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241、
宵洋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位于大洋镇宵洋村宵洋小学左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坐西北朝东南,面积400多平方米。是闽台两岸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余潜士的祖祠,外埕围墙有完整的石墙帽,为我县古建筑所仅见。宗祠建筑布局合理,保留明代主座。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七柱。大厅上悬有民国三十四年孔祥熙授予余潜士后裔余……
242、
仓山帝主庙
帝主庙帝主庙是仓山镇现存的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本是道教活动场所,今天已成了古镇老人们休息娱乐的去处。听老人们讲,帝主庙修建于清代雍正年间。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很远就能望见帝主庙的天门。天门由一道主门和两道侧门组合而成,全由黑色砖块和石头混砌。上面雕刻有精美的动物、人物和花纹等图案。走进帝主庙,那几……
243、
南屿福垆寺
南屿福垆寺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南旗村,年代为清。简介:俗称泰山堂,明永乐年间(1403—1424)重建,清康熙六年(1667)扩建,几经重修。坐西南向东北,依次建有木构牌楼式门楼、戏台、过雨亭、双层钟鼓楼、正殿、后殿及八角亭等,通面阔23米,进深40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后天井地表下建有罕见的地藏……
244、
义窑窑址
义窑窑址位于闽清县东桥镇西南。窑址范围自义窑村至安仁村一带,绵延十几个山头,占地面积53300平方米。是福建省宋、元时期烧制青白瓷的大窑址。1958年发现,1983年、1987年复查,已发现数十处烧制瓷器的窑炉为依山而建的龙窑,长度达70米,宽2.5米,呈35度坡,用窑砖和废匣钵砌成。采集到的标本有……
245、
高湖龙院郑氏民居
高湖龙院郑氏民居始建于明代,坐西朝东,偏北,东西两落并列。西落一进,为民国建筑,东落二进,为明代中早期建筑。西落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前后天井。东落前部设石板埕,一二进主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双坡悬山顶。一进主厅设前通廊,明间厅堂为抬梁做法的井字梁架,前廊为叠斗结构,厅内四椽栿上设驼墩……
246、
石仙造像
石仙造像位于福清市龙田镇福庐山公园内,明代道教石刻造像。高3.15米、宽4.06米、厚2.8米。石仙屈膝盘坐,袒腹含笑。右手做拊耳状,意为“耳听北方之消息”。福庐山自古为福清名山。曾先后辟有72景,加上紧邻的灵岩山36景,合计108景,但大部分毁于“文革”。石仙造像造型匀称,线条流畅,形神兼备,唯妙……
247、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
华南女大校舍位于仓山区上三路8号,共3座,建在山岗顶上,面向东南,平面呈门形。依山势筑3座大平台,中间主楼为马莲彭学院(MalianPayneHall),俗称彭氏楼,现名胜利楼。右侧为谷莲堂宿舍(GransonHall),俗称谷氏楼,现名和平楼。左侧为程吕底亚宿舍(LydiaA.TrimbleHal……
248、
厦王里孙氏民居
厦王里孙氏民居位于连江县凤城镇八一六西路,年代为明。简介:建于明早期,为明湖广道、浙江道监察御史孙钦及其兄孙钧所建。坐北朝南,原为四进合院式民居,现存二、三进院落,占地面积1264平方米,一进门厅和四进花园已毁。二进院落由前廊、两侧披榭及正房大厅构成,大厅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九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
249、
瑞岩弥勒造像
瑞岩弥勒造像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福清市,它始凿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弥勒造像。瑞岩弥勒造像按照花岗岩的自然形态雕凿而成,高9米,宽8.9米。造像为圆脸、扁鼻、高颧骨,两眼平视,开口大笑,双耳垂肩,双腿盘曲,胸腹袒露,右手置于腹部,左手握有佛珠。……
250、
龙江石步王氏宗祠
龙江石步王氏宗祠龙江石步王氏宗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龙江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重建,民国16年(1927)、1991年重修,祠占地面积2075平方米,北偏西30度。祠共三进,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前为戏台,中为祭厅。后为“槐应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有“忠孝连接”四个石刻大字。二进面阔……
251、
亭江炮台
亭江炮台,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亭头南般村,与长乐的象屿炮台相互呼应、扼守闽江,形成闽江口第二道防线。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始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重修,光绪六年(1880年)、十二年(1886年)两次复修。由山巅主炮台、山边突出部前沿炮台、临江岸炮台群及山后弹药库组成。主炮台在高约20米的小山包……
252、
黄巷郭氏民居
黄巷郭氏民居,又称侍郎第。原为明代建筑。清同治年间,福州名士郭阶三购此屋重修。郭阶三有五子,一个儿子中进士,四个儿子中举人,故有“五子登科”之称。面积2100多平方米,为面阔五间三进院落式建筑。主座轴线上前后三进,坐北朝南。第一进临街门头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第二进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山面),……
253、
上攀古建筑群
上攀古建筑群位于平潭县平原镇上攀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上攀村门牌59/60、153、155、156、157、161、162等七幢古民居及旧村委会组成,均为石构,俗称“石头厝”。建筑多为合院式民居,由门墙、天井、两侧护厝、正厝组成。正厝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各有前后房,为搁檩式结构,双坡顶,外……
254、
洪塘翁正春故居
洪塘翁正春故居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状元街9号,后靠洪塘中心小学。为明代建筑,占地面积127平方米,正东。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六柱,前有庭院。四周以砖砌墙垣,今为翁正春后裔居住。建筑已经改建,门前照壁、旗杆座、封火墙已无存。该民居为福州地区典型明代民居建筑,具有重要历史纪念意义。1……
255、
陈时范第宅
陈时范第宅位于古槐镇井门村天马山之麓,星溪之畔,俗称陈厝里。宅第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重修,坐东南向西北,当时称布政使陈时范府第。木构,面宽七间,三进,俗称“八扇七”,前埕照墙至大门深4.3米,整座进深75.52米,宽21.10米,建筑总面积达1619.80平方米,是一座深宅大院,原貌基本完好。198……
256、
濂江林斯琛故居
濂江林斯琛故居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石狮里,同时也是林瀚故居。林瀚(1434-1535)明尚书;林斯琛(1870-1924)近代民主革命家。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南偏西18度,林斯琛原位首进左披榭。大门前后有门罩,左右厢房,共二进院落。主建筑为清代格式,面宽三间,进深七柱,双坡顶,前有游廊,上……
257、
城门山石刻造像
城门山石刻造像位于仓山区城门镇城门村城门山巅飞来石,西南面500米为城门中心小学。该造像系于一块风动石下的础石上凿造佛龛,龛内有地藏王、泗州文佛、侍者等四尊浮雕造像,地藏结跏趺坐于莲座,手秉禅杖,高0.74米,宽0.41米,泗洲文佛高0.71米,宽0.34米,侍者高0.61米,0.19米。两边镌刻“……
258、
望北台真武庙旧址
望北台真武庙旧址位于仓山区上渡街道红星社区黄柏岭鹭岭里29-33号,明嘉靖五年(1527)陈京所建。陈京,台屿人,明嘉靖元年,进士第二名,历官大理寺正卿、金华知府。庙祀道教正神真武帝。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北偏西15度。一进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天井处还存有……
259、
祠堂后山遗址
祠堂后山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平潭县北厝镇北厝村林氏祠堂后山简介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1958年在南坡半山坡上发现贝壳堆积文化层。2016年在山顶旱地断面发现含贝壳文化层堆积,采集大量早于壳丘头遗址的夹砂陶片和少量石器以及十多种海生贝壳等。经碳十四测定,年代……
260、
永泰文庙
永泰文庙位于永泰县樟城镇西门街县府路永泰县政府大院内,始建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后数毁数建。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二年(1822年)知县包干臣、邑绅陈元封倡捐重建,坐东北朝西南。文庙现存大成殿和后殿,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栋梁雕刻精美,殿前安一对石龙……
走遍福州市
福建省旅游景点
鼓楼区旅游景点
仓山区旅游景点
永泰县旅游景点
福清市旅游景点
闽侯县旅游景点
晋安区旅游景点
连江县旅游景点
长乐区旅游景点
台江区旅游景点
马尾区旅游景点
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景点
罗源县旅游景点
闽清县旅游景点
福州市文物古迹
福州市红色旅游
福州市名人故居
福州市博物馆
福州市十大祠堂
福州市4A级景区
福州市十大景点
福州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福州市旅游景点
福州市特产
福州市美食
福州市地名网
福州市名人
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福州市A级景区名录
福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八批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