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涵江区旅游
涵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1、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大洋村洋边自然村。闽中支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的一部分,是中共闽中地委直接领导下的一支正规武装队伍。闽中支队司令部于1949年2月在莆田大洋渡口小学成立,司令员兼政委黄国璋,副司令员陈亨源,副政委林汝楠。从此,大洋成为闽中……
2、
红军第207团旧址
红军第207团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桥头自然村。红军第207团旧址由澳柄宫(驻地)、澳柄桥(哨卡)、陈列馆(新建)组成,占地4000平方米。澳柄宫位于澳东村澳柄桥北端,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是奉祀建澳柄桥“祖师”的宫庙,清代重建,20世纪80年代重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土……
3、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塘后小组。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提出“造成泉属、莆田的赤色区域”的斗争任务,对莆田地区的革命斗争寄予厚望。6月,福建省委派军事干部黄琬到莆田开展工作,创建红军队伍。同年10月,中共福建省委派邓子恢到莆田,在澳柄建立中共莆属特委,领导开展土地革命,……
4、
莆田时事研究会旧址
莆田时事研究会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涵东街道霞徐社区新宫里14号。抗战爆发后,闽中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协议,抗日舆论逐渐开放。1937年12月,中共闽中工委动员爱国知识分子出面在莆田涵江霞徐新宫成立时事研究会。该会以“集体研究时事问题及探讨救亡理论与实践为宗旨”,由学员自筹经费出版《时论》旬刊。同年1……
5、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过山自然村。省三小学(现沁后小学)创办于1910年。1929年,莆田地下党在该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同年秋,蔡拱北接任校长后,在该校建立了秘密交通站,负责接待护送往来的革命同志、传送情报等任务,是山区与平原之间的重要联络点。1930年底,外坑苏区反“围剿”……
6、
闽中抗日义勇军集训旧址
闽中抗日义勇军集训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尚书桥村坑头里小组。1934年至1949年间,闽中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领导人王于洁、刘突军、雷光熙、邱子国、方子明、黄国璋、苏华、林汝楠等都曾在庄边赤石宫组织群众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并以垵口村、安马洋村、半岭村作为革命活动据点。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国共两党经过……
7、
过山蔡氏大宗祠(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
过山蔡氏大宗祠(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过山自然村159号,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过山蔡氏大宗祠主体建筑始建于民国时期,近代重修,坐东北朝西南。原为蔡氏宗祠,后改为原莆田县沁后小学,今仍作为沁后蔡氏大宗祠使……
8、
巩溪宫
巩溪宫巩溪宫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广宫村洛阳山麓,创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由进士黄彻发起兴建,历代均有重修。正殿保留宋代典型梭形瓜楞柱、盆唇覆盆莲花柱础、抱鼓石等主要构件,梁架结构与福州华林寺基本相同。这些石构件,雕工古朴,线条流畅,尤其梭形瓜楞柱直径较大,莲花柱础具有早期工艺特点,四角线刻出柿……
9、
莆田囊山寺
座落于江口镇石庭以西囊山。唐代中和元年(881年)创建,名延福院。唐光启二年(886年),闽王王审知把其改名为“慈寿寺”,俗称囊山寺。寺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禅堂、藏经阁和钟鼓楼等。明宣德八年(1433年)增建斋房300间。嘉靖年间,寺被倭寇焚毁。现有建筑物为清康熙、雍正、光绪与民国年间陆续所……
10、
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旧址
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柄村湖井自然村。1926年6月,陈天章、吴梦泽受党组织派遣,利用周末时间回到农村开展活动,发展组织,在澳柄村发展了陈蒲川、陈游、陈燕、王祥、陈顺德等参加中共组织,同年10月,在澳柄村兴隆法坛成立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是莆田早期四个农村党支部之一,由陈蒲川任书记……
11、
开福寺联络站旧址
开福寺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岐山村顶隔自然村。开福寺处于莆田、仙游、永泰交界处,来往方便,有利于闽中游击队开展活动,1931年至解放前夕,成为闽中红军游击队秘密--场所和重要联络站。1931年,陈建新等同志向当时寺内住持琼章师父宣传党的政策,使其支持地下党组织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工作,发动农……
12、
集奎功德祠
集奎功德祠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集奎村集奎古街内,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光绪七年(1881)重修,近年再修,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保护较为完整,为一进廊院建筑,由前殿、拜亭、主殿组成。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9.27米,通进深20.1米,建筑面积18……
13、
走墘胡氏宗祠
走墘胡氏宗祠位于涵江区庄边镇走墘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走墘胡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年间,屡有维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廊、门厅、天井、正厅组成。该建筑坐东朝西偏南,通面阔五间18米,通进深21米,占地面积378平方米,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
14、
莆田东岳观
东岳观位于江口镇新街中心,整体建筑雄伟壮丽,布局齐整,前殿、中殿、后殿之间廊庑连接,石柱间立,浑然一体,显得古朴而典雅。前殿为主体建筑,单檐歇山造,面阔五间,殿顶龙脊凤檐,饰以彩色琉璃,金碧辉煌。中殿、后殿、十王殿、拜亭、报功祠、两庑等建筑物均保持清代特色。观内尚存明代思宗时礼部尚书曾楚卿亲笔书“东……
15、
鲤江庙
鲤江庙涵江鲤江庙,亦称城隍庙,创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秋。座落在涵江鉴前路(古地名称凤岭),坐南朝北。鲤江庙南高北低,整体建筑依地形而建:殿堂节节升高,瞻之弥高,更显气势雄伟。1985年由侨胞捐资重修后,妈祖及其部属千里眼、顺风耳也成为涵江鲤江庙的重要神像。现为市、区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鲤江庙……
16、
大贤汤氏祠堂
大贤汤氏祠堂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大贤村旧厝村小组新三公路旁,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廿二年(1817),现存为原建筑,近年局部修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廊、下堂、天井、正堂组成。坐北朝南偏西,通面阔三间10.26米,通进深17.38米,建筑面积178.32平方米,下堂……
17、
郑樵墓
郑樵墓位于白沙镇白沙村尖峰尾山近山腰处。墓原在白沙镇越王山下,宋乾道九年(1173)丞相陈俊卿迁郑樵墓于此,历有重修,清嘉庆丁丑年(1817)重修,1984年又修,并向东、西、南扩大保护性墓域。坐南朝北,呈环状,东西宽23.4米,南北深21.6米,占地约505平方米。前有三级墓坪,墓平面呈“风”字形……
18、
黄璞故居
黄璞故居宋代,黄璞后裔把古官道边的建于唐代的黄璞故居重修。黄璞故居面阔五间,三进,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大门外一对明代抱石,刻有“猊貅”图案,刻工精巧。两边门门楣上各嵌一块石额,分别用楷书刻上“雾居”、“归隐”,字迹清秀,石色发黄,应是当年建房时的原物。黄璞号雾居,故居内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梁架……
19、
闽中支队粮仓旧址
闽中支队粮仓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瑶山村三连自然村。1949年3月底,大洋度口街岗楼被拔除后,中共大洋区委书记蔡光宇在大洋小学主持召开区委会议,蔡光瑜、赖杜等参加。会议决定乘敌逃跑之机,打开国民党设在大洋的粮库。于是,大家分头下村发动群众,组织队伍,由蔡光宇带领,黄兴中率队配合,冲入粮库,仓管员……
20、
国欢寺
国欢寺唐名僧妙应禅师和他的俗家胞弟本寂禅师二兄弟都出家后,于其双亲墓西侧的旧居建庵奉佛,初名延福院,为囊山慈寿寺的属院。后梁开平元年(907),奏请赐额,适闽王王审知以孙王昶出生,因名国欢寺。明末清初,国欢寺住持超元(字道者,为雪峰亘信禅师弟子),于永历四年(1650)东渡日本-,住持长崎崇福寺,传……
走遍涵江区
莆田市旅游景点
涵江区文物古迹
涵江区红色旅游
涵江区名人故居
涵江区十大景点
全部涵江区旅游景点
涵江区特产
涵江区美食
涵江区地名网
涵江区名人
涵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涵江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涵江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涵江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涵江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一二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十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