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旅游
西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121、
怀珍坊遗址
怀珍坊遗址位于蓝田县鲸鱼河北岸的怀珍坊村,属商代二里岗上层时期遗址。1973年发现鼎、戈、钺、刀、斧、锯等商代铜器;1978年、1982年西安半坡博物馆和蓝田县文化馆发掘282平方米,其文化层厚0.4~1.4米。发掘大量铜渣,多夹杂着燃烧过的木炭碎块及草泥红烧土块,说明这里曾是一处冶铜作坊。发掘包含……
122、
户县文庙
户县文庙位于户县东街近钟楼处路北。现为户县图书馆、文管会等机关驻地。创建于明洪武(1368~1398年)初年,以后屡有修茸或扩建。户县文庙现坐北面南,进深168.5米、前宽36米、后宽38.5米。旧有建筑照壁、牌楼、棂星门、泮池、名宦祠、乡贤祠、两庑、训导宅等均已拆除改建,现大门内图书馆系用西街武庙……
123、
户县钟楼
户县钟楼位于县城四街中心。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仿西安钟楼格式。原名文昌阁。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乾隆十年(1745)重修后称大观楼。又以位居四街中心,群众习惯称中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修东北角台座;1957年大修,亮椽揭瓦并油漆;1980年加固重修楼座;1981年彩绘……
124、
长安大兴国禅寺
大兴国禅寺(原大兴国寺),位于长安西部兴隆乡,东甘河村东一华里处。据《咸宁志卷七词》记载,大兴国寺始建前曾是唐太宗的练马场,唐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建成兴国寺。寺南是堰渡村,北至侧坡村,全长五华里,有殿36座,僧人百余位,属皇家寺院。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与魏征等于兴国寺「显德殿」议治国方略,提倡「……
125、
王季陵
王季陵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玉蝉乡陂头村西南,东距渼陂湖约500米,传说为周文王之父季历之墓。季历系后稷13世孙,太王古公亶父第三子,时周族渐兴,向东发展,季历之兄太伯、虞仲逃躲至荆蛮,文身断发,让出首领地位。季历继位后,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归顺,周族强盛,号称“西伯”。后季历为殷王文丁所杀。武王灭……
126、
西安福宝阁茶楼
宝阁茶楼座落于西安市中心德福巷首66号,距钟楼、鼓楼、城墙200多米,交通便利,环境幽雅,闹中取静,是都市人休闲的好去处。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一楼“聚福厅”由演艺亭、长廊、软包间组成,帷幔低垂,竹亭错列,喷泉环绕,古筝悦耳。二、三楼是徽派风格的小院和各具特色的小包间,“淑雅轩”、“玉人坊”、“秀水……
127、
井勿幕墓
井勿幕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上塔坡村西北150米,北10米到村中骨灰堂、西边20米到厂房,南30米到西部大道,东为耕地。据1988年普查资料:其墓墓面向东南,封土圆丘形,底径约6米,高2.5米。原墓碑、石供桌均毁于60年代。1981年10月重立硬山顶砖碑楼1座,内嵌青石碑,高2米,宽0.……
128、
圜丘遗址
西安圜丘遗址位于陕西师范大学南区校园内,原为师大体育学院所在。圜丘遗址,又名天坛或圆丘,元代以后始称天坛。西安圜丘初建于隋,唐代沿用了300年,比北京天坛早一千多年,是唐代祀天礼仪制度的重要实物证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1957年圜丘遗址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3月中国社……
129、
鸿门宴遗址
鸿门宴遗址位于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距秦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是骊山风景中最北的旅游点。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潼关通长安之要道,遗址前横着一公里长的峭塬,中间象刀劈似的断为两半,南北洞开,犹如城门,鸿门因此而得名。1985年当地政府在鸿门宴原址上建成了“鸿门宴文物管理所”,修复了“古宴台”,仿……
130、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南侧,里面保存了大唐时期的丹凤门门阙墩台遗址。另外还有当时的建筑材料如长方砖、方砖、板瓦、筒瓦、瓦当、鸱尾、铁钉、石夯锤等,及碗、罐、器盖、盅、枕、瓮、钳锅等日用器物。丹凤门是唐长安城的主要建筑,是大明宫的正南门,皇帝出入宫城的主门。此门共开设五个门道,上建有门……
131、
蓝田大福和尚碑
蓝田大福和尚碑唐代“大福和尚碑”,在蓝田县厚镇东嘴村原空寂寺内。寺毀碑存。碑全高约5米,碑首高1.25米,碑座高1.20米,碑峰高2.55米,宽1.20米,厚30厘米。碑座龟形,碑首呈半圆形,碑额正中篆写“大唐故大福和尚砷”。阴面有线刻佛像。碑文2l行,每行60宁,全文共1228字。记载着大福和尚的……
132、
西安卧龙寺
卧龙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于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间(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间(874年),先後在寺内建……
133、
西安化觉寺
西安化觉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扩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巨大古建筑群规模。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汉文化的有机统一,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清真寺之一。全寺布局呈东西向长方形,南北宽约50m,东西长约250m,建筑面积约6000……
134、
洪庆古墓
洪庆古墓 位于洪庆街道庆华北区院内。据1988年文物普查资料,墓群面积数十万平方米。1953~1956年发掘秦、汉、唐、宋、元墓近200座。其中汉墓119座,多为小型竖穴土坑墓,有少量砖室墓;唐墓多为小型土洞墓。出土铜盆、镜、灯、印章、五铢钱;铁剑、刀、釜;陶罐、灶、仓及墓志和少量瓷器等,共千余件……
135、
北留遗址
周至县北留遗址位于西安市周至县广济镇北留村。遗址平面略为北宽南窄的梯形,南北约260米,东西约280~37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厚1.2~2米,在遗址西部断面暴露有厚约1.5米的地层堆积,第2层为商文化层,厚0.5~0.75米,夹杂有少量陶片,该层下开口有灰坑等遗迹。采集遗物主要为陶……
136、
敬德塔
敬德塔坐落于鄠邑区东南紫阁峪沟口内直距3·2公里处的一个山头上。敬德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宋代重修,虽历经千年的风雨和几次地震,仍然巍峨屹立。据省志载“宝林寺,在紫阁山,唐太宗敕建,尉迟恭监修。内有宝塔,高五丈余。”敬德塔为一座不知其主的实心葬骨塔,青砖结构,高约17米,七级四面仿楼阁形式,当地群众因……
137、
西寺沟
西寺沟(又名“西寺峡”)位于秦岭北麓太平峪深处,沟道全长25公里,距太平峪入山口12公里,距西安50公里,地处秦岭北坡。沟谷西向,秋风送爽,高天云闲,山雀鸣叫,野花烂漫,青藤蔓草缠树,山高坡陡峰险,溪河清粼响石,壁崖夹道荫繁,农舍淡然,山野风凉,远足畅怀,山路蜿蜒。到西寺峡口处转弯直向北面,山石突兀……
138、
蓝田胡达明烈士墓
蓝田胡达明烈士墓胡达明(1913年—1946年),蓝田县孟村乡人,1929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任该校共青团支部书记。1931年夏,加入中国0。历任0陕西省机器局支部书记,西安市互济总会委员,为红军募捐,动员工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因叛徒告密于1932年被捕,1935年春因病保外就医。出狱后,继……
139、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西安市。它是隋代和唐代的都城,年代约为公元582~907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发现于1956年,总面积约83.1平方公里。城址的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形式,由外廓城、宫城、皇城组成,并设有东、西二市。宫城位于外廓城北部正中,皇城位于宫城之南。城内街道宽敞整齐,……
140、
罔极寺
罔极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关炮坊街路北,创始于唐神龙元年(705),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镇国太平公主为母后武则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寺名取自《诗经》欲报以德,昊天罔极之句,以表达子女对父母无限的孝思,称罔极寺。盛唐时居于大明宫与兴庆宫之间,在唐皇城内供皇室宫廷朝礼之用。唐开元八年,玄宗命拆兴庆宫……
走遍西安市
陕西省旅游景点
长安区旅游景点
雁塔区旅游景点
周至县旅游景点
鄠邑区旅游景点
蓝田县旅游景点
碑林区旅游景点
莲湖区旅游景点
高陵区旅游景点
临潼区旅游景点
新城区旅游景点
灞桥区旅游景点
未央区旅游景点
阎良区旅游景点
西安市文物古迹
西安市红色旅游
西安市名人故居
西安市博物馆
西安市4A级景区
西安市十大景点
西安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西安市旅游景点
西安市特产
西安市美食
西安市地名网
西安市名人
西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安市A级景区名录
西安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西安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西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西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市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