34、
张家库陵墓石刻
张家库陵墓石刻萧融墓神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镇张家库西南,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中学内,有神道石辟邪1对。1980年9月,时南京炼油厂在基建施工中,于失考辟邪西北方向约1000米处,发现一墓葬,由南京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清理。根据出土墓志,知为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弟、桂阳简王萧融与其妃王慕韶夫妇合葬墓,从而确定……
35、
徐家村陵墓石刻
徐家村陵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镇附近徐家村(现为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一厂厂区内)。墓主失考,仅存神道石柱一,柱头圆盖和小辟邪已失,柱身饰24道瓜棱纹,上端有一宽1.10、高0.80米之长方形柱额,刻文剥落无存,柱额下饰有一圈绳辫纹和一圈交龙纹,柱座上圆下方,上为双螭,下为方形基座,基座四面纹饰……
36、
南京晓庄碉堡
该碉堡位于晓庄卫生学校一在建楼房北侧,系民国期间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门朝西,门顶至碉堡顶约2.1米,碉堡直径约2.5米,有四个枪射击孔,四面分布。……
37、
北家边陵墓石刻
北家边失考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北家边的田地中。1978年发现,同年发掘出土石刻有柱础2、神道柱2、覆盖1,小石兽1。两柱础相距6.5米。东柱柱础完好,石座上刻双螭。西柱残存柱盖、柱身、柱础,柱身刻瓦楞纹24道,柱额上刻“梁故侍中中抚”等文字尚可辨,柱础原裂为二,挖出后修复。拟原地重新竖立,……
38、
府前路张氏住宅
府前路张氏住宅位于栖霞区龙潭街道府前路10号,时代为民国。龙潭镇北张氏民宅,俗称龙潭张三跑马楼,是地方上兼有防御功能的私宅,相传旧时,楼四周有壕沟,前有吊桥,因屋内四面可通,可跑马巡视屋外情况,故名。该楼长方形,后为主屋,东西为厢房,均为坡顶建筑,中间为天井,面阔22.3米,进深17.5米,高6米,……
39、
龙潭会师亭
龙潭会师亭位于栖霞区龙潭街道中国水泥厂,时代为民国。龙潭会师亭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40、
高奇峰墓园
高奇峰墓园位于栖霞区栖霞山公园内,时代为民国。墓包为原物,牌坊亦为原物。1936年由广州返葬栖霞,后因战事及诸多原因,高奇峰墓园被采矿湮没。2003年,台湾画家欧豪年来栖霞,在栖霞寺有关人员帮助下找到墓园,得到修复。墓碑及雕塑下碑刻皆为重刻(从台湾档案部门找拓片)。高奇峰墓园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走遍栖霞区
南京市旅游景点
栖霞区文物古迹
栖霞区红色旅游
栖霞区十大景点
全部栖霞区旅游景点
栖霞区特产
栖霞区美食
栖霞区地名网
栖霞区名人
栖霞区A级景区名录
栖霞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栖霞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栖霞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栖霞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