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文物古迹介绍
21、
文儒坊陈氏民居
文儒坊陈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文儒坊45、47号。建于清初,以用料考究、精雕细刻闻名。同治年间为陈宝琛之父陈承裘所购,经修葺扩充,更加富丽堂皇。宅坐南朝北,临街屋宇门,面阔三间,明间开六扇大门,门扇下半部用竹条铜钉钉成“卍字”等图案。门额上高悬“六子科甲”横匾。门墙两侧马头墙。一进院墙设石框门,天井三面环……
22、
郎官巷建宁会馆
郎官巷建宁会馆位于鼓楼区南街街道七巷社区郎官巷17号郎官巷东段。始建于元代,现有建筑物系清代由建宁人出资重修。福州建宁会馆位于郎官巷,东近严复故居,西邻南后街,始建于清代,地理位置优越。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会稽南部都尉辖地置建安郡,西部地区置绥城县(含今泰宁、建宁2县及宁化、清流、明溪等部……
23、
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勤廉馆
“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勤廉馆”为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省级廉政主题博物馆,是国家级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安民巷48、49号古民居院落。49号院落为主展区,分前言、公廉爱民、治政廉明、俭以养廉展区及结束语。48号为副展区展示勤廉名人字画区和工作区等。“……
24、
沈葆桢故居
沈葆桢故居位于宫巷西段北侧的宫巷11号(现26号)。始建于明天启年间,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由时任江西巡抚的沈葆桢购置并加以修葺,现为沈家后裔住宅。为明代民居,坐北向南,周围封火墙,总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门头房、厅堂、正座、藏书楼。门前两侧有高耸马头墙,门头房面阔五间,进深……
25、
朱紫坊芙蓉园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法海路花园弄19号的芙蓉园,是叶向高的别宅(待详考)。叶向高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第一次辞归,至泰昌元年(1621)应召;又于天启四年(1624)请辞获准返乡,至天启七年(1627)病逝,前后有近10年时间住在这里。芙蓉园是福州历代名人雅士汇聚之地,传承了中华文明,见证了沧……
26、
福州开元寺
福州开元寺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是福建省现存较古老的寺院。始创初建时,此寺原称“灵山寺”,后改为“大云寺”,唐初又名“隆兴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今名。寺额“开元寺”三字,据说出自唐朝名书法家欧阳询之手,笔力险劲,结体紧密,今尚存。开元寺曾是福州历史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寺院,曾数度……
27、
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
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谢家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吉庇路北侧60号(原22号)。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当天下午,北大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反对北京军政府与德国签订“二十一条”割让山东给日本的--条约,北洋军阀政府派出大批--逮捕学生,……
28、
藏经殿
导 游: 藏经殿在钟楼东南侧,建于清顺治十六年,内存自宋朝以来历代皇帝御赐的各种经书,加上本寺刻印的经书共20346册,放在十二个大橱内;其中有清康熙到乾隆年间御赐的经书《明朝南藏》、《明朝北藏》、《清朝梵本》、《书本藏》、《日本叙藏》 以及御笔《药师经》等几千部。 介 绍: 这里还存有用血书写的经……
29、
南后街叶氏民居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翻修后的南后街将充满古色古香韵味,路面的宽度将达到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2~2.5米的路侧带。起于杨桥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长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
30、
吉庇巷谢家祠
吉庇巷谢家祠位于三坊七巷东南侧,南临安泰河,东靠八一七路,处于吉庇路中段。中轴线坐北朝南,建筑初建于明代,清末时为谢氏人家祠堂。由临街的石门框入门头房,门头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明间北侧设青石门框入一进。一进前天井三面环廊,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构架,硬山顶,轩廊顶部无卷棚饰顶,结构简捷,檩……
31、
文儒坊尤氏民居
文儒坊尤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文儒坊东段南侧,建于清乾隆间,道光及民国初期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座共三进,花厅位于主座东侧,亦为三进,皆有后门可通丰井营,其中之一即为丰井营2号。大门原是木构六扇门,民国初期被尤家改建为八字砖门,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双坡顶,穿斗式木构……
32、
高士其故居
高士其故居位于福州市鳌峰坊东口南侧,背靠于山,为明代迟清亭旧址。始建于明代,坐南向北,四面风火墙,前后五进,面积2500多平方米。高士其故居1号花厅原有四进,除第一进为三开间住房外,二、三、四进为假山、鱼池、花园0,迟清亭即建在此。清道光年间后,多被改为住房。民国初期,高士其父亲高赞鼎在花厅二进鱼池……
33、
严复书院
在福州的书院当中,严复书院是比较特别的一家。由于和严复翰墨馆、生平馆融为一体,这间书院也因此带有了专业博物馆的性质。书院门口有一副对联“国士法书存大雅,闽王旧苑动新声”,说的是严复书院的身世与现在——书院所在位置,曾是古时闽王妃子的寝宫;如今它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流的载体,集中展示严复译著的原……
34、
宫巷刘家大院(刘齐衔故居)
宫巷刘家大院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宫巷,年代为清。一座二进为二层木屋的建筑格局较为罕见。三座花厅采用明三暗五格局,一进内厅堂上的补间铺作为卷书联接夔龙状一斗三升的雕刻颇为特别。二进的竖状藏书楼亦为少见,具有一定的保存和研究价值。建筑群共三座,每座三进。主座朝东开正门,石门框上施单坡顶门罩。门内天井……
35、
宦贵巷黄家宅院
宦贵巷黄家宅院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宦贵巷,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为著名中医黄庭翼的住宅。大门坐东向西,门后小庭院。院东有三间小屋。主建筑前后二进,坐南向北,四面围墙,双坡顶。一进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两廊旁有披榭,中为整齐石条天井。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所有驼峰、斗、拱、托等,都经精雕细刻。大……
36、
光禄坊刘氏民居
光禄坊刘氏民居位于鼓楼区光禄坊28、30、32号。建于清代。自东而西并列四座毗邻,其范围东至道南祠,西至早题巷,南临光禄坊街,北至大光里,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为福州市区最大的单姓住宅。东侧两座原是清初著名画家许友故居——米友堂;西侧两座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内阁中书林佶故居,后数……
37、
辛亥革命前敌指挥部旧址(大士殿)
辛亥革命前敌指挥部旧址位于鼓楼区于山上,为建于清代的宗教建筑群,全殿共三进,占地3000余平方米。1911年11月,福州革命党人起义,设“前敌指挥部”于此。后曾辟为福建省阶级斗争展览馆、福州市博物馆。1992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大士殿又名观音阁,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秋改为万……
38、
光禄吟台摩崖题刻
光禄吟台光禄吟台又称“玉尺山”,福州名胜,位于鼓楼区光禄坊8号光禄坊东北口,宋代法祥院遗址。宋熙宁三年,光禄卿、福州太守程师孟常游此,篆“光禄吟台”。清时,林则徐在此放鹤,“同光派”福建代表人物陈衍、郑孝胥、林纾等也常在此聚会作诗。光禄坊内的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它集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保……
39、
朱紫坊张钰哲故居
张钰哲故居位于福州市法海路芙蓉弄。约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四面围墙,坐东朝西偏南,房屋为单层木构建筑,单进五间排,四房一厅。1902年2月张钰哲就出生在后厢房的小披榭中,在此生活了17年。1991年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后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钰哲故居位于法海路芙蓉弄7号,房屋……
40、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老城区西南部。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为杨桥巷、郎官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建于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筑罗城时,现存明清建筑约三百座。户院深三至五进,多至十一进,为封火墙建筑,俗称马鞍墙。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
走遍鼓楼区
福州市旅游景点
鼓楼区文物古迹
鼓楼区红色旅游
鼓楼区名人故居
鼓楼区十大景点
鼓楼区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鼓楼区旅游景点
鼓楼区特产
鼓楼区美食
鼓楼区地名网
鼓楼区名人
鼓楼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鼓楼区A级景区名录
鼓楼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鼓楼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鼓楼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鼓楼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八批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