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闽侯县旅游
闽侯县文物古迹介绍
1、
昙石山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的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
2、
洪恩灵济宫
据史书记载,永乐重建的洪恩灵济宫自金鳌山下沿山势建到山顶,计有三重门、六座宫殿,以及法堂、道房、钟鼓楼、御碑亭、牌坊、客舍等大小建筑两百余间,四周建有宫墙环绕,整座建筑金碧辉煌,仿佛帝王宫殿,故其大门楹联写道:“欲观北京皇帝殿,先看青铺灵济宫”。北平的灵济行宫则与此相仿,占地九百七十四亩,有八座大殿……
3、
闽侯崇圣寺
福建闽侯崇圣寺位于福建省闽侯县境内的雪峰山麓,距福州市约70多公里,是禅宗云门、法眼二派的发源地,为江南五山十刹之一,素有“江南第一丛林”之称。1983年,雪峰崇圣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已修葺一新,成为闽侯县的著名名胜古刹。历史沿革崇圣寺座范在雪峰凤凰山南麓,创建于唐朝咸通十一年(87……
4、
林春泽宅
林春泽宅位于南屿村水西林街,座西向东,背靠太平山,主座为三进五开间大宅。首进为宫殿式门楼,位于中轴线上,单开间带八字墙,单檐歇山顶,左右各两间倒座。门内为天井,左右带撇舍。第二进为正厅,建筑面阔五间,中央三开间为厅堂,进深六柱十三架,抬梁式木构架,大量使用斗拱、驼峰,雕刻简洁精美,屋顶为硬山封火山墙……
5、
上街新洲金氏宗祠
上街新洲金氏宗祠闽侯县上街镇新洲村的金氏家族,是彭城金氏的一个支系,于唐朝末年入闽。入闽始祖传至十一世,因人丁稀薄,迁居各地。金履丰,字希成,号亮功。宋端平二年(1235年)生于浙江兰溪县金府。金履丰智勇双全,征伐有功,官至驾前大将军、御史大夫。旋值元兵入侵,金履丰抗御屡胜,得军功赐券,并允世袭。后……
6、
福州超山寺
位于闽侯县上街乡榕桥村,超山的东面,建于元朝泰定初年(1324年),迄今已有660多年历史。现存的殿宇,系清嘉庆八年(1803年)所重建。四面风火墙,前后计两进。均系七柱出抽廊,五间排形式。堂前有宽广的庭院,三面环抱回廊,颇具气魄。周围种有荔枝、龙眼、橄榄计40多株。寺前有两0卷的池塘,形如太极,俗……
7、
大湖战役遗迹
大湖战役遗迹的所在地为福建省闽侯县,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批号为35010059,具体地址位于闽侯县大湖乡大湖村。1941年5月21日,盘踞福州的日军派出一个加强联队,分兵两路进犯闽侯县大湖乡,计划在大湖会合后进入古田,继而攻取闽北重镇南平,并与浙江、江西的日军取得联络。国民党第二十五集……
8、
灵济宫碑
灵济宫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西闽侯县驻地甘蔗镇东南38公里青口镇青圃村灵济宫南侧。灵济宫庙堂大门外左侧为木构建筑式样“御碑亭”,高7.2米,由20多根大木柱立地支架,亭上盖青色小瓦,四角蚩吻兽头。据专家考证,该碑亭具有辽金时代北方木亭的风格,在南方能见到,实属罕见。木亭结构牢固,虽经500多年的风雨,但……
9、
永丰闽越王庙
永丰闽越王庙原位于闽侯荆溪镇永丰村,始建于南宋,现存清代建筑,占地约25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戏台、看楼、钟鼓楼、拜亭、正殿等。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戏台和拜亭上装饰有精美的木构藻井,钟鼓楼飞檐翘角,工艺精湛。正面为牌楼式庙墙,正中大门上方镶嵌石匾二方,上匾刻“敕封汉闽越王”,下匾刻“临水境”。庙……
10、
六锦三溪桥
六锦三溪桥三溪桥又名蔡峰桥,位于坂头村蔡峰自然村与六锦村交界的雪溪、鸟溪、凌云洋三溪汇流处,因而名之。是古代闽县、侯官、古田、连江、罗源五县交通要道,也是六锦村通往外地的惟一路桥,是闽侯县现存七座古廊桥之一。三溪桥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单跨石墩木拱廊桥,南北走向,全长32米12间,宽5……
11、
林祥谦烈士陵园
林祥谦烈士陵园位于闽侯县祥谦镇枕峰村福夏公路东侧的枕峰山西麓。林祥谦于1982年出生在闽侯县尚干镇的一个贫农家庭,他1906年进入马尾造船厂当学徒,1912年进入汉口江岸机务工厂当钳工,1913年转到工务修配厂当铁路工人。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并创……
12、
水西林建筑群
水西林建筑群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南旗村水西林街,年代为明、清。简介:由明代进士林春泽宅,其长子明进士林应亮宅,次子林应宪宅,长孙林如楚宅及其后裔宅、旗峰林公祠等6处建筑组成,坐西向东,临街排开,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林春泽宅前后二进,面阔五间,计有歇山顶八字墙门楼和左右倒座、正座、后座、后花园等;……
13、
云林院八角井
云林院八角井位于闽侯县荆溪镇上洪坑村,年代为宋。简介:井凿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圆筒形井壁用青砖丁顺叠砌,直径2.5米,深约7米。井台用梯形石板铺设成圆形井台。井口上围以八块带榫卯的大石板拼成的八角形井栏,每边长1.2米,高0.76米,对角距2.7米,外径约3.13米。井……
14、
南山极乐寺
南山极乐寺始建于宋代。清咸丰三年(1853)重建,十年重修,民国二十七年(1936)又重修。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大殿悬山顶,面阔五间并左右披榭,进深十一檩。明间抬梁架,四步梁前后对双步梁用四柱。其它为穿斗架用五柱。中三间前部为廊,后部为佛龛。大殿前有天井、两厢,回廊。前墙嵌有宋绍熙……
15、
南屿福垆寺
南屿福垆寺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南旗村,年代为清。简介:俗称泰山堂,明永乐年间(1403—1424)重建,清康熙六年(1667)扩建,几经重修。坐西南向东北,依次建有木构牌楼式门楼、戏台、过雨亭、双层钟鼓楼、正殿、后殿及八角亭等,通面阔23米,进深40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后天井地表下建有罕见的地藏……
16、
旗山石松寺
旗山石松寺位于闽侯县南屿镇中溪村,年代为宋、明。简介:石松寺大殿始建于宋代,明代重建。坐北向南,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面阔五间并两廊,进深四间并前后廊,歇山顶。明间抬梁式梁架,五架梁前后双步并前后轩廊用六柱,其余为穿斗架梁架。寺内尚存有宋代的法真松碑、石构舍利塔、船形石槽、莲瓣式石盆、抱鼓石、坐禅室……
17、
南屿碗窑山遗址
南屿碗窑山遗址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双龙村东北。因遗址所在小山称“碗窑山”,故称“碗窑山”龙窑遗址。1952年发现,2010年考古发掘,清理出4座宋代平焰式龙窑窑炉,出土黑秞、青釉、青白釉瓷等生活器皿,以及烧制用的匣钵、垫饼等工具。其中一座是目前国内已知宋代龙窑中窑床坡度最大的窑炉。2010年7月,福建省……
18、
新洲金将军庙
新洲金将军庙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新洲村。坐东朝西,面朝旗山,背近闽江,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纵深三进两天井,由西至东,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门楼、戏台、前拜亭、钟鼓楼、正殿、后拜亭、后殿等。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11日凌晨失火焚毁。2015年底开始重建,2017年完成重建……
19、
旗峰林公祠
“旗峰林公祠”位于林春泽故居南侧,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祀明程番知府林春泽、子林应亮、孙如楚。为三进院落,各进均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扛梁式木构架,歇山顶,建筑面积389平方米。正门上方石刻横匾“旗峰林公祠”,横匾上方是石刻直匾“奉旨祀典”。进大门为一进门头房,上悬挂有皇帝册封的“乡贤……
20、
池坑溪岭亭
池坑溪岭亭溪岭亭位于廷坪乡池坑村上湾与横洋自然村的交界路口。亭子坐东朝西,面阔四柱三间,宽5.15米;进深六柱,长7.2米;歇山顶,高4.78米。亭后辟有0-式神龛,龛桌上摆着两个清代青石香炉,分别刻有明确的纪年“清光绪辛丑年”和“清同治十一年”,其中一个还阴刻着楷书“溪岭亭”。神龛中间供着道教的玄……
走遍闽侯县
福州市旅游景点
闽侯县文物古迹
闽侯县红色旅游
闽侯县名人故居
闽侯县4A级景区
闽侯县十大景点
全部闽侯县旅游景点
闽侯县特产
闽侯县美食
闽侯县地名网
闽侯县名人
闽侯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闽侯县A级景区名录
闽侯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闽侯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闽侯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八批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