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221、
李参将军故居
李参将军故居位于长乐区首占镇黄李村中部,李参,永乐七年(1409年)跟随郑和下西洋,从征有功,授忠武校尉,累迁游击定远将军、总管府中军。故居后座建于元末,系黄李村李、黄二姓开山祖李彰所建,前座与中座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李参续建。故居土木结构,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84平方米。中轴线由前至后依次……
222、
于山碑廊
在九仙观内,两侧陈列着十九面古碑,形成碑廊。其中有:宋蔡襄撰写的《刘蒙伯墓碣铭》;南宋《石敢当》碑;元代《三皇朝五龙堂欧冶池官地》碑;明代经书写的《福州府四学新立学田记》碑;清嘉初状元龚用卿题额、林则徐撰写的《刘家镇墓志铭》,严复书写的《修严氏宗祠碑记》;以及研究我国传教历史有关资料的《真神堂碑》,……
223、
螺洲天后宫
螺洲天后宫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江墘埕,始建于明中叶,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同治元年(1862年)两次修缮,占地585平方米。坐北朝南,前临乌龙江,由门楼、天井、大殿、后院等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结构,双坡顶,两侧设封火墙。门楼为牌楼式木构架,门前保存有嘉庆年间陈若霖等人重修……
224、
拔仕官路及摩崖题刻
拔仕官路及摩崖题刻位于闽侯县荆溪镇拔仕村,年代为宋。简介:宋代驿道,为闽中郡西晋京官路。驿道旁尚存题刻三处:一为宋宝庆乙酉年(1225)题刻楷书“拔仕”二字,字径0.5米;一为宋嘉祐三年(1058)题刻“福州怀安县修沙溪路记”,楷书直下计十四行,记叙怀安县令樊纪修整沙溪路的德政,字径0.11米;一为……
225、
连江宝林寺
宝林禅寺位于福建省连江县丹阳镇东平村的宝林山下,建于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是福建古代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为县内最大丛林寺院。后毁于大火,仅存石构遗址,宝林禅寺遗址座北朝南。现任住持释悟演于2003年进驻宝林禅寺后,致力规划、继续修建完善寺院规模,重铸千年古刹的辉煌、作育僧材、弘扬正法、服务大众。……
226、
安民巷程家小院
安民巷程家小院程家小院位于安民巷东侧,靠近沈葆桢故居。始建于清代,主人程玉珠,菲律宾华侨,于50年代初购买这座房屋,精心保护,保留至今。民居占地面积390平方米,坐南朝北,单进厅堂小院,小巧玲珑,四面围墙,双开宁波门,上施门罩,入门中设插屏,单面廊东西走向,廊下天井,条石铺地,左右批榭,大厅面阔三间……
227、
东坪刘在庵墓
东坪刘在庵墓位于丹阳镇东坪村宝林寺东侧。墓葬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东西宽约38.6米,南北长约75米。据考古调查判断,该墓为朱熹学生刘砺(号在庵)的墓,建于南宋理宗后期,最后一次维修是明万历十一年由连江县知事刘烶重修。出土墓碑,竖书“宋儒长乐在庵刘公墓”。该墓为我省罕见的保存各种规制较为完整、规模宏大……
228、
龙峰泰山庙
龙峰泰山庙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龙峰社区简介:明崇祯三年(1630) 始建,历代有修,现存建筑保留清代风格。坐西北朝东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山门、披榭、二殿、戏台、两廊、拜亭、大殿、临水宫等组成。大殿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屋面,殿内供奉温康两都统及十二元将(即十二生肖……
229、
云林院八角井
云林院八角井位于闽侯县荆溪镇上洪坑村,年代为宋。简介:井凿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圆筒形井壁用青砖丁顺叠砌,直径2.5米,深约7米。井台用梯形石板铺设成圆形井台。井口上围以八块带榫卯的大石板拼成的八角形井栏,每边长1.2米,高0.76米,对角距2.7米,外径约3.13米。井……
230、
郑震霆抗日救亡夜校旧址
郑震霆抗日救亡夜校旧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郑氏祠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福州各界成立“福建抗敌后援会”、“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等团体,中-员郑震霆等人发起组织福州青年抗敌宣传工作团,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郑震霆三兄弟和中-员林白、何友恭、林永贞等人在郑氏祠堂开办夜校……
231、
南山极乐寺
南山极乐寺始建于宋代。清咸丰三年(1853)重建,十年重修,民国二十七年(1936)又重修。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大殿悬山顶,面阔五间并左右披榭,进深十一檩。明间抬梁架,四步梁前后对双步梁用四柱。其它为穿斗架用五柱。中三间前部为廊,后部为佛龛。大殿前有天井、两厢,回廊。前墙嵌有宋绍熙……
232、
义序黄氏宗祠
义序黄氏宗祠义序黄氏宗祠位于仓山区盖山镇中亭村68号,占地约600平方米,坐北朝南,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前有镂空九龙照壁,门面牌楼式,门内有插屏门,其后有大戏台,上有八角藻井。大厅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前有天井,内保存有明成化23年的圣旨碑,为明宪宗诰封黄……
233、
西关天后宫
西关天后宫位于长乐区吴航街道西关村西关桥东北处,原郑和所建天妃宫位于南山之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移建于此处,清嘉庆二十年(1815)重修。天后宫为土木结构,坐东向西,占地面积936平方米。由前至后依次为:正门、戏台(已改)、天井、拜亭(两侧钟鼓楼)、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悬山顶,两侧封……
234、
连江厦园里孙察院故居
连江厦园里孙察院故居位于连江县凤城镇西北街八一六西路北侧,为一座明代中早期民居,根据孙氏族谱记载,该宅邸应建于明洪熙至宣德年间,为福州地区最早民居建筑之一。厦园里原有四进,今仅存二、三进,第一进门厅在50年代修路时拆除,第四进花园在抗战时期被日飞机炸毁。二进院落由前廊、左右撇舍及主座构成,主座面阔五……
235、
陈若霖故居
陈若霖故居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共四幢,现为江乾埕门牌2号、3号、4号、5号。2号原名“赐书轩”,为陈若霖放藏御书之所。土木结构,二层楼房,二楼已毁,一楼尚存。3号宅与2号宅相连,俗称三排间老屋(面阔三间),两边设风火墙。两宅合计面1027平方米。4号宅土木结构,二……
236、
原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旧址(蒲边丁家祠堂)
原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旧址(蒲边丁家祠堂)位于蓼沿乡蒲边村五七路1号。共一进,占地457.68平方米,建于清代中期,为闽东地区宗祠类建筑。1962年6月16日,福建省建筑工程学校倪希楷、林兆枢等16位知识青年组织成立青年志愿队奔赴蒲边村插队落户,历时13年。该祠为青年志愿队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
237、
宫巷刘氏民居
宫巷刘氏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清末为刘冠雄居住。坐南朝北,由主座及其东侧的跨院组成,建筑面积1308平方米。门房在民国期间被改造为砖构的二层。主座前后三进。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带前廊,次间廊柱之间有木制栏杆。第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六间。第三进建筑为朝北的倒座三间排……
238、
林浦炮台
林浦炮台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绍岐村,故民间又称邵岐炮台。据记载林浦炮台建于道光年间。光绪十年(西元1884年)中法开战,为抵御可能的攻击,重修炮台。马江战后,伏波、艺新舰逃离战场,停靠林浦(邵岐)码头。后福建地方军事当局恐法军溯流而上攻击省城,将伏波、艺新并部分商船沉于林浦-魁岐江底,构成阻塞线。民国……
239、
福州地藏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琯尾街金鸡山下,晋安河畔。地藏寺建于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当时叫作法林寺,是福建省最早的尼寺。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重修。五代时期称金鸡山报恩寺,寺内建有地藏殿。宋、元、明各代皆有修葺。后因遭火灾,寺毁。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在报恩寺地藏殿遗址建新寺,取名地……
240、
黄培松故居
黄培松故居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西路,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末民国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25平方米,共三进,每进院落均前后天井、披榭、主厅,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临街为单披门罩,软卷棚饰顶,墀头及余塞墙灰塑、砖雕、彩绘工艺精湛。主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一进主厅设前轩廊至次间缝架,三进主厅明间缝架……
走遍福州市
福建省旅游景点
鼓楼区旅游景点
仓山区旅游景点
永泰县旅游景点
福清市旅游景点
闽侯县旅游景点
晋安区旅游景点
连江县旅游景点
长乐区旅游景点
台江区旅游景点
马尾区旅游景点
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景点
罗源县旅游景点
闽清县旅游景点
福州市文物古迹
福州市红色旅游
福州市名人故居
福州市博物馆
福州市十大祠堂
福州市4A级景区
福州市十大景点
福州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福州市旅游景点
福州市特产
福州市美食
福州市地名网
福州市名人
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福州市A级景区名录
福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八批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