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海曙区旅游
海曙区文物古迹介绍
21、
养正堂
养正堂,又名绍文堂、朱氏宗祠,曾办过养正小学堂,故名养正堂。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村养正路,现存建筑前进民国,后殿清代。主体坐南朝北,中轴线上:门楼、前进、东西厢、后殿等组成。南北全长44.81米,东西阔24.54米,面积达1092平方米。 砖楼石库门于北墙中部。前进单檐硬山顶楼房,后檐置阳台,面阔……
22、
盛炳纬故居
盛炳纬故居位于镇明巷12、14号,即为盛氏花厅。清代建筑,从布局上来看,它保留了宁波众多民居照壁挡堂,从旁开门,主体建筑四周用墙遮隔的特色,从建筑风格来看雅致精巧,为研究清代宁波民居提供了实物样本。花厅的原主人为清同治、光绪年间的诸生林廷鳌,他喜读书,工音律,常在自家居宅旁的楼阁里约几位志同道合的朋……
23、
屠呦呦故居
屠呦呦1930年12月30号出生于宁波,她的老家就在此处。开明街26号是目前这条街上仅存的近现代建筑,其主人是经济学家,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的姚庆三(1911年-1989年),而姚庆三是屠呦呦的舅舅。小时候,屠呦呦就住在外婆家,一直在那儿长大。记者了解到,姚宅是民国初期保留的历史建筑,目前保存完好……
24、
陈晓云烈士墓
陈晓云烈士墓位于海曙区鄞江镇沿山村边家自然村西面,坐落在岙大里山的山麓,整体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64m2。该墓墓室成圆形,直径达3.06米,底部用石块砌成,上部用水泥浇筑而成。墓碑分上下两部分,上端刻着“陈晓云烈士之墓”,上款:1975年5月,下款:毛君谨君。墓碑的下端刻着“这里安息着边元仁陈继芳……
25、
诚应庙后殿
诚应庙位于海曙区横街镇梅梁桥村何家自然村,清代建造。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由门厅、戏台、两厢、大殿及两过廊组成,因年久失修,门厅、戏台、两厢、大殿均已损毁拆除,现存建筑均按照原始格局建造,但柱础石仍为原始遗留物。诚应庙后殿则保存较好,殿内构架大都为始建时所遗留,后殿为单檐硬山顶高平房,面阔五间,明次……
26、
浙东游击纵队后方医院遗址
浙东游击纵队后方医院遗址位于海曙区章水镇低坪村上横自然村东南面王蛟屋山岙内,据老革命回忆,约设立于1948年。该遗址四面环山,南侧一条小溪自西向东环绕而过,北侧为王蛟屋山,主体坐北朝南,共分三个部分,由西向东依次厨房、手术室、住院部,4层地基,高差分别为0.7米,1.8米,0.5米。原建筑由当地竹木……
27、
浙东运河河道——西塘河
西塘河自高桥入宁波市区西门口(望京门),全长12公里,平均宽度32米,平均水深3.12米。西塘河原是广德湖北岸,宋政和七年(1117),明州知州楼异开垦广德湖为田,为尽可能地弥补由此造成的对水利系统的破坏,在原广德湖西边修西塘河,并连接废湖之前的两段塘河,形成了现在完整的西塘河。据《甬江志》(200……
28、
瑞光楼遗址
瑞光楼遗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石碶镇星光村,该楼早于民国时期废圯,其遗址地基在七十年代掘河拓宽时,部分成了河道,部分建为街路。 瑞光楼为明代剧作家高则诚撰写《琵琶记》时的故居。据史料记载:高明(1350-1359)字则诚,浙江瑞安人,元顺帝至正五年进士,曾在杭州、处州等地任几年小官。中间为避元末战乱,……
29、
惠明桥
惠明桥位于洞桥镇洞桥村西首,东西向横跨在南塘河北岸与仲夏港支流的汇合处。该桥始建于唐,宋治平年间(1064-1067)倾圯,明正统五年(1440)重建,清同治七年(1868)再修,系石结构双孔石拱桥。全长20.5米,宽29米,桥面两侧各设栏板十四块及望柱十六根。两头桥堍置抱鼓石四只。东堍有踏跺十级,……
30、
章水万安桥
章水万安桥位于海曙区章水镇密岩村,因与横街的万安桥同名,所以本桥加地名命之。根据桥额“万安桥”楷书石匾,有上款:“壬子葭月中澣之吉”,下款:“八十三老人应元弼”等字样,结合当地村民讲述在其小时候听老人讲,该桥已存在。我们又结合该桥建筑风格等判断,应为清代建筑,又根据中国传统的“天支地干”纪年法推算其……
31、
李敏活动地旧居
李敏活动地旧居位于海曙区龙观乡李岙村的中部,为一间民宅。根据建筑形制及风格判断,建筑为清晚期建造。主体坐西朝东,合院式,由正厅及南厢房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94m2。正厅为重檐硬山顶楼房,面宽四间,进深六柱八檩,穿斗式结构。廊间梁架为月梁,底部两侧雕卷草纹,檐柱柱头施牛腿雀替,牛腿上雕缠枝纹。南厢房……
32、
宁波佛教居士林
宁波佛教居士林地处宁波市区中心,坐落于月湖柳汀之上,风景幽雅,瑞气霭林,林地面积一千七百馀平方米,林内诸座殿宇庄严巍峨,为居家信众礼佛修持清净精舍。宁波佛教居士林原址,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初为家祠。元泰定四年(1327年)改为驿馆,后又称为“玄坛殿”(财神殿)。及至辛亥革命……
33、
范春园墓
范春园墓位于海曙区集仕港镇山下庄村上河头自然村,墓向西方,墓丘呈椭圆形,封土直径3.4米,高1.27米。墓面总宽4.63米,上下共分三层,由基座、墓碑、碑前挂件组成,墓碑长2.22米,高0.72米,上镌“春园范公寿域”几个大字,由原广东省政府主席谭延闓所书,碑首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长3.22米,高0……
34、
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
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海曙区集仕港镇后屠桥村,1994年11月18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44年4月后屠桥战斗中壮烈牺牲的陈行知等37位革命干部、战士而建造。1944年4月,我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四中队转移至后屠桥宿营。由于伪保长告密,受国民党数百名顽伪军两面夹击,……
35、
毛家宕毛坯石雕
毛家宕毛坯石雕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光溪村毛家自然村上化山东侧,约成于北宋末时期,原埋藏于毛家宕及其东和东北带的山宕宕渣内,被发现后集至现址安放。 这批毛胚石雕中,放置于最北侧的武将像雕刻最完整,仅人物下部未完工,全像高2.84米,肩宽0.47米;文臣像仅人物头部雕刻完成,较武将像略矮,高2.47米,肩宽……
36、
宁波关帝庙
关帝庙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有大门、戏台、殿及左右厢房等组成。大门牌楼式,戏台单檐歇山顶,内为螺旋式藻井,正殿面阔五开间深四间,前后廊。1990年重修,辟为文化商场。2004年再次修茸,与佛教居士林相通,成为佛教文化园,月湖景区的又一人文景观。……
37、
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位于海曙区章水镇密岩村茅洋山自然村,创办于1975年。当年为响应号召,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的工具。当时的鄞县县委研究决定:在县工农学校和樟水工农学校(包括原樟村中学、樟水工农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创办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鄞县共大)。根据当时农村三大革命需要和现有条件,设专业为……
38、
天塌宕古遗址
天塌宕古遗址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光溪村毛家自然村,为上化山东侧。上化山是宁波知名的历代采石场地之一,留有数十个古代石宕,天塌宕是其中一个且较为典型。其位于毛家宕西约500米处。据上化山的开采历史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宕内有水车被埋,又有资料记载清末起曾禁宕等分析,这里的开采史至少在明之前,直至断断续……
39、
龙观牌坊群
节孝亭位于海曙区龙观乡大路村村办公楼东侧,建于清道光年间,南北向,为歇山顶石构建筑,简瓦骑缝,屋脊两端饰有吻兽,面宽2.1米,进深1.26米,高4.5米,建筑面积约5.8平方米,檐下中竖雕龙“圣旨”匾额,下枋上从右至左有“道光四年十一月县学□,道光四年十二月各宪具请,道光五年十二月礼部汇题奉旨旌奖”……
40、
洪水湾古塘遗址
洪水湾古塘遗址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村它山堰自然村东北部,距它山堰约500米,据《鄞县通志》记载,旧时曾于此置碶,宋淳祐三年(1243)秋在此筑堤,堤高二丈,阔一丈二尺、长十二丈、耗工372工,化钱87贯290文。宝祐三年(1255),制置使吴潜就其地置三坝,一濒江、一濒河、一介其中,后中、外二坝垫……
走遍海曙区
宁波市旅游景点
海曙区文物古迹
海曙区红色旅游
海曙区名人故居
海曙区十大祠堂
海曙区十大景点
海曙区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海曙区旅游景点
海曙区特产
海曙区美食
海曙区地名网
海曙区名人
海曙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海曙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海曙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海曙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海曙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