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101、
长乐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福建省长乐市航城镇泮野村金山顶上,据《长乐县志》、《六里志》记载始建于宋以降元、明、清、民国各代均有重建。共和国成立以后,1995年又重一次。现任住持释心海法师原为福建省佛学院授课教师,自2007年法师到寺主持后,领导清修及寺院修缮事宜。经法师及广大信士之努力开创,遂使金山寺成为长乐市正信……
102、
平潭五福庙
平潭五福庙又名威灵公庙,原称驻镇都城隍庙。传明洪武年间,驸马陈福死后被封为“威灵公五福都城隍”,祀于京师,移炉福清,飞炉海坛。因本庙位于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平潭原属福清)福塘里,神主名字为陈福,合计五个“福”字,故民间又称“五福庙”。位于平潭县潭城镇五福庙街平坦,占地940平方米,坐南朝北,依次为庙……
103、
梁厝永盛梁氏宗祠
梁厝永盛梁氏宗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始建于宋隆兴元年(1163),系理学家朱熹与挚友梁汝嘉择地所建,朱熹为祠堂题写堂号“贻燕堂”,内设讲学堂;元至志二年(1322)重修;梁氏十四世始祖翰林学士梁恩观回乡祭祖修家谱时筹建;民国十一年(1922),族人又募捐重修;民国期间,宗祠曾作为校舍;解放后尤其……
104、
刘六符故居
刘六符故居,坐落于潭头镇二刘村。坐北朝南,为典型明清古建筑。土木结构,双落透后,隔以前、中、后三个天井,两侧撇榭。四扇三间,四面风火墙,块石基础,硬山顶。纵深38.2米,通宽13.6米。第二进大厅西侧后房,即为刘六符出生及少年生活居所。大厅中脊楹柱高达6米,厅内藻井、悬钟、斗拱、插屏、游廊乃至柱础,……
105、
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
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位于福建省长乐区江田镇南阳村。南阳村是福建著名的革命基点村。南阳村位于长乐、福清、闽侯三县市交界处,从长乐江田至南阳村,高山夹峙,一径深入,途中有三道隘口,地形十分险要。194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由永泰县龙屿乡官烈村兔耳山迁移到长乐南阳村。闽中特委机关及闽中游击队和省委武装……
106、
南后街叶氏民居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翻修后的南后街将充满古色古香韵味,路面的宽度将达到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2~2.5米的路侧带。起于杨桥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长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
107、
万寿头陀寺
万寿头陀寺也称万寿寺或头陀寺,原在福州市坞尾革新街。坐北朝南,正面为福州民间祠堂常用的屏风式牌楼墙;门内为主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九架梁,穿斗与抬梁结合式木构,硬山封火山墙。左右为观音阁、关帝殿,内供佛圣和王法助禅师塑像。寺旁原有大士、武圣两楼,今均废。元大德七年(西元1303年),福州万寿寺僧人法……
108、
高湖南湖郑氏宗祠
高湖南湖郑氏宗祠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高湖市场旁,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吏部验封司郑善夫捐资倡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占地854平方米,南偏东85度,由门楼、前厅、厅堂、厢房、天井等组成。门楼为牌楼形式,檐下如意斗拱出跳,重檐悬山顶,大门处有一对石抱鼓。进门处有龙凤藻井,两边游廊,第一进面阔……
109、
吉庇巷谢家祠
吉庇巷谢家祠位于三坊七巷东南侧,南临安泰河,东靠八一七路,处于吉庇路中段。中轴线坐北朝南,建筑初建于明代,清末时为谢氏人家祠堂。由临街的石门框入门头房,门头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明间北侧设青石门框入一进。一进前天井三面环廊,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构架,硬山顶,轩廊顶部无卷棚饰顶,结构简捷,檩……
110、
文儒坊尤氏民居
文儒坊尤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文儒坊东段南侧,建于清乾隆间,道光及民国初期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座共三进,花厅位于主座东侧,亦为三进,皆有后门可通丰井营,其中之一即为丰井营2号。大门原是木构六扇门,民国初期被尤家改建为八字砖门,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双坡顶,穿斗式木构……
111、
营前模范村纪念馆(瀛洲寺旧址)
本建筑原始名称无考,瀛洲寺应该是俗名。据《长乐六里志》载:以浮峰山为主,环山有村曰营前,又称营田,又呼瀛洲。寺因地名而立匾(营前古名“瀛洲”、“瀛前”),而地名因寺而传布。瀛洲寺始建于乾德二年(西元964年),原名不详。据载,明代戚继光入闽平倭,曾屯兵在营前(所谓营前,指地在戚参将军营之前),于是这……
112、
宫巷刘家大院(刘齐衔故居)
宫巷刘家大院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宫巷,年代为清。一座二进为二层木屋的建筑格局较为罕见。三座花厅采用明三暗五格局,一进内厅堂上的补间铺作为卷书联接夔龙状一斗三升的雕刻颇为特别。二进的竖状藏书楼亦为少见,具有一定的保存和研究价值。建筑群共三座,每座三进。主座朝东开正门,石门框上施单坡顶门罩。门内天井……
113、
高士其故居
高士其故居位于福州市鳌峰坊东口南侧,背靠于山,为明代迟清亭旧址。始建于明代,坐南向北,四面风火墙,前后五进,面积2500多平方米。高士其故居1号花厅原有四进,除第一进为三开间住房外,二、三、四进为假山、鱼池、花园0,迟清亭即建在此。清道光年间后,多被改为住房。民国初期,高士其父亲高赞鼎在花厅二进鱼池……
114、
宦贵巷黄家宅院
宦贵巷黄家宅院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宦贵巷,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为著名中医黄庭翼的住宅。大门坐东向西,门后小庭院。院东有三间小屋。主建筑前后二进,坐南向北,四面围墙,双坡顶。一进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两廊旁有披榭,中为整齐石条天井。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所有驼峰、斗、拱、托等,都经精雕细刻。大……
115、
严复书院
在福州的书院当中,严复书院是比较特别的一家。由于和严复翰墨馆、生平馆融为一体,这间书院也因此带有了专业博物馆的性质。书院门口有一副对联“国士法书存大雅,闽王旧苑动新声”,说的是严复书院的身世与现在——书院所在位置,曾是古时闽王妃子的寝宫;如今它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流的载体,集中展示严复译著的原……
116、
长柄朱子祠
长柄朱子祠位于福州市郊亭江乡长柄村,明万历年间,闽县郭心山、郭克卿父倡建董应举捐助十金始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占地506平方米,依山而建,前后递升,周围封火墙。由门楼、大殿、文昌阁三部分组成。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二层,单檐悬山顶;前廊、后堂穿斗式构架。大殿正……
117、
辛亥革命前敌指挥部旧址(大士殿)
辛亥革命前敌指挥部旧址位于鼓楼区于山上,为建于清代的宗教建筑群,全殿共三进,占地3000余平方米。1911年11月,福州革命党人起义,设“前敌指挥部”于此。后曾辟为福建省阶级斗争展览馆、福州市博物馆。1992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大士殿又名观音阁,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秋改为万……
118、
光禄坊刘氏民居
光禄坊刘氏民居位于鼓楼区光禄坊28、30、32号。建于清代。自东而西并列四座毗邻,其范围东至道南祠,西至早题巷,南临光禄坊街,北至大光里,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为福州市区最大的单姓住宅。东侧两座原是清初著名画家许友故居——米友堂;西侧两座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内阁中书林佶故居,后数……
119、
福清革命烈士陵园
福清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龙山街道瑞云塔附近。自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福清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英勇的革命斗争。许多优秀儿女受尽折磨、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山越岭,渡江-涉水,与福清游击队胜利会师,并于15日攻克五马山、瑞云塔等-阵地,消灭福清……
120、
陈时范故居
陈时范故居陈时范故居,位于古槐镇井门村天马山之麓,星溪之畔,俗称陈厝里。宅第始建于明代中叶,坐东南向西北,当时称布政使陈时范府第。木构,面宽七间,三进,俗称“八扇七”,前埕照墙至大门深4.3米,整座进深75.52米,宽21.10米,建筑总面积达1619.80平方米,是一座深宅大院,且原貌基本完好。第……
走遍福州市
福建省旅游景点
鼓楼区旅游景点
仓山区旅游景点
永泰县旅游景点
福清市旅游景点
闽侯县旅游景点
晋安区旅游景点
连江县旅游景点
长乐区旅游景点
台江区旅游景点
马尾区旅游景点
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景点
罗源县旅游景点
闽清县旅游景点
福州市文物古迹
福州市红色旅游
福州市名人故居
福州市博物馆
福州市十大祠堂
福州市4A级景区
福州市十大景点
福州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福州市旅游景点
福州市特产
福州市美食
福州市地名网
福州市名人
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福州市A级景区名录
福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八批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